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慶祝儀式今日(27日)下午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潘雲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局長鄧建偉等主禮,香港社會各界近千人出席,共襄盛舉。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文匯報秉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堅守“愛國愛港”的初心,不但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信息交流,更積極組織海外華文媒體,提升華文傳播的話語權。文匯報報道內容豐富廣泛,緊貼民情民意,分析條理分明,評論中肯、獨到,是他及團隊了解市民所思所想的重要渠道,也為政府制定政策帶來啟發和靈感。文匯報發揮所長,以秀麗的文筆、多元的圖像,通過線上和線下媒體,把香港的好故事、大灣區的好故事、國家的好故事,一一傳遞給本地和海內外的華文讀者。
李家超指,近日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文匯報報道之一,就是關於中央公布的河套規劃。文匯報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規劃,梳理相關時間節點的重大事件和計劃,並找來專家學者分析河套合作區未來的發展機遇,又提供詳細而豐富的評論,是說好國家政策和香港發展故事的生動例子。李家超鼓勵在座各位,尤其是有志於創新創業的年輕新一代,多加認識河套規劃。他指,河套規劃代表着中央對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全力支持,更代表着各位創新創業者在大灣區舞台上大展宏圖的美好未來。
李家超表示,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征程,政府全力做好、做強香港聯通內地與國際的角色,通過深化與內地省市在經貿、金融、創科、文藝等多方面的合作,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強化國際競爭力。他續指,未來的香港充滿着希望和機遇,是新聞媒體筆下絕佳的報道題材,相信文匯報將繼續與特區政府同行,以翔實、持平的報道,讓世界更準確、更全面地認識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前景,推動建立互信共贏的合作關係。李家超期待文匯報繼續擔當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橋樑,切實反映民意,發揮影響力,傳達正能量,一起攜手共建更美好的香港。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致對文匯報創刊75周年表示祝賀,肯定文匯報75年來與時代同步伐、與香港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尤其是近年來勇擔傳媒之責、勇發正義之聲,有效匯聚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的民心民意,為推動香港進入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發揮了積極作用。
鄭雁雄指出,10年前的9月1日,習近平主席為文匯報創刊65周年致賀信,去年6月12日又給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發來賀信,提出“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的殷切期望,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對以文匯報、大公報為代表的所有愛國愛港傳媒賡續愛國傳統、緊扣時代脈動,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國家發展建設作出貢獻的充分肯定和殷切勉勵。
鄭雁雄表示,在國家新征程、香港新階段的關鍵節點,把習近平主席的殷殷囑托變為現實,離不開香港傳媒界尤其是主流媒體的全面參與、挺膺擔當。 一是始終堅守愛國陣地,在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彰顯主流媒體擔任。 要胸懷“國之大者”,繼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多從國家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中發掘新聞富礦,多用老百姓自信的笑臉解碼中國式現代化,善用香港這個“世界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二是不斷凝聚發展共識,在促進香港由治及興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 要弘揚專業精神、強化社會責任,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推動香港堅定走好國際化道路、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大團結大聯合,多發建設性聲音,最大限度拓寬愛國愛港陣營涵蓋面,積極爭取廣大市民和國際友人對“一國兩制”事業的認同與支持。 第三是著力塑造拼搏精神,在駕馭“變數”、實現“著數”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 要發揮好傳媒界嗅覺敏銳的特點,講好世紀機遇,講好香港優勢,講好未來前景,引導社會各界搶抓窗口期、加快謀發展;發揮好引領思潮的特點,激發香港同胞的應變意識 、競爭意識、拼搏意識,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發揮好開放包容的特點,團結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攜手書寫新的“逢變則興”香江傳奇。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兼大公報社長、香港文匯報社長李大宏致辭時表示,七十五年來,文匯報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離不開一代代文匯人的敬業奉獻,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廣大讀者的包容厚愛,特別是在香港由亂到治的歷史轉折時期,一大批愛國愛港之士為文匯報加油鼓勁,同心同行。為此,他代表文匯報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
李大宏說,七十五年前,香港文匯報迎着共和國誕生的曙光,在和祖國永遠血脈相連的香港創刊,秉持的是對偉大祖國的忠誠、對美麗香港的熱愛。七十五年來,香港文匯報始終是祖國偉大成就的記錄者,是國家重大政策的傳播者,在促進兩地相互了解與合作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成為香港這個多元社會裏響亮的愛國愛港之聲。七十五年來,香港文匯報始終以社會責任為依歸,時刻關注和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時刻關顧市民的喜憂與福祉,展現了一份人文大報的使命與情懷。七十五年來,香港文匯報在與時俱進、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曾有絲毫懈怠。從紙與筆、鉛與火,到光與電、智與雲,文匯報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變化,主動作為,求新求變,形成了全媒體、多平台、多元化、立體式的傳播格局,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他特別提到,2016年,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整合成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文匯報進入了發展新階段,文匯人也從此成為大公文匯人,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前行目標更加高遠。