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子遷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區議會參選人既要符合法律上的要求,也要符合提名上的要求,更要符合愛國者的要求。改革後的區議會,為參選人加入了兩重「安全閥」,既要得到「三會」委員的提名,還要通過資格審查。總而言之,愛國者原則不僅要貫穿整個區議會選舉過程,也要貫穿整個區議會的任期。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介紹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時,多次強調區議會改革的三個原則,包括: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以及充分體現行政主導。當中國家安全是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緊隨其後。這兩者其實是互為表裏,唯有將政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國家安全才有保障。
曾有些聲音認為,區議會在職權上不能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相提並論,區議會的參選門檻應該更低,讓更多有意參選人可以成功「入閘」參選云云。
根除以往區議會亂象
筆者認為,區議會的職能、定位固然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有別,但新一屆區議會關係香港的地區治理,關係市民福祉,參選人必須是愛國者合情合理,更合乎基本法要求。新一屆的區議會改革主要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要根除以往區議會亂象,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硬底線。回顧在「黑暴」期間區議會之亂象,至今仍歷歷在目。反中亂港分子打着政治口號混進區議會,將區議會變成阻撓政府施政、「煽暴煽獨」的平台。他們騎劫區議會,公然支持「黑暴」、在會議上唱「獨歌」,罔顧廣大市民福祉,令區議會喪失了原有職能,變得烏煙瘴氣。
這個慘痛教訓必須記取,如不能確保區議會參選人都是愛國者,區議會的職能就無法保障,社區治理也將失去根基。基本法第九十七條清楚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
「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義。區議會作為按基本法設立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亦是特區地區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區議會參選人自然必須符合愛國者的要求,這既是法律上的規定,也是政治上的要求。
二是優化了地區治理架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和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能夠幫助政府有效統籌和指揮地區工作。這一改革充分體現了行政主導原則,有利於特區政府制定的地區政策更高效、更扎實地落到實處。同時,由一直以來都處於地區最前線的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也方便政府更好地統籌區議會、三個委員會以及關愛隊,提高地區服務的輻射程度。
三是制定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以提高民生服務水平為導向。社區是香港市民的歸屬,亦是特區政府制定政策的落腳點,區議會則是連接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重要橋樑,因此區議會既要深入基層、聽取民意;又要協助政府將政策落地,並及時反饋施政成效,提高地區治理的水平。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的引入,讓市民擁有了監察區議員表現的渠道,能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問責制度,從而使得區議會的工作更具透明度,也讓區議員在民生服務方面更加用心。
杜絕「假愛國」鑽空子機會
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區建設好、發展好的迫切需要。在新的制度下,區議會將能夠更好發揮反映民意、為民辦事、助民解困的功能和作用,從而更好協助特區政府進一步做好地區治理,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增加市民幸福感、獲得感。這對區議員的組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區議員必須是真心服務地區的人,而不是意圖藉機「上位」、「搵着數」的人;區議員必須是對自己的工作有高標準的人,而不是「躺平」、「混日子」的人。
新一屆區議會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上更加有力和徹底,不會為反中亂港分子提供任何鑽空子的機會。對於某些「反對派」政黨仍然表示反對區議會改制和新選制,但又妄圖參選,還聲稱「現在沒有從前的土壤,換來了水泥地,就繼續在水泥地上種花」云云,還是老一套的政治手段,陽奉陰違,對核心問題顧左右而言他,在愛國者問題上首鼠兩端,這些政黨妄想欺騙廣大市民,定然不能得逞!
(作者系吉林省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專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
https://minio.bau.com.hk/zjsp/i1E8AR7D20OgozaDRsfeftYxyHs726sd.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陳子遷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區議會參選人既要符合法律上的要求,也要符合提名上的要求,更要符合愛國者的要求。改革後的區議會,為參選人加入了兩重「安全閥」,既要得到「三會」委員的提名,還要通過資格審查。總而言之,愛國者原則不僅要貫穿整個區議會選舉過程,也要貫穿整個區議會的任期。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介紹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時,多次強調區議會改革的三個原則,包括: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以及充分體現行政主導。當中國家安全是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緊隨其後。這兩者其實是互為表裏,唯有將政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國家安全才有保障。
曾有些聲音認為,區議會在職權上不能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相提並論,區議會的參選門檻應該更低,讓更多有意參選人可以成功「入閘」參選云云。
根除以往區議會亂象
筆者認為,區議會的職能、定位固然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有別,但新一屆區議會關係香港的地區治理,關係市民福祉,參選人必須是愛國者合情合理,更合乎基本法要求。新一屆的區議會改革主要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要根除以往區議會亂象,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硬底線。回顧在「黑暴」期間區議會之亂象,至今仍歷歷在目。反中亂港分子打着政治口號混進區議會,將區議會變成阻撓政府施政、「煽暴煽獨」的平台。他們騎劫區議會,公然支持「黑暴」、在會議上唱「獨歌」,罔顧廣大市民福祉,令區議會喪失了原有職能,變得烏煙瘴氣。
這個慘痛教訓必須記取,如不能確保區議會參選人都是愛國者,區議會的職能就無法保障,社區治理也將失去根基。基本法第九十七條清楚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
「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義。區議會作為按基本法設立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亦是特區地區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區議會參選人自然必須符合愛國者的要求,這既是法律上的規定,也是政治上的要求。
二是優化了地區治理架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和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能夠幫助政府有效統籌和指揮地區工作。這一改革充分體現了行政主導原則,有利於特區政府制定的地區政策更高效、更扎實地落到實處。同時,由一直以來都處於地區最前線的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也方便政府更好地統籌區議會、三個委員會以及關愛隊,提高地區服務的輻射程度。
三是制定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以提高民生服務水平為導向。社區是香港市民的歸屬,亦是特區政府制定政策的落腳點,區議會則是連接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重要橋樑,因此區議會既要深入基層、聽取民意;又要協助政府將政策落地,並及時反饋施政成效,提高地區治理的水平。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的引入,讓市民擁有了監察區議員表現的渠道,能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問責制度,從而使得區議會的工作更具透明度,也讓區議員在民生服務方面更加用心。
杜絕「假愛國」鑽空子機會
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區建設好、發展好的迫切需要。在新的制度下,區議會將能夠更好發揮反映民意、為民辦事、助民解困的功能和作用,從而更好協助特區政府進一步做好地區治理,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增加市民幸福感、獲得感。這對區議員的組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區議員必須是真心服務地區的人,而不是意圖藉機「上位」、「搵着數」的人;區議員必須是對自己的工作有高標準的人,而不是「躺平」、「混日子」的人。
新一屆區議會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上更加有力和徹底,不會為反中亂港分子提供任何鑽空子的機會。對於某些「反對派」政黨仍然表示反對區議會改制和新選制,但又妄圖參選,還聲稱「現在沒有從前的土壤,換來了水泥地,就繼續在水泥地上種花」云云,還是老一套的政治手段,陽奉陰違,對核心問題顧左右而言他,在愛國者問題上首鼠兩端,這些政黨妄想欺騙廣大市民,定然不能得逞!
(作者系吉林省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專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
https://minio.bau.com.hk/zjsp/i1E8AR7D20OgozaDRsfeftYxyHs726s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