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提出十周年。這十年中,“一帶一路”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堅持自願自主、互利共榮,堅持市場運作、創新引領、走綠色道路,“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共建“一帶一路”是歷史與現實的有力結合,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偉大實踐,機遇大過挑戰。未來,“一帶一路”將繼續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文| 北京 楊宜勇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併簡稱。今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發表演講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隨後,《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相繼印發和發布,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倡議提出十年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埋頭耕耘,成果巨大
一是堅持自願自主、互利共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目前已有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總裁雷納特·別科圖爾沃夫說:“‘一帶一路’是誕生於中國的理想方案,由中國引領,但我認為這也是一項全球項目,太多國家都因此獲益。在哈薩克斯坦,我們已經看到很多項目的開展,我認為還有更多潛力可以開發,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說:“所謂的‘債務陷阱’問題被過度放大,這不是‘一帶一路’的問題。在實踐方面,我們想組織歐洲企業到‘一帶一路’國家參觀,可以去亞洲國家,去蒙古、巴基斯坦,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地方,讓他們親眼見證。他們要親眼見到,才會相信‘一帶一路’的真實成果。”十年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釋放。
二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穫。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只有讓大家儘早分享到早期收穫,‘一帶一路’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是基礎設施互通互聯水平不斷提升。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其次是經貿投資合作不斷拓展。一方面,沿線國家、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覆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國海關已與3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簽署了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安排;另一方面,沿線國家、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加密切。2013—2022年,中間產品出口佔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比重由49.8%升至56.3%。中國的電子元件、紡織品、汽車零配件和基本有機化學品等商品在沿線國家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增長迅速。三是拉動沿線國家經濟增長。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加4.1%,吸引外資增加5%,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2012—2021年,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GDP佔全球份額提高3.6個百分點。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佔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
三是堅持創新引領,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一方面,牢牢把握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持續拓展合作新領域,支持共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探索數字領域合作新模式,繼續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著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從要素驅動轉向規則、制度、創新驅動。另一方面,強化底線思維,深入認識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全面強化風險防控。應探索多部門聯合成立共建“一帶一路”風險預警信息平台,定期發布各類重大風險挑戰信息。繼續做好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事前管理、服務和引導工作,加強事中、事後指導、監管和保障,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全鏈條全領域監管閉環,防範化解風險挑戰。進一步加強海外經貿利益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提高海外經貿利益維護能力。與沿線國家共同構建反腐敗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持續加大跨境腐敗治理力度,不斷規範企業海外經營行為。
四是堅持走綠色“一帶一路”道路,自覺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綠色”是主流色,絕不意味著沿線發展中國家需要承接所謂“轉移出去的落後產能”。面對氣候變化等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與合作夥伴們以綠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各領域、全過程,先後制定印發了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積極與國際合作夥伴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共同投資建設了一大批清潔能源項目——一個又一個綠色項目助力當地發展,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共同為地球家園增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發布《關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15項具體任務,明確了2030年基本形成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格局,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路徑和抓手更為清晰。
不畏艱難,展望未來
首先,共建“一帶一路”是歷史與現實的有力結合,可持續性強。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把文明交流的成果傳播四海,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因此而誕生。中國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加強共建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讓沉寂已久的絲路重新綻放輝煌。
其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大於挑戰。許多國家仍存在大量互聯互通的需求,特別是歐亞大陸的內陸國都希望實現陸海聯通及國際產能合作,具有巨大潛力。同時,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商品、服務和進入中國的機遇,這對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意義重大。未來應重視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改變產業空間、布局和結構,共建國家緊抓這次機遇,有可能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還應該重視“一帶一路”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比如,熟悉共建國家當地語言的人才較少,對於其社會、法律、文化和國情缺乏全面性、系統性的研究,這些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與共建國家的深度合作。
