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展瑋、陳溢謙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10周年,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於白皮書發布會上發言,強調為普遍安全創造有利環境,關鍵是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反對肆意擴大軍事同盟。近年環球的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經貿摩擦加劇,可持續發展面對的挑戰日益嚴畯,白皮書內容正為未來各國合作、以及如何面對人類未來挑戰提出了方向。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美國電影《蜘蛛俠》的經典台詞,白皮書指出,大國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關鍵,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人類前途命運擔負更大責任,而非依仗實力謀求壟斷地區和國際事務。可惜近年美國奉行單邊主義,秉持冷戰思維,為維護霸權地位,持續拉幫結派、挑起衝突,於世界各地帶來日益嚴重的政治、經濟方面的陣營對立。美國持續介入中東地區事務、造成當地緊張局勢;挑起與中國的貿易戰、並拉攏盟友限制對華貿易,嚴重破壞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的公正、合理和透明;持續推動北約東擴,更是激起俄烏衝突的關鍵因素,造成兩國大量傷亡,完全罔顧人類利益,有違大國應有之責任。
即使作為美國傳統盟友的歐盟,內部亦有不少成員已有對美國不滿的聲音。今年年初,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受訪時就強調,歐洲必須頂住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歐洲面臨的巨大風險是“陷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阻礙歐洲建立戰略自主權;兩國就政治手段和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達成共識,同意加強互信和進一步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人類命運共同體”並非只是空談,過去中國在國際的政治外交、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等方面都推動了大量工作去實踐此理念。政治外交方面,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舞台上不時扮演調停衝突、維護和平的角色。中國近年成功斡旋,令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外交關係重修舊好,恢復自2016年因沙特處決什葉派教士而斷絕的外交關係,重新開始安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合作,消除了地區和平穩定的一大不利因素。
經貿合作方面,中國在金磚集團擴容發揮了積極作用,促成八月第十五次金磚集團峰會,宣布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明年元旦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為新成員國,促進互惠互利的經貿合作。
中國多年來致力推行“一帶一路”,與參與計劃的國家本著讓各國人民過上更幸福生活的共同信念,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建鐵路等現代化基建,促進物流及生產效率,創造就業機會和推動經濟發展,帶動人民收入增加、改善生活質素。
中國亦積極參與世界人道工作,今年3月中國外交部表示,60年來累計向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達3萬人次,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在全球57個國家的115個醫療點工作,近一半在偏遠和艱苦地區。
“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最終只會為人類文明帶來災難。白皮書正是中國對世界國家發出的邀請,只有更多國家實行多邊主義,一起聯手開展全球合作、捨棄私利,擺脫陣營對抗、排他性小圈子的舊觀念,推動“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才有望應對戰爭、氣候甚至人工智能發展等一連串環球議題挑戰,為全人類打造更安全、更繁榮、更公平的世界。
(作者係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