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荊雜誌(記者彭彥)9月21日東莞報道:9月19日,2023年綠美廣東競風華東莞賽區海選活動舉行,全市10個鎮街(園區)第一林長或林長同台競賽,通過分享好經驗、好做法,充分展示東莞各地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進展情況和工作成效。
在海選賽現場,東莞市清溪鎮鎮長、林長沈志攀結合視頻及PPT,圍繞“在清溪看見綠美東莞”主題作陳述,全面闡述清溪綠美生態建設的工作亮點,分享清溪的做法和感受,呈現清溪的綠美生態建設成果。
打造綠美東莞建設的清溪樣板
清溪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本底和格局。三面環山,石馬河、清溪水穿城而過。有4個市級以上森林公園,3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7座水庫,這些都在全市排名第一。全鎮生態紅線69平方公里,接近鎮域總面積的50%,占全市21%,清溪為全市貢獻了超五分之一的生態紅線。森林覆蓋率61.6%,綠化覆蓋率67.03%;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保護了30多種珍稀動植物,包括全國面積最大的短萼儀花、莞香群落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良好的生態環境,清溪的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等指標多年位列全市第一,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達44000多個/cm³,是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清新標準”的40多倍。
沈志攀表示,這些寶貴資源和顯著優勢,得益於清溪鎮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早在1995年,清溪就被科技部評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09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鎮”;2012年榮獲“中國最美小鎮”。還是全球綠色城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廣東省森林小鎮、廣東省園林城鎮。
自省委省政府作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戰略部署以來,清溪鎮積極謀在前、走在前、幹在前,總的思路是:依託“三山環抱、五水擁城”的生態格局,構建“森林”與“城鎮”相融合的綠色空間,釋放“顏值”與“價值”雙提升的綜合效益,打造“發展”與“安全”共促進的監管體系,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綠美東莞建設的清溪樣板。

綠了就是美了
沈志攀表示,清溪全方位強化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比如,在組織保障方面,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深入實施林長制,在2021年—2022年全市林長制工作考核中,清溪均獲評優秀、位列第一。在力量保障方面,設立45名護林員,22名基層監管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在資金保障方面,雖然近兩年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但是每年鎮財政投入超過1億元資金,確保綠美生態建設的持續投入。
實施六大行動,一體推進森林品質提升、古樹名木保護、城鄉綠化美化等重點任務落實。比如,大力實施森林品質精准提升行動。清溪歷來高度重視植樹造林,每年都達到1700多畝,造林任務多年位列全市第一。今年以來,針對樹種結構不夠合理、鄉土闊葉林比重較小、森林景觀單一等問題,堅持“綠了就是美了”的理念,重點開展林分優化提升,推進森林撫育提升,保育荔枝、莞香等特色森林群落。
今年,清溪將完成2700多畝林分優化、3200多畝森林撫育任務。到2027年,計畫實現林分優化8000畝、森林撫育10000畝,混交林比例達到60%以上,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綠色是清溪最大的底色
大力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清溪現存古樹587株,主要樹種為荔枝樹、榕樹、芒果樹等。樹齡最大的有600多年,最有名的是“永樂樹皇”和“永樂樹後”,都是芒果樹,位於大王山。
“這兩棵樹是清溪三中村的先祖在明代永樂年間,隨鄭和七下西洋,從麻六甲(今天馬來西亞)將果種帶回種在三中村的後山。同時,還將後山取名為‘大王山’來銘記航海之王鄭和的豐功偉績。”沈志攀表示,從永樂年間算起,兩棵古樹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這也是清溪人民代代相傳、接續保護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和見證。
清溪鎮將深化實施林長制與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結合起來,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大力實施森林品質精准提升工程,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建設,全面擦亮“最美小鎮”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