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兩國友好關係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年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於印度尼西亞首次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十周年,也是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十周年。十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印尼的合作往來不斷走向深化,展望未來,雙方全面合作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亮。
文|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 周浩黎
譯| 本刊記者 楊晨
中印貿易投資往來合作不斷升溫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周年,這是兩國雙邊關係的最高層次。
我還記得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於國會發表了非常重要的演講,介紹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後來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帶”指的是連通中國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而一“路”指的是連繫中國和東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這當中當然包含了我的祖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時體現出其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的重要性。
此外,早在2017年,我國總統佐科·維多多在北京參加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訪問期間,就提出要推進協同發展,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度尼西亞“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因此我非常高興與大家分享在兩國雙項構想的協同發展下,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雙邊關係的發展、合作的進展以及未來前景。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也已進入十周年。我經常在許多論壇演講中提到,我們作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地位應該充分體現在數據上。事實上,我非常高興看到過去幾年所取得的眾多進展。例如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2年,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內地的貿易額已經達到近1,500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增長超過20%;與香港的貿易額約為57.2億美元。而僅在2023年第一季度,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內地的貿易額已達到3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與香港的貿易額則達到12億美元。在投資關係方面,2022年,中國內地已成為印度尼西亞第二大投資地,實現投資82億美元,同比增長156.25%;香港位列印度尼西亞第三大投資地,實現投資5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把內地與香港投資額加上的話)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大投資國。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特別行政區已位列印度尼西亞投資首位,中國內地位列第二。我相信,這一積極趨勢將持續到2023年底。在經濟復蘇的趨勢(特別是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地區)正顯成效的大環境下,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合作將進一步收穫積極影響。
“一帶一路”與“全球海洋支點”協同發展
我簡要介紹一下“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海洋支點”構想之間的協同發展。自2018年佐科·維多多總統提出“全球海洋支點”構想,深化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印中兩位元首通過兩項倡議,達成了兩國之間正式、深入、全面的國際合作和協同發展,為雙方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搭建了機具意義的基礎,為兩國的雙邊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時至2023年,這種協同作用已成為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雙邊夥伴關係的強大支柱之一。在這一協同作用下,雙方已成功啟動了多個進展顯著的項目,包括在印度尼西亞四個省建立區域綜合經濟走廊(RCEC),即北蘇門答臘“東盟經濟和商業中心”、北加里曼丹“可再生能源中心”、巴厘島“信息、通信和創新技術中心”和北蘇拉威西“環太平洋經濟中心”;此外,還有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兩國雙園”、北加里曼丹“綠色工業園”、巴厘龜樂島科學園等。
同樣重要的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互聯互通,因為我相信,人民與人民之間的牢固關係促成了進一步合作的兩大支柱(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裨益。此外,為確保協同效應的互利共享,政府還提出了“5+3”方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海洋支點”的主要原則。
“5+3”方案中的“5”包括高環境標準、綜合發展方法、印度尼西亞勞動力聘用、技術轉移和國際最佳實踐;“+3”原則指的是企業對企業、市場導向和必要時的政府支持。我們相信,通過“5+3”方案,我們將能夠為印度尼西亞的重點行業吸引可持續、高質量的投資。
展望未來,“全球海洋支點”和“一帶一路”的協同作用應進一步擴大,不僅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硬聯通”,在其他合作方面的建設也應繼續深化,如規則標準的“軟聯通”、國家人民的“心聯通”、數字經濟、健康基建(這是從新冠疫情中吸取的教訓)、新能源及可持續發展。印中雙方全面合作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明亮。
此外,合作應建立在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的夥伴關係基礎之上,通過擴大合作夥伴關係、網絡聯通和平台搭建,支持包括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和印度尼西亞目標地區在內的“全球海洋支點”和“一帶一路”之間的協同作用。
東盟與中國合作大有可為
印度尼西亞是東盟今年的輪值主席國。2021年是東盟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在2021年11月的紀念峰會上,東盟與中國的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自此,中國和東盟都成為了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東盟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貿易額達到近一萬億美元;如果加上東盟與香港之間的貿易額,雙方之間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一萬億美元。因此,我們也期待著東盟同中國內地、同中國香港地區之間的關係好上加好。自今年起,我們通過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定由東盟十國發起,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方共同參加;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大有可為。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一帶一路”和“全球海洋支點”的旗艦項目成功實現了協同增效,作為一種重要的方法,它充分說明了國家戰略願景如何成為強大互補的雙邊關係的基礎。這一點應在未來的合作中得到延續,進一步推動雙方互惠互利和高質量項目的建設。十年攜手,砥礪前行,我堅信印中兩國在未來還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可進行合作,以進一步加強兩國雙邊關係。