十年前,香港文匯報創刊65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親致賀信,囑咐我們“堅持愛國愛港、客觀公正的報道立場,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公信力”;去年,習近平主席給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發來賀信,期望我們“不忘初心,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習主席的囑託和期望,為我們的理想和追求賦予了全新的內核,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勇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李大宏表示,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講好“一國兩制”的深刻內涵,解讀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各項政策舉措,當好中央聲音的“金話筒”;將繼續不遺餘力地為發展凝聚共識,助力香港締造良政善治,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成為特區政府最可靠的“同路人”;將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深厚情懷,貼近基層,深入社區,關注市民的幸福安康,努力成為市民大眾最忠實的朋友;將繼續謳歌良善,頌揚美好,致力成為社會正能量的宣導者與守護者;我們將銳意創新發展,通過打通內部資源的採編融合、整合愛國愛港力量的聯動融合、突破單純新聞業務的跨圈融合,努力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排頭兵”;要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輿論腹地的獨特優勢,善用國際話語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為突破我國際話語權開闢新通道。
“文匯之友”頒發儀式同场举行,由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頒發委任狀予“文匯之友”榮譽主席梁君彥、葉劉淑儀、譚耀宗、譚惠珠、黄玉山、唐英年、張雲楓、張國良;由李大宏董事長頒發“文匯之友”形象大使委任狀予炎明熹。
慶典上還舉行公益贈報儀式,由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陪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古集團董事鄧健榮贈送報紙予培僑中學,培僑中學4位學生代表接收。吳明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劉智鵬還分別代表香港文匯報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共同發起“香港優秀學生公益服務獎”評選活動。
李家超、鄭雁雄、潘雲東、林定國、盧新寧、梁君彥、葉劉淑儀、鄧建偉、李大宏共同拉動儀式桿,啟動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系列活動。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欣之主持報慶儀式。
主禮嘉賓還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原副主任譚惠珠,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山,香港特別行政區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龔俊龍,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等。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7/fGKORUwR7BjDTRyUhq1Ritty1ytGJPX8Lfc.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慶祝儀式今日(27日)下午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潘雲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局長鄧建偉等主禮,香港社會各界近千人出席,共襄盛舉。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文匯報秉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堅守“愛國愛港”的初心,不但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信息交流,更積極組織海外華文媒體,提升華文傳播的話語權。文匯報報道內容豐富廣泛,緊貼民情民意,分析條理分明,評論中肯、獨到,是他及團隊了解市民所思所想的重要渠道,也為政府制定政策帶來啟發和靈感。文匯報發揮所長,以秀麗的文筆、多元的圖像,通過線上和線下媒體,把香港的好故事、大灣區的好故事、國家的好故事,一一傳遞給本地和海內外的華文讀者。
李家超指,近日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文匯報報道之一,就是關於中央公布的河套規劃。文匯報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規劃,梳理相關時間節點的重大事件和計劃,並找來專家學者分析河套合作區未來的發展機遇,又提供詳細而豐富的評論,是說好國家政策和香港發展故事的生動例子。李家超鼓勵在座各位,尤其是有志於創新創業的年輕新一代,多加認識河套規劃。他指,河套規劃代表着中央對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全力支持,更代表着各位創新創業者在大灣區舞台上大展宏圖的美好未來。
李家超表示,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征程,政府全力做好、做強香港聯通內地與國際的角色,通過深化與內地省市在經貿、金融、創科、文藝等多方面的合作,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強化國際競爭力。他續指,未來的香港充滿着希望和機遇,是新聞媒體筆下絕佳的報道題材,相信文匯報將繼續與特區政府同行,以翔實、持平的報道,讓世界更準確、更全面地認識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前景,推動建立互信共贏的合作關係。李家超期待文匯報繼續擔當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橋樑,切實反映民意,發揮影響力,傳達正能量,一起攜手共建更美好的香港。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致對文匯報創刊75周年表示祝賀,肯定文匯報75年來與時代同步伐、與香港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尤其是近年來勇擔傳媒之責、勇發正義之聲,有效匯聚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的民心民意,為推動香港進入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發揮了積極作用。
鄭雁雄指出,10年前的9月1日,習近平主席為文匯報創刊65周年致賀信,去年6月12日又給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發來賀信,提出“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的殷切期望,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對以文匯報、大公報為代表的所有愛國愛港傳媒賡續愛國傳統、緊扣時代脈動,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國家發展建設作出貢獻的充分肯定和殷切勉勵。