最後,持續深入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偉大實踐。今天,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既是歷史潮流的沿續,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為世界提供了以互聯互通推進新型全球化的確定性,提供了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高級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0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30/GSEfrIGyot2ywZPJwF0R9HDCSkARR2LWc3C.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今年是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提出十周年。這十年中,“一帶一路”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堅持自願自主、互利共榮,堅持市場運作、創新引領、走綠色道路,“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共建“一帶一路”是歷史與現實的有力結合,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偉大實踐,機遇大過挑戰。未來,“一帶一路”將繼續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文| 北京 楊宜勇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併簡稱。今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發表演講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隨後,《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相繼印發和發布,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倡議提出十年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埋頭耕耘,成果巨大
一是堅持自願自主、互利共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目前已有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總裁雷納特·別科圖爾沃夫說:“‘一帶一路’是誕生於中國的理想方案,由中國引領,但我認為這也是一項全球項目,太多國家都因此獲益。在哈薩克斯坦,我們已經看到很多項目的開展,我認為還有更多潛力可以開發,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說:“所謂的‘債務陷阱’問題被過度放大,這不是‘一帶一路’的問題。在實踐方面,我們想組織歐洲企業到‘一帶一路’國家參觀,可以去亞洲國家,去蒙古、巴基斯坦,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地方,讓他們親眼見證。他們要親眼見到,才會相信‘一帶一路’的真實成果。”十年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釋放。
二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穫。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只有讓大家儘早分享到早期收穫,‘一帶一路’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是基礎設施互通互聯水平不斷提升。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其次是經貿投資合作不斷拓展。一方面,沿線國家、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覆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國海關已與3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簽署了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安排;另一方面,沿線國家、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更加密切。2013—2022年,中間產品出口佔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比重由49.8%升至56.3%。中國的電子元件、紡織品、汽車零配件和基本有機化學品等商品在沿線國家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增長迅速。三是拉動沿線國家經濟增長。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加4.1%,吸引外資增加5%,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2012—2021年,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GDP佔全球份額提高3.6個百分點。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佔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
三是堅持創新引領,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一方面,牢牢把握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持續拓展合作新領域,支持共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探索數字領域合作新模式,繼續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著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從要素驅動轉向規則、制度、創新驅動。另一方面,強化底線思維,深入認識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全面強化風險防控。應探索多部門聯合成立共建“一帶一路”風險預警信息平台,定期發布各類重大風險挑戰信息。繼續做好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事前管理、服務和引導工作,加強事中、事後指導、監管和保障,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全鏈條全領域監管閉環,防範化解風險挑戰。進一步加強海外經貿利益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提高海外經貿利益維護能力。與沿線國家共同構建反腐敗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持續加大跨境腐敗治理力度,不斷規範企業海外經營行為。
四是堅持走綠色“一帶一路”道路,自覺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綠色”是主流色,絕不意味著沿線發展中國家需要承接所謂“轉移出去的落後產能”。面對氣候變化等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與合作夥伴們以綠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各領域、全過程,先後制定印發了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積極與國際合作夥伴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共同投資建設了一大批清潔能源項目——一個又一個綠色項目助力當地發展,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共同為地球家園增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發布《關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15項具體任務,明確了2030年基本形成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格局,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路徑和抓手更為清晰。
不畏艱難,展望未來
首先,共建“一帶一路”是歷史與現實的有力結合,可持續性強。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把文明交流的成果傳播四海,促進了亞歐大陸各國互聯互通,推動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因此而誕生。中國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加強共建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讓沉寂已久的絲路重新綻放輝煌。
其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大於挑戰。許多國家仍存在大量互聯互通的需求,特別是歐亞大陸的內陸國都希望實現陸海聯通及國際產能合作,具有巨大潛力。同時,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商品、服務和進入中國的機遇,這對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意義重大。未來應重視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機遇,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改變產業空間、布局和結構,共建國家緊抓這次機遇,有可能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還應該重視“一帶一路”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比如,熟悉共建國家當地語言的人才較少,對於其社會、法律、文化和國情缺乏全面性、系統性的研究,這些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與共建國家的深度合作。
最後,持續深入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偉大實踐。今天,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既是歷史潮流的沿續,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為世界提供了以互聯互通推進新型全球化的確定性,提供了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高級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0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30/GSEfrIGyot2ywZPJwF0R9HDCSkARR2LWc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