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錦欽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宣布多項支援中小企應對挑戰的措施。中小企為香港基層市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但在疫後面對產業轉型、消費外流等衝擊,特區政府的措施切中要害,能幫助中小企應對眼前的挑戰,加快數碼化轉型的進度,更重要是協助中小企開拓大灣區內地廣闊的市場,攜手內地企業拓展“一帶一路”,為中小企描繪出宏偉的發展圖景,令人雀躍。
本人認為,李家超這份施政報告在支援中小企方面十分全面,既有短期紓困措施,亦有着眼長遠的計劃。
短期紓困方面,特區政府將對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還息不還本安排更多彈性還款選項,企業可選擇在指明期內,每月只償還原定應償還本金的一成、兩成或五成,給予企業更多時間逐步過渡至正常還款。事實上,安排申請期已於今年9月完結,現時政府提供更大的靈活性,有助部分中小企應對短期的經營困難。
在協助企業轉型方面,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廣闊市場一直是中小企夢寐以求的,但中小企規模有限,單打獨鬥難以打響名堂。商經局成立跨部門的“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協助中小企拓展內地電商業務,包括在電商平台舉辦“香港購物節”,提升香港品牌的知名度和拓展內銷市場,提升清關和電商發貨效率。與此同時,數碼港今年底前推出“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資助零售及餐飲業中小企應用電子支付及其他數碼配套方案。這些措施能有效協助中小企發揮“背靠祖國”的優勢,搭上技術升級的快車,提升香港品牌的影響力。
長遠而言,中小企的發展與香港息息相關。隨着香港全面參與和貢獻“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搶人才”、“搶企業”戰略,以及加快“北部都會區”等新發展區建設,中小企亦能不斷有新的發展空間。特區政府重點企業辦公室已接觸超過200間重點企業,預計會帶來約300億元新投資額,提供約1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新企業雖然多數屬於高科技,但亦需要廣泛的餐飲、零售、服務業等周邊配套,這些都為中小企提供用武之地。與此同時,筆者樂見特區政府拓展全球經貿網路,在連接歐美市場的同時,開設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商貿辦事處,爭取早日加入RCEP。
截至今年6月,香港的中小企業超過36萬家,佔全港商業單位總數98%以上,為逾12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佔香港總就業人數44%之多。“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離不開中小企的繁榮發展、欣欣向榮。中小企業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落實新一份施政報告,帶領香港不斷由治及興。
(作者係全港各區工商聯首席會長 、中小企業界選舉委員會委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25/WhpyW2LW4i3WOS5hAukQETgbNE3JD9a2P2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