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地區的民間有「春捂秋凍,老了不生病」之說,旨在告訴人們到了春天,氣候轉溫時,不要太早脫去厚衣服;到了秋天雖天氣漸涼,也不要太早添衣,適度讓身體被捂、被凍有助調動機體防禦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增強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
雖然北方地區四季分明,對冷熱感覺比較大,應注重衣服的增減,而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以香港為例的中國南方地區溫度變化也與古時候有所不同,即「冷熱分明」也有了加大幅度變化的表現,因此也應順天時、「因時因人」地進行養生自修。
養生切記「春捂秋凍」
季節餘氣尚存
立春節氣時仍春寒料峭,天地間還留有冬之餘氣。「春打六九頭」,自大寒至立春,曆經五十四天,冬令嚴寒之氣基本撤去,氣溫方才穩定。「倒春寒」氣象時有發生,易天氣驟變,溫差較大。若過早更換薄衣,突遇冷空氣襲來,機體無法適應驟降的氣溫,便會得「時行傷寒病」,即《傷寒例》中「春時應暖而反大寒」,非其時而有其氣,觸冒發病則為時氣傷寒,類似於今之流行性感冒。此病來勢急,傳變快,病情重,且具傳染性。
為此,初春時節即使天氣稍熱,也莫將厚衣收起。時令交替,寒溫無常,適當捂捂身體,不僅給機體一段緩沖時間,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增強抵抗力,而且可提高機體對「熱」的耐受力,減輕夏季酷熱帶來的困擾。
「立秋」過後,暑熱未消。小暑至處暑正值三伏時節,為一年中溫度最高的階段。
「三伏」過後,氣溫逐漸回落,自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約半月左右,受副熱帶高壓南移過程中略向北抬的影響,中國多地存在暫時回熱的「秋老虎」天氣。及至白露,秋將過半,但空氣幹燥,日照強烈,早晚清涼,午後炎熱。故暑熱天氣會延續至立秋後近五十天時間。此間,儘管一早一晚漸覺清涼,也不宜便加厚衣。一方面因正午天氣依然較熱,若更遇久晴少雨秋燥之時,燥氣蒸騰,炎熱逼人,早添厚衣,熱勢更甚,必致鼻衄、躁渴、汗出、尿赤、便幹等「上火」疾患。
另一方面,初秋新涼天氣完全在人身承受範圍之內,適度挨凍,可使機體借助涼而不殺之秋氣增強對氣候改變的適應能力,逐步提高對「寒冷」的耐受度,使冬季不至過於畏寒。
生氣通天使然
冬季主蟄,天之陽氣潛藏地中,人身陽氣應之亦閉藏於內。冬至節候,天陽萌動,一陽初升,至春和景明,天氣發陳,陽氣敷布,萬物以榮,人身陽氣亦當生發。由冬至春,人身陽氣由閉藏至生發有段適應過程。春光乍暖之時,適當厚衣保持較暖的溫度,有助於提醒機體春天來臨,氣溫回升,使機體逐漸調動封藏的陽氣,以供春季生發之用。若春來乍到,乍暖還寒時候,過早撤去衣物,機體感受到的仍是相對涼爽的溫度,便不會發出「疏泄陽氣」的指令,致人身陽氣無法及時疏泄。
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述:「逆春氣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一方面,春季陽氣得不到充足生發,肝氣便失卻條達之性,易鬱遏不疏,導致情志失暢,胸滿脅痛,善太息等症。另一方面,冬季伏寒之氣隨春陽的生發而解散,若陽氣生發無力,伏寒則留於體內。夏季炎熱之時,腠理大開,陽氣外浮,中陽不足,陽虛則寒,加之伏寒餘氣,兩寒相客,易致騖溏、納呆、腹滿等虛寒之疾。秋季主收,天之陽氣清肅斂降,人身陽氣應之亦漸趨收斂。「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養收之道」。
夏至節候,陽氣始收,一陰始生。暑盡秋來,七月流火,人身陽氣始漸收斂,大部分尚盛於外。雖天氣始涼,並不著急添衣。適當地處在涼爽環境中,可讓機體及時得到秋季訊息。隨著天陽肅殺,氣溫漸低,機體亦開始調節陽氣收束,以應對逐漸寒冷的氣候。若稍感清涼便添衣,機體依然處在相對溫暖的環境,會誤以為時令尚熱而延遲對人身陽氣的調節。
待至深秋,由涼轉寒,陽氣未完全斂降,一方面浮遊之氣積聚於人身至高之臟——肺,不得肅降,造成「肺氣焦滿」,此為秋季易罹患或加重咳嗽、憋喘、鼻塞、衄血的原因。另一方面陽氣抵不住嚴寒侵淩,為寒所折;陽氣在外,失於斂降,致腠理不密,給外寒可乘之機。正如《四氣調神大論》所述:「逆秋氣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陽氣在外未全歸臟,內之陽虛導致臟寒;腠理疏松,在外之寒隨肌腠入內,內外交侵,弱陽不敵盛陰,易臨畏寒、腹痛、飧泄等寒淫之憂。
如何「春捂秋凍」
雖然「春捂秋凍」具有科學道理,但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膠柱鼓瑟,需因時因人制宜。
因時制宜
遇平和之年,氣候變化、季節交替符合陰陽漸消漸長之道,可適度「春捂秋凍」。遇歲氣不和,氣候變化劇烈,便要相機而作。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述「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年春氣早至,且過於溫暖,以致溫病肆虐,人民多病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膚腠瘡瘍等熱毒疾患,必當禁止「春捂」,且以清熱解毒之藥中和天之溫厲;「太陰司天之政……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其年入秋便冷,寒氣肅殺,蟄蟲早伏,初秋儼然深冬,必當禁止「秋凍」。
君子當居暖室之中保養陽氣,勿為嚴寒侵淩。
因人制宜
陽熱偏勝之人,平素畏熱多汗、性急易怒、口腔潰瘍、大便乾結,春季當適時減衣,不宜再捂;陰寒偏勝之體,平素畏寒喜暖、手足常冷、倦怠嗜臥、大便稀溏,秋季應及時添衣,謹防傷凍。
小兒稚陰稚陽之體,正氣未充,對氣候變化敏感,季節交替之時,驟遇冷熱空氣侵襲,易誘發呼吸系統疾患,因此春季寒潮來臨或初秋氣溫驟降時,當添衣保暖。反之春季溫度較高或初秋伏暑未過應適當減衣,防傷燥火。
老年人正氣漸衰,抵抗力下降,氣候更替之時易誘發陳年老病。如冬春之交易誘發冠心病、高血壓,調護不慎,冷暖失宜易致流感,夏秋之交易誘發氣管炎、哮喘等,因此需隨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
孕婦及新產婦處於特殊時期,應謹防觸冒冷熱不正之氣致傷胎元或埋下月子病根,當順應氣候冷熱變化,防寒保暖,莫囿於「春捂秋凍」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