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然而若仔細審視經濟發展的各項指標就能發現,國家經濟發展總體向好,並且有著穩定的內在支撐,中國仍然穩居貿易大國地位。隨著經濟結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以及綠色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為國家經濟的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將不斷回升向好並長期向好。
文|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 譚耀宗
經濟總體發展勢頭良好
經濟的內在支撐穩定
首先,中國的市場仍然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國家經濟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中在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以及提高人均GDP方面仍然有較大的空間,同時,近年來,國家的科技創新以及產業升級都在快速推進。根據經濟學者以及研究機構的推算,現階段中國潛在增長率在5%至6%左右,由於疫情影響,2022年的增長率只達到了4.5%,低於潛在增長率,相信2023年隨著各項經濟生產活動恢復正常,國家的經濟增長會向潛在增長率不斷靠攏,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
其次,消費對於經濟拉動的作用逐步增加。投資、出口與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是經濟穩定的核心之一。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國家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27,58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2%,這也就意味著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此外,綜合國家統計局8月份數據,無論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還是居民消費價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情況,都顯示見底回升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從近期數據看,中國經濟出現一些企穩迹象,如能實現從投資轉向消費支出的再平衡,中期增長有望加速,今年可實現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
剛剛結束的國慶節黃金周假期,文旅消費市場超預期增長,規模已勝過疫情前,進一步有力說明民眾消費强勁恢復,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假期,國內旅遊出遊人數8.26億人次,同比增長71.3%,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34.3億元,同比增長129.5%,較2019年增長1.5%。這不單反映民眾消費信心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展現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穩定供應鏈
中國仍然穩居貿易大國地位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從而導致各國面臨著生產中斷、物價飆升、收貨延遲等問題,同時,由於西方國家將在中國的供應鏈搬回本土以及搬至其他盟友地區,令世界對於中國的貿易形勢產生了擔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中都強調中國高度重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國將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因此,疫情以來,中國政府增加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並在2022年和印度尼西亞、塞爾維亞等6個夥伴國一道發起“構建穩定和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倡議”,用實際行動維護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為各國經濟的恢復貢獻了力量。
同時從外貿數據看,中國的外貿形勢穩中有升,2023年上半年中國貨物出口份額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至14%,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地位。不僅如此,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亦在不斷增加,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1至8月份,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為4.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增長3.6%,快於外貿總體增速。由此可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富有韌性且前途光明。
經濟結構邁向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為經濟注入活力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以及綠色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為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根據202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科技集群”排名中,在全球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國的“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蘇州”集群佔據了三席,在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排名中,中國以擁有24個科技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第一。同時,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點的“三新”經濟佔國家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16.34%升至2022年的17.36%,這也就意味著創新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相信隨著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推進,特別是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與協調發展下,未來國家經濟發展將更加充滿活力。
此外,中國的綠色產業發展也生機勃勃,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新的名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的1至8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9.2%;2023年上半年的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的產品出口同比增長61.6%,成為中國出口新的增長亮點。更讓世界稱讚的,是我們國家遵守“雙碳”目標的承諾,推動低碳綠色產業的技術研發以及生產的快速發展,現時非化石能源(非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持續增長,預計2060年佔比可達到85%左右,而風力發電以及光伏發電將成為未來裝機規模最大的電源。綠色產業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以及健康發展提供了動力,更為中國新舊動能的轉換、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結語
三年疫情給我們國家以及世界的發展都帶來了不少的影響,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相統一的,在短時間內,中國經濟的恢復必然是一個波浪式、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然而,我們無須過於擔心,應該將這個問題放入“兩個大局”中進行分析,全面地、辯證地來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樣我們就能抽絲剝繭,理性對待國際上對於我們經濟發展的負面評論。
