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中秋月圓夜,26歲的江蘇小夥兒景泉已在納米比亞工作了整整3年。
“納米比亞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尤其是在這樣的傳統佳節,更是思念家鄉和親人。”月光下,景泉提及自己在2021年選擇從江蘇鹽城赴中國聯通納米比亞地區工作的心路歷程,年輕的面容顯得格外堅定:“說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我真的是為理想而來。就像今天一樣,我一直都嚮往能夠像追光者一樣,努力奔跑、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來自團隊的光:聯通員工彼此心連心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景泉一邊向記者展示著他筆記本扉頁上謄寫的文字,一邊情不自禁地誦讀了出來。
“說不忐忑是假的,大多數人,包括來納米比亞之前的我。”2021年,景泉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兩年,對於外面的世界既好奇又有些許惶恐。 他懷抱著不安,飛往了納米比亞:“我還記得,飛機快要降落時,就是滿眼的黃沙,地上除了沙,還是沙。”
“但是看見接機的王楠姐,聽見她喚我的那聲‘小景’,我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漫天黃沙中,我們中國聯通的團隊就是我的第一道光。”景泉笑著解釋,“在工作中,我們團隊群策群力,緊客戶所需,結合實際情況為客戶提供專案解決方案,真正地為客戶解決問題。”景泉回憶,客戶的客運大巴時常面臨治安風險,造成巨大經濟 損失。 客戶向中國聯通提出安防訴求後,團隊立即進行研討、洽談並協作開展工作,在短時間內完成了22輛大巴車監控系統的安裝,解了客戶的燃眉之急。
“也正是這次‘輕量’合作,客戶認可了我們的團隊協作和服務能力,多次在資訊化數位化專案中徵詢我們的專業意見,積極開展後續合作。”景泉回憶道。
來自當地的光:非洲兄弟與我肩並肩
“在海外,雖然面對多重任務和複雜環境,但是我不僅有同胞的支持,還收穫了跨國的情誼。他們是我的第二道光!”景泉大方地展示他與非洲兄弟的合照,分享 著他們之間的點滴。
在納米比亞中西部的納米布沙漠地區,有一個世界聞名的湖山鈾礦,是我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以來中非友好合作的典範計劃。 “這裡鈾礦資源豐富,資源量位居全球第三、產量排名世界第二,是中國企業自主投資、建設和運作的特大型露天鈾礦,也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據景泉介紹,中國聯通根據合作夥伴增強eLTE訊號的需求,結合礦區地形特點,進行eLTE移動拖車站的設計創新,完成全礦區的訊號覆蓋。
“因為特殊情況,當時設備海運時間非常長,遇上趕工期的節點,非洲的兄弟們和我們一起沒日沒夜地並肩作戰。”說到動情處,景泉十分感慨:“在非洲,基本所有的工人都不接受加班,更何況我們當時工程規模那麼大!全靠給力的非洲小伙伴,最終才能成功把專案按期交付。”景泉解釋道。
“非洲兄弟對我們的專案建設非常認可,他們時常說,我們的入駐改變了他們的生產實際。”景泉驕傲地介紹,為滿足礦區智能化生產需求,中國聯通為礦區車隊配置了24套智能化露天礦車輛調度系統,以實現生產車輛智慧化調度以及生產數據自動化收集的目的。 “我們將車輛數據和用油實況以數據化形式呈現,進行實時監測。一旦數據異常,聯通總控中心會立即反饋,客戶就能知曉現場情況,從而起到防盜效果。”
來自心底的光:心中理想對我的指引
攜手共命運,同心發展。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與非洲一起站在一起,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 “在這裡,我們不分國籍,我能和全球不同膚色的伙伴探討工作、經營生活,獲得了煥然一新的體驗;在這裡,我深刻地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難能可貴, 一步一腳印地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景泉分享著自己在納米比亞的感動瞬間。
作為專案的技術支持,只要合作夥伴需要,中國聯通的工作團隊隨時待命。 他們的緊急車輛總是飛馳在納米比亞沙漠邊緣的公路上,“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凌晨兩點在納米比亞追過的那束光,那是我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者奮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