鄭雁雄表示,在國家新征程、香港新階段的關鍵節點,把習近平主席的殷殷囑托變為現實,離不開香港傳媒界尤其是主流媒體的全面參與、挺膺擔當。 一是始終堅守愛國陣地,在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彰顯主流媒體擔任。 要胸懷“國之大者”,繼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多從國家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中發掘新聞富礦,多用老百姓自信的笑臉解碼中國式現代化,善用香港這個“世界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二是不斷凝聚發展共識,在促進香港由治及興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 要弘揚專業精神、強化社會責任,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推動香港堅定走好國際化道路、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大團結大聯合,多發建設性聲音,最大限度拓寬愛國愛港陣營涵蓋面,積極爭取廣大市民和國際友人對“一國兩制”事業的認同與支持。 第三是著力塑造拼搏精神,在駕馭“變數”、實現“著數”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 要發揮好傳媒界嗅覺敏銳的特點,講好世紀機遇,講好香港優勢,講好未來前景,引導社會各界搶抓窗口期、加快謀發展;發揮好引領思潮的特點,激發香港同胞的應變意識 、競爭意識、拼搏意識,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發揮好開放包容的特點,團結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攜手書寫新的“逢變則興”香江傳奇。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兼大公報社長、香港文匯報社長李大宏致辭時表示,七十五年來,文匯報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離不開一代代文匯人的敬業奉獻,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廣大讀者的包容厚愛,特別是在香港由亂到治的歷史轉折時期,一大批愛國愛港之士為文匯報加油鼓勁,同心同行。為此,他代表文匯報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
李大宏說,七十五年前,香港文匯報迎着共和國誕生的曙光,在和祖國永遠血脈相連的香港創刊,秉持的是對偉大祖國的忠誠、對美麗香港的熱愛。七十五年來,香港文匯報始終是祖國偉大成就的記錄者,是國家重大政策的傳播者,在促進兩地相互了解與合作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成為香港這個多元社會裏響亮的愛國愛港之聲。七十五年來,香港文匯報始終以社會責任為依歸,時刻關注和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時刻關顧市民的喜憂與福祉,展現了一份人文大報的使命與情懷。七十五年來,香港文匯報在與時俱進、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曾有絲毫懈怠。從紙與筆、鉛與火,到光與電、智與雲,文匯報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變化,主動作為,求新求變,形成了全媒體、多平台、多元化、立體式的傳播格局,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他特別提到,2016年,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整合成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文匯報進入了發展新階段,文匯人也從此成為大公文匯人,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前行目標更加高遠。十年前,香港文匯報創刊65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親致賀信,囑咐我們“堅持愛國愛港、客觀公正的報道立場,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公信力”;去年,習近平主席給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發來賀信,期望我們“不忘初心,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習主席的囑託和期望,為我們的理想和追求賦予了全新的內核,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勇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李大宏表示,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講好“一國兩制”的深刻內涵,解讀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各項政策舉措,當好中央聲音的“金話筒”;將繼續不遺餘力地為發展凝聚共識,助力香港締造良政善治,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成為特區政府最可靠的“同路人”;將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深厚情懷,貼近基層,深入社區,關注市民的幸福安康,努力成為市民大眾最忠實的朋友;將繼續謳歌良善,頌揚美好,致力成為社會正能量的宣導者與守護者;我們將銳意創新發展,通過打通內部資源的採編融合、整合愛國愛港力量的聯動融合、突破單純新聞業務的跨圈融合,努力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排頭兵”;要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輿論腹地的獨特優勢,善用國際話語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為突破我國際話語權開闢新通道。
“文匯之友”頒發儀式同场举行,由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頒發委任狀予“文匯之友”榮譽主席梁君彥、葉劉淑儀、譚耀宗、譚惠珠、黄玉山、唐英年、張雲楓、張國良;由李大宏董事長頒發“文匯之友”形象大使委任狀予炎明熹。
慶典上還舉行公益贈報儀式,由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陪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古集團董事鄧健榮贈送報紙予培僑中學,培僑中學4位學生代表接收。吳明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劉智鵬還分別代表香港文匯報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共同發起“香港優秀學生公益服務獎”評選活動。
李家超、鄭雁雄、潘雲東、林定國、盧新寧、梁君彥、葉劉淑儀、鄧建偉、李大宏共同拉動儀式桿,啟動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系列活動。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欣之主持報慶儀式。
主禮嘉賓還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原副主任譚惠珠,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山,香港特別行政區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龔俊龍,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等。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7/fGKORUwR7BjDTRyUhq1Ritty1ytGJPX8Lf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