(原文為英文,經本刊記者編譯。文章大小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0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30/lzDMLbXgUSNlIP3qIh2XxPasHuAKY8zhiOC.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兩國友好關係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年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於印度尼西亞首次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十周年,也是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十周年。十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印尼的合作往來不斷走向深化,展望未來,雙方全面合作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亮。
文|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 周浩黎
譯| 本刊記者 楊晨
中印貿易投資往來合作不斷升溫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周年,這是兩國雙邊關係的最高層次。
我還記得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於國會發表了非常重要的演講,介紹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後來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帶”指的是連通中國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而一“路”指的是連繫中國和東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這當中當然包含了我的祖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時體現出其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的重要性。
此外,早在2017年,我國總統佐科·維多多在北京參加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訪問期間,就提出要推進協同發展,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度尼西亞“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因此我非常高興與大家分享在兩國雙項構想的協同發展下,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雙邊關係的發展、合作的進展以及未來前景。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也已進入十周年。我經常在許多論壇演講中提到,我們作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地位應該充分體現在數據上。事實上,我非常高興看到過去幾年所取得的眾多進展。例如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2年,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內地的貿易額已經達到近1,500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增長超過20%;與香港的貿易額約為57.2億美元。而僅在2023年第一季度,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內地的貿易額已達到3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與香港的貿易額則達到12億美元。在投資關係方面,2022年,中國內地已成為印度尼西亞第二大投資地,實現投資82億美元,同比增長156.25%;香港位列印度尼西亞第三大投資地,實現投資5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把內地與香港投資額加上的話)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大投資國。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特別行政區已位列印度尼西亞投資首位,中國內地位列第二。我相信,這一積極趨勢將持續到2023年底。在經濟復蘇的趨勢(特別是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地區)正顯成效的大環境下,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合作將進一步收穫積極影響。
“一帶一路”與“全球海洋支點”協同發展
我簡要介紹一下“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海洋支點”構想之間的協同發展。自2018年佐科·維多多總統提出“全球海洋支點”構想,深化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印中兩位元首通過兩項倡議,達成了兩國之間正式、深入、全面的國際合作和協同發展,為雙方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搭建了機具意義的基礎,為兩國的雙邊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時至2023年,這種協同作用已成為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雙邊夥伴關係的強大支柱之一。在這一協同作用下,雙方已成功啟動了多個進展顯著的項目,包括在印度尼西亞四個省建立區域綜合經濟走廊(RCEC),即北蘇門答臘“東盟經濟和商業中心”、北加里曼丹“可再生能源中心”、巴厘島“信息、通信和創新技術中心”和北蘇拉威西“環太平洋經濟中心”;此外,還有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兩國雙園”、北加里曼丹“綠色工業園”、巴厘龜樂島科學園等。
同樣重要的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互聯互通,因為我相信,人民與人民之間的牢固關係促成了進一步合作的兩大支柱(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裨益。此外,為確保協同效應的互利共享,政府還提出了“5+3”方案,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海洋支點”的主要原則。
“5+3”方案中的“5”包括高環境標準、綜合發展方法、印度尼西亞勞動力聘用、技術轉移和國際最佳實踐;“+3”原則指的是企業對企業、市場導向和必要時的政府支持。我們相信,通過“5+3”方案,我們將能夠為印度尼西亞的重點行業吸引可持續、高質量的投資。
展望未來,“全球海洋支點”和“一帶一路”的協同作用應進一步擴大,不僅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硬聯通”,在其他合作方面的建設也應繼續深化,如規則標準的“軟聯通”、國家人民的“心聯通”、數字經濟、健康基建(這是從新冠疫情中吸取的教訓)、新能源及可持續發展。印中雙方全面合作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明亮。
此外,合作應建立在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的夥伴關係基礎之上,通過擴大合作夥伴關係、網絡聯通和平台搭建,支持包括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和印度尼西亞目標地區在內的“全球海洋支點”和“一帶一路”之間的協同作用。
東盟與中國合作大有可為
印度尼西亞是東盟今年的輪值主席國。2021年是東盟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在2021年11月的紀念峰會上,東盟與中國的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自此,中國和東盟都成為了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東盟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貿易額達到近一萬億美元;如果加上東盟與香港之間的貿易額,雙方之間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一萬億美元。因此,我們也期待著東盟同中國內地、同中國香港地區之間的關係好上加好。自今年起,我們通過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定由東盟十國發起,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方共同參加;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大有可為。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一帶一路”和“全球海洋支點”的旗艦項目成功實現了協同增效,作為一種重要的方法,它充分說明了國家戰略願景如何成為強大互補的雙邊關係的基礎。這一點應在未來的合作中得到延續,進一步推動雙方互惠互利和高質量項目的建設。十年攜手,砥礪前行,我堅信印中兩國在未來還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可進行合作,以進一步加強兩國雙邊關係。
(原文為英文,經本刊記者編譯。文章大小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0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30/lzDMLbXgUSNlIP3qIh2XxPasHuAKY8zhiO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