文|孔德明
“殷墟我嚮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考察時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論斷。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強調,只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可以說,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意蘊深厚,方向明確,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內涵。
一
《增廣賢文》有雲: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歷史飽含著智慧,充滿著啟迪,善於從歷史經驗中汲取營養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虛無之物,而是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個結合”的必然結果。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在世界文明史進程中,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其根本之因就在於傳承。五千餘年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其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在綿延不絕的代際傳承中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滋養。
根深才能葉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底蘊才能行穩致遠,這就要求我們要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就是常說的要做到“守正”。
“古為今用”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立足現代來進行傳統文化的改造和轉化,才能更好地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堅持古為今用中賦予中華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也就是常說的要做到“創新”。
從傳統到現代,中華文明既包含著古代文明,也包含著現代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始終在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中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民族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在“兩個結合”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既推動了中華文明煥發新榮光,又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二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現代化”一詞是高頻詞。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說到現代化,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用於描述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方面的變革和發展。它突出表現在,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從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從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等各個方面轉型和轉變。
現代文明是現代化的結果,是基於現代化的條件和現代化的特徵所形成的文明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主要標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這個新形態裡,有文化的現代化,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推動兩者相互協調、互相促進。要著力啟動各種發展資源,真正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
在這個新形態裡,體現的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民至上”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指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要將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融入其中,確保其始終朝著正確方向行進。
在這個新形態裡,體現的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基於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而來的,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一致、目標一致。可以說,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完美契合了中國式現代化,並在這一契合過程中實現了自我跨越。
三
“天下一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天下大同、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類社會的美好憧憬,可以說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文明的基因。
說到文明,它總會與“野蠻”一詞相對立,指的是一種社會進步狀態。文明自產生以來,在世界各地就以多樣化、多元化的樣態發展,並且在此過程中各種文明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不斷發展進步。
縱觀古今,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所蘊含的“和合”智慧,既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在學習借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中取長補短。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各民族雖然文化、風俗、語言、宗教等各異,但中華文明始終保持著開放包容的基因,不斷吸收、嵌入和融合優秀文化元素,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放包容推動著中華文明走到今天,也必將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
文明,就應該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不應該是衝突的。“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陽光普照世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祛除的是文明衝突,弘揚的是文明和諧,將有助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進一步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根基。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必將致力於實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肩負新的文化使命,我們要在“第二個結合”中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要善於用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惠及世界。
(孔德明(作者單位:廣東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來源:《南方》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