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晨
中西區是我認為最有香港味道的地方,迎著朝陽吹著海風,穿過晨跑的人群,從西營盤一直走到上環,看到那座紅色的過街天橋了嗎?穿過它,你和這裡的故事就開始了。
沿著叮叮車的軌道往前走,從左手邊那個掛了一朵大紅花的門口上去,嘎吱作響的樓梯會把你帶進那個記憶中的香港。
在窗邊的圓桌坐下,一同拼桌的花白頭髮老叔叔會用蹩腳的普通話同你問聲“早上好啊”。點一壺普洱,豎起耳朵聽阿姨們扯著嗓子播報菜品,然後伸長脖子等著推車仔經過,拿兩份自己喜歡的點心,聽著樓下“叮叮”“叮叮”。
和陸羽茶室一樣,這裡的服務員都是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續上一壺熱水,成天都能在不緊不慢的期待中度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車里裝著什麼樣的美食,像極了充滿未知的人生。只能努力挺直身子抬起頭張望著。
待茶涼了,下樓,從德輔道西坐上踉踉蹌蹌的叮叮車,與100年前的香港撞個滿懷。走上石板街,踩著時光裂縫,看綠色的鐵皮屋里穿著碎花長裙的女人舉著她心愛的畫筆,在油布上刻畫著她從未說出口的年華。
石板街的盡頭是荷李活道,這裏有一片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群,它叫“大館”,是由曾經的中區警署改造而成。斑駁的紅石磚牆和懷舊的霓虹燈記錄著香港流動的日夜,誰又能想到這禁錮肉身的軀殼會被活化成藝術的殿堂。
五點鐘中學生落堂,他們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穿過城區街巷,跟隨他們一起坐上開往堅尼地城的電車,“叮叮”“叮叮”……在節奏感的聲響中,電車慢悠悠地朝前晃動著。
終點站落車,右轉直走,到那座簡約的白色玻璃房子裏買一杯咖啡,去裝滿落日的海邊,坐在水泥台階上看校服裙激起浪花。
隨風而起的海浪將金色余光一點一點捲入黑暗,馬路對面的餐廳和酒吧以燈示客。
穿過人行道,在一家藍色木製門框的店裏坐下,點了一份沙拉和一杯冰啤酒,看著來往的行人,想著溜走的歲月,桌上的啤酒流乾了汗,我也只敢淺嘗一口,怕海風吹濕眼眸,也怕月亮撒下的離愁。
起身,用很香港的方式,在轉彎處的綠色信箱投遞一封信,寫下祝福的留言。
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26/JRbL9z1Ra7Yppq7cKqVkOhHOHt1b3zVVeu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