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數字經濟主題雙周撮要
數字經濟主題雙周撮要|2023年10月1日
博鼇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第三屆大會於9月19日至21日在珠海舉行,聚焦科技前沿熱點話題,邀請專家學者、業界代表等共話科技創新。會議圍繞“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主題,舉辦12場分論壇,80多位發言嘉賓在金融科技、智慧製造、人工智能、低碳環保、生物醫藥、智慧材料、海洋科技等前沿議題深入探討。
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我國已經與18個國家簽署數字經濟投資合作備忘錄,一批數字企業成功出海。目前我國已簽署的21個自貿協定中,有10個設置了電子商務或數字經濟專章,數字經濟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工作組第三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及第三次技術磋商已在北京舉行。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模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RCEP為代表的綜合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其在部分章節設置了與數字經濟、貿易相關的條款;另一類則是以DEPA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專項協定。DEPA主張促進商業和貿易便利化,涉及數字身份、金融科技、數據跨境流動等;主張促進不同數字經濟體系的互信與合作,包括加大人工智能監管治理、線上消費者保護等。
在跨境數據方面,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保護與數據跨境服務平台,將作為中國首個全面針對數據跨境相關服務的開放性一站式平台,於9月底上線。
國際數字經濟領域,近期,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美數據隱私框架》通過了基於《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充分性認定”,取代了2020年被歐盟單方面裁定無效的“隱私盾”(Privacy Shield)協議。《隱私框架原則》繼承了“隱私盾”的七項原則,包括通知,用戶選擇,向外轉移問責,安全性,數據完整和目的限制,訪問權,追溯、執行和責任,此外還包括敏感性數據轉移、新聞例外、盡職調查和審計等補充原則。
歐盟委員會通過《關於歐盟—美國數據隱私框架的充分性決定》,意味著歐盟認可基於歐盟—美國數據隱私框架(DPF),美國能夠提供與歐盟相當的數據保護水準。據此,歐盟個人數據可以無需額外數據保護措施而自由安全地傳輸至參與該框架的美國組織。
中美宣布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就經濟、金融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這也是中美高層近期頻繁接觸的最新成果,6月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氣候問題特使克裡、商務部長雷蒙多先後訪華。工作組設立標誌著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放棄雙方的定期會面機制後,中美首次恢復定期經濟對話。
管理委員會理事:楊德斌
專家組成員:車品覺(總監)、張洪海、唐誠
支援單位:清華經管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中心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4/ROSuiausZPfRL9ToLXg2dLasELGlM9hZMUY.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