展望未來,隨著我們的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中國的經濟將不斷回升向好並長期向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永遠無法阻擋且不會停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31/VLXzcsYZDrv1It4jawmNwTzH4hRkNXLCgVi.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今年以來,國家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然而若仔細審視經濟發展的各項指標就能發現,國家經濟發展總體向好,並且有著穩定的內在支撐,中國仍然穩居貿易大國地位。隨著經濟結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以及綠色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為國家經濟的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將不斷回升向好並長期向好。
文|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 譚耀宗
經濟總體發展勢頭良好
經濟的內在支撐穩定
首先,中國的市場仍然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國家經濟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中在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以及提高人均GDP方面仍然有較大的空間,同時,近年來,國家的科技創新以及產業升級都在快速推進。根據經濟學者以及研究機構的推算,現階段中國潛在增長率在5%至6%左右,由於疫情影響,2022年的增長率只達到了4.5%,低於潛在增長率,相信2023年隨著各項經濟生產活動恢復正常,國家的經濟增長會向潛在增長率不斷靠攏,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
其次,消費對於經濟拉動的作用逐步增加。投資、出口與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是經濟穩定的核心之一。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國家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27,58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2%,這也就意味著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此外,綜合國家統計局8月份數據,無論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還是居民消費價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情況,都顯示見底回升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從近期數據看,中國經濟出現一些企穩迹象,如能實現從投資轉向消費支出的再平衡,中期增長有望加速,今年可實現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
剛剛結束的國慶節黃金周假期,文旅消費市場超預期增長,規模已勝過疫情前,進一步有力說明民眾消費强勁恢復,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假期,國內旅遊出遊人數8.26億人次,同比增長71.3%,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34.3億元,同比增長129.5%,較2019年增長1.5%。這不單反映民眾消費信心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展現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穩定供應鏈
中國仍然穩居貿易大國地位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從而導致各國面臨著生產中斷、物價飆升、收貨延遲等問題,同時,由於西方國家將在中國的供應鏈搬回本土以及搬至其他盟友地區,令世界對於中國的貿易形勢產生了擔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中都強調中國高度重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國將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因此,疫情以來,中國政府增加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並在2022年和印度尼西亞、塞爾維亞等6個夥伴國一道發起“構建穩定和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倡議”,用實際行動維護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為各國經濟的恢復貢獻了力量。
同時從外貿數據看,中國的外貿形勢穩中有升,2023年上半年中國貨物出口份額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至14%,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地位。不僅如此,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亦在不斷增加,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1至8月份,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為4.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增長3.6%,快於外貿總體增速。由此可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富有韌性且前途光明。
經濟結構邁向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為經濟注入活力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以及綠色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為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根據202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科技集群”排名中,在全球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國的“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蘇州”集群佔據了三席,在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排名中,中國以擁有24個科技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第一。同時,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點的“三新”經濟佔國家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16.34%升至2022年的17.36%,這也就意味著創新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相信隨著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推進,特別是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與協調發展下,未來國家經濟發展將更加充滿活力。
此外,中國的綠色產業發展也生機勃勃,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新的名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的1至8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9.2%;2023年上半年的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的產品出口同比增長61.6%,成為中國出口新的增長亮點。更讓世界稱讚的,是我們國家遵守“雙碳”目標的承諾,推動低碳綠色產業的技術研發以及生產的快速發展,現時非化石能源(非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持續增長,預計2060年佔比可達到85%左右,而風力發電以及光伏發電將成為未來裝機規模最大的電源。綠色產業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以及健康發展提供了動力,更為中國新舊動能的轉換、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結語
三年疫情給我們國家以及世界的發展都帶來了不少的影響,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相統一的,在短時間內,中國經濟的恢復必然是一個波浪式、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然而,我們無須過於擔心,應該將這個問題放入“兩個大局”中進行分析,全面地、辯證地來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樣我們就能抽絲剝繭,理性對待國際上對於我們經濟發展的負面評論。
展望未來,隨著我們的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中國的經濟將不斷回升向好並長期向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永遠無法阻擋且不會停步!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0/31/VLXzcsYZDrv1It4jawmNwTzH4hRkNXLCgVi.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