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兩岸四地文藝家共話藝術教育——第14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
“第14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一連4日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大宴會廳舉行。論壇開幕儀式於9月20日舉行。論壇上,海峽兩岸暨港澳文藝從業者就“藝術教育”的議題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交流心得。
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郝戎
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郝戎在論壇上發言指出,中華文化植根於民族傳統,中國文學藝術可以有自己獨樹一幟的話語方式、話語體系,並且與世界各民族的話語體系共存共榮。中國文藝傳統的特徵,審美上追求中和之美,哲學上追求“和”,理念上追求“世界大同”。這應當是中華民族在四大文明古國中碩果獨存,長盛不衰的核心要素。
郝戎表明,文藝工作者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在世界藝術之林樹立特色鮮明的中國形象體系,這個體系要無愧於古老中華文明,又要具有充分的現代性,在現實中國和未來世界都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需要我們這一代文藝工作者保持定力、不能急功近利,堅持深度和廣度並重;創造人物要豐滿,揭示思想要深刻,要有高度;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博採眾長。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鄭培凱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鄭培凱指出,藝術教育必須是義務教育,目的不在於訓練專業的頂尖藝術家,而在培養青年一代的文化修養與藝術品味。他認為,推行藝術教育必須與青少年成長的文化環境相結合,從文化傳承的具體藝術典範中汲取滋養,才能事半功倍。他還表示,現代美育觀念,以及新式教育必須提倡美育的措施,主要來自歐洲美術教育,但要實際推行,必須結合中國的美育傳統,才能事半功倍。美育的觀念雖然逐漸深入人心,成為近代教育的理想,但實際成效卻迄今仍然“成績不甚昭著”,還有待努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導師張澤珣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導師張澤珣就澳門藝術教育提出幾點思考。她認為,澳門的藝術教育應承擔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責任。在數字時代歷史進程中,澳門藝術教育者應考慮以下幾個課題:一是以高質素的文藝作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二是胸懷大局,擔當作為;三是建立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平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是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教育者和藝術創作者,弘揚人類美德。
台灣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王吉隆
台灣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王吉隆在發言中探討如何把優良的中華文化傳統精神融入現代的藝術。他說,作為一名文藝創作者,從事文藝社團的工作,經常組織文藝研習班,深知藝術教育對社會文化的重要性,所以積極推廣“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追求真善美的藝術精神。
來源:香港文聯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1/NMmAx5mt4g3oYFrm6Y6cYuOLQMU51z0uNnB.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