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山 |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貫徹落實《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由亂及治」的關鍵,繼續深入推廣宣傳基本法、憲法與國安法,則是達至「由治及興」的重要而必須的途徑。香港激發新動能需從拓展新領域、保持並加強自身原有優勢兩方面入手,政府當前在創新科技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香港更應運用好自身良好的學科資源等優勢,推動學科研究創新型轉化,激發科研活力。
經歷過去幾年的社會動蕩和暴亂後,香港完成了「由亂及治」的過程,開始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追源溯始,香港之所以能「由亂及治」,關鍵在於貫徹落實《香港基本法》,發揮其定海神針的威力。同樣重要的是中央正確的方針和果斷的意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加上立法制訂了《香港國安法》、以及後來的完善選舉制度等措施,及時而有效地粉碎了「黑暴」禍港,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反華勢力,令香港社會恢復有效管治。可以說,沒有基本法這一根定海神針,以及一連串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貫徹和落實,就沒有今天「治」的局面。歸根結底,繼續堅持和落實《香港基本法》是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否則也就談不上「由治及興」。與此同時,要在社會上繼續推動《香港基本法》《憲法》《香港國安法》的宣傳教育,舉辦各種相關課程,深入大中院校,廣辦活動,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採用新穎、具吸引力的方式方法去推廣、宣傳,這是達至「由治及興」的重要而必須的途徑。如果說「治」是初步目的,那麼「興」才是最終目的。激發香港發展新動能,要靠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新的途徑去實現,否則就無從產生新動能,並通過它去開拓新的經濟發展,提升新的管治水平和促進新的社會和諧局面。本次研討會「激發香港發展新動能」的主題概念非常及時和有見地,与10月25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發表的《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的方向非常吻合。特首提出了一系列「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的新策略、新措施。政府將設立各種新的辦公室以推動新策略,包括引入龍頭外資企業、吸引高端人才、創造創科生態圈、推動新型工業化、快速發展北部都會區、開發新型文創企業、鞏固原有金融優勢、發展知識產權貿易、推動發展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這些都是「激發香港發展新動能」的新舉措。
「激發新動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拓展新領域,為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建造新引擎,這包括發展新的產業領域,例如創新科技、新型工業化等,以及對於創新的文化、藝術領域等的探索;二是在香港一貫成功的傳統領域上更新換代,推陳出新,將原有的優勢通過新政策、新措施、新科技和新方法等進一步加強。政府也應該在施政理念、管治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多作新嘗試。金融、營銷等服務行業更要開拓新思路,激發新動能,開創一番新局面。
過去一段時間裡,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特區政府在創新科技領域作出的巨大努力,例如2022年12月發表香港歷來第一份《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以下簡稱「《創科藍圖》」),勾畫香港未來發展方向。政府以空前大手筆,累計投放近二千億巨資於大學、各種科技機構和科學園等創科設施,更銳意建立創科生態圈,從海內外吸引全球人才。包括本人在內,各界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並得到採納,政府積極邀請中外龍頭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建立研發基地和相關實驗平台,助力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另一方面,《創科藍圖》也明確指出香港發展的短板,例如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裡,科技工業只佔 1%,而毗鄰的深圳是40%,新加坡也有20%。毫無疑問,這是巨大的落差,但也顯示着巨大的進步空間,更潛藏着巨大的發展動能。事實上,特區政府已盡力鼓勵及資助初創企業,包括鼓勵年輕人創業並且推行許多獎勵計劃。這些措施產生了一些作用,只是這些小型初創企業的成功率不高,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最近成功邀請龍頭企業落戶香港,是一個很正確的方向,值得肯定,這將成為創科企業的新動能。香港科研力量雄厚,人才輩出。在一個城市裡,就有五所大學高居世界頂尖大學一百強,確實是非常驕人的成績。大學的使命是着重於探索性、前沿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目前,香港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精英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幾個主要大學院校,而大學基本政策是只鼓勵基礎研究,不甚獎勵應用研究和具有商業價值的開發性研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個短板。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許多院校的精英科學人才未能發揮他們在商業、應用方面的價值和才能,希望能儘快改變這個局面。
政府及大學領導層也要開放思想,使大學在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的同時,也制定新的政策,鼓勵應用科研,確定一個較務實又行得通的比例,例如容許院校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學者教授可以參與具商業價值的應用性研究,其成果也同樣獲得大學認可,予以獎勵和晉升。這樣將有利於調動香港科研界本身的積極因素,發揮香港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新動能,有效改變長期存在的只重基礎科研、忽視應用科研和商業轉化的局面。值得欣喜的是,特區政府剛引進的30家中外創科龍頭企業,將在香港成立研發基地和實驗室,不但以此引進大量外來人才,同時容許大學制定政策,給予一部分有能力、有興趣的教授和科研人員投身應用研究及具實用價值的研究,並且創造多元化、多形式的渠道,讓這些學者教授參加企業研發平台的工作。相信這些政策可以使香港的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在科創生態圈、本地生產總值的份額和版圖上,產生越來越大的作用和效益,也為香港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11-12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黃玉山 |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貫徹落實《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由亂及治」的關鍵,繼續深入推廣宣傳基本法、憲法與國安法,則是達至「由治及興」的重要而必須的途徑。香港激發新動能需從拓展新領域、保持並加強自身原有優勢兩方面入手,政府當前在創新科技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香港更應運用好自身良好的學科資源等優勢,推動學科研究創新型轉化,激發科研活力。
