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朱兆麟:理性檢視中國經濟數據 勿淪“唱衰中國”幫凶
文|朱兆麟
自上月美國總統拜登指中國經濟增長疲弱,是“計時炸彈”後,部分美國西方媒體、專家,都表示看淡中國經濟前境,有本地輿論亦出現悲觀看法。儘管中國經濟目前確實遇到困難,但各界對中國的經濟狀況應全面、理性檢視,勿受個別西方人士碎片化地引用數據的言論所影響。
拜登發表“計時炸彈”言論後不久,中國國家統計局於八月中,公布了7月國民經濟數據較市場預期遜色,一些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更是“如獲至寶”。一時間,唱淡中國經濟的觀點此起彼落,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為年內新低的2.5%、整體失業率增加,更不斷被不少媒體大造文章。但9月國家統計局公布,從今年8月份國民經濟數據可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已回升至4.6%;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的5.2%也比上月微降。可見國家一系列“組合拳”,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政策舉措取得成效,經濟前境趨好,那些斷章取義引用數據、片面“唱衰中國”的言論顯然站不住腳。
8月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下調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可見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之嚴重;隨著下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日漸臨近,拜登政府要“唱衰中國”轉移國內輿論視線不足為奇。再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自特朗普政府年代已不時“唱衰”中國經濟,疫情前不斷指中國經濟增速太快,炒作內地會面臨通貨膨脹、可能經濟“硬著陸”等看法;疫情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卻批評中國經濟復蘇受阻礙、面臨嚴重經濟困難,都是美國政界企圖與個別媒體、專家配合操控輿論之舉。香港各界對祖國前景擔憂是人之常情,但亦要理性看待中國經濟數據,客觀分析形勢,以免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的幫凶。
有悲觀看法擔心中國將如同八十年代的日本“迷失30年”。但中國與當年的日本迴異,日本當年受美國為首的西方G4聯盟(美、英、德、法)脅迫,簽下《廣場協議》,日圓大幅升值,出口競爭力削弱後一蹶不振。但今日中國市場規模龐大,產業結構完整,科技持續創新並保持競爭力,故美國難以有效打擊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國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引領國家加強對外經貿合作,促進與參與國家間共同發展,美國孤立中國的圖謀難以得逞。香港在開拓“一帶一路”其他新興市場機遇方面亦作出了貢獻。特首自今年全面通關以來,兩次率領工商界和專業界代表團到東盟和中東地區外訪並取得成果,建立新人脈和商業網絡,包括氫能汽車和城市設計等合作。香港未來可持續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包括金融、法律、航運等專業服務優勢,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作者係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4/gTMU2Ji8AjIwrKeyET8bXSNFUlLPl88tjSn.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