經歷過去幾年的社會動蕩和暴亂後,香港完成了「由亂及治」的過程,開始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追源溯始,香港之所以能「由亂及治」,關鍵在於貫徹落實《香港基本法》,發揮其定海神針的威力。同樣重要的是中央正確的方針和果斷的意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加上立法制訂了《香港國安法》、以及後來的完善選舉制度等措施,及時而有效地粉碎了「黑暴」禍港,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反華勢力,令香港社會恢復有效管治。可以說,沒有基本法這一根定海神針,以及一連串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貫徹和落實,就沒有今天「治」的局面。歸根結底,繼續堅持和落實《香港基本法》是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否則也就談不上「由治及興」。與此同時,要在社會上繼續推動《香港基本法》《憲法》《香港國安法》的宣傳教育,舉辦各種相關課程,深入大中院校,廣辦活動,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採用新穎、具吸引力的方式方法去推廣、宣傳,這是達至「由治及興」的重要而必須的途徑。如果說「治」是初步目的,那麼「興」才是最終目的。激發香港發展新動能,要靠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新的途徑去實現,否則就無從產生新動能,並通過它去開拓新的經濟發展,提升新的管治水平和促進新的社會和諧局面。本次研討會「激發香港發展新動能」的主題概念非常及時和有見地,与10月25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發表的《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的方向非常吻合。特首提出了一系列「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的新策略、新措施。政府將設立各種新的辦公室以推動新策略,包括引入龍頭外資企業、吸引高端人才、創造創科生態圈、推動新型工業化、快速發展北部都會區、開發新型文創企業、鞏固原有金融優勢、發展知識產權貿易、推動發展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這些都是「激發香港發展新動能」的新舉措。
「激發新動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拓展新領域,為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建造新引擎,這包括發展新的產業領域,例如創新科技、新型工業化等,以及對於創新的文化、藝術領域等的探索;二是在香港一貫成功的傳統領域上更新換代,推陳出新,將原有的優勢通過新政策、新措施、新科技和新方法等進一步加強。政府也應該在施政理念、管治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多作新嘗試。金融、營銷等服務行業更要開拓新思路,激發新動能,開創一番新局面。
過去一段時間裡,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特區政府在創新科技領域作出的巨大努力,例如2022年12月發表香港歷來第一份《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以下簡稱「《創科藍圖》」),勾畫香港未來發展方向。政府以空前大手筆,累計投放近二千億巨資於大學、各種科技機構和科學園等創科設施,更銳意建立創科生態圈,從海內外吸引全球人才。包括本人在內,各界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並得到採納,政府積極邀請中外龍頭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建立研發基地和相關實驗平台,助力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另一方面,《創科藍圖》也明確指出香港發展的短板,例如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裡,科技工業只佔 1%,而毗鄰的深圳是40%,新加坡也有20%。毫無疑問,這是巨大的落差,但也顯示着巨大的進步空間,更潛藏着巨大的發展動能。事實上,特區政府已盡力鼓勵及資助初創企業,包括鼓勵年輕人創業並且推行許多獎勵計劃。這些措施產生了一些作用,只是這些小型初創企業的成功率不高,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最近成功邀請龍頭企業落戶香港,是一個很正確的方向,值得肯定,這將成為創科企業的新動能。香港科研力量雄厚,人才輩出。在一個城市裡,就有五所大學高居世界頂尖大學一百強,確實是非常驕人的成績。大學的使命是着重於探索性、前沿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目前,香港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精英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幾個主要大學院校,而大學基本政策是只鼓勵基礎研究,不甚獎勵應用研究和具有商業價值的開發性研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個短板。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許多院校的精英科學人才未能發揮他們在商業、應用方面的價值和才能,希望能儘快改變這個局面。
政府及大學領導層也要開放思想,使大學在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的同時,也制定新的政策,鼓勵應用科研,確定一個較務實又行得通的比例,例如容許院校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學者教授可以參與具商業價值的應用性研究,其成果也同樣獲得大學認可,予以獎勵和晉升。這樣將有利於調動香港科研界本身的積極因素,發揮香港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新動能,有效改變長期存在的只重基礎科研、忽視應用科研和商業轉化的局面。值得欣喜的是,特區政府剛引進的30家中外創科龍頭企業,將在香港成立研發基地和實驗室,不但以此引進大量外來人才,同時容許大學制定政策,給予一部分有能力、有興趣的教授和科研人員投身應用研究及具實用價值的研究,並且創造多元化、多形式的渠道,讓這些學者教授參加企業研發平台的工作。相信這些政策可以使香港的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在科創生態圈、本地生產總值的份額和版圖上,產生越來越大的作用和效益,也為香港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11-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