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餘名中外嘉賓齊聚尼山,圍繞“全人類共同價值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主題,開啟了一場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為解決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和現實挑戰提供方案、貢獻智慧。
文|本刊記者 莊蕾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出尼山聲音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自2010年創辦以來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日益成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使我們能夠交流意見,討論不同文化和國家如何通過相互交流和合作創建一個和平繁榮的未來。”吉爾吉斯斯坦副總理埃迪爾.拜薩洛夫說。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視頻致辭中提到,在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人們發現體育能促進各個國家和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尼山論壇的主題與此相似,即依據孔子的智慧,通過相互尊重的對話和交流,加深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
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通過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研討,匯聚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價值共識,彰顯了“國際人文綜合論壇”的定位。
關於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科學內涵與重大意義,與會學者認為,全人類共同價值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超越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和發展水平差異,在價值理念上的最大公約數,順應歷史潮流,契合時代需要,為世界文明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面對當今世界與日俱增的新挑戰,我們應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一致追求,共同攜起手來,用相互尊重取代霸淩霸道,用公平正義超越叢林法則,用相互協商消弭對抗衝突,用開放包容取代陣營對抗,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人類共同價值,與會學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觀念的基本底色和精神內核,與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相通的。這既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意識,也蘊含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困境的根本路徑。
關於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與會學者認為,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特性,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文明,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強調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是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文明,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一致的文明。
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體現在近現代以來的文化批判與價值重構進程中,如何對待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在與世界文明的關係上,引進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創新並發展,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與歷史文化傳統關係上,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內容、基本精神和現代價值,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與現代社會相適應,與當代文化相協調,從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內在動力。
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與全人類共同價值,與會學者認為,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通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消除隔閡,凝聚共識,營造和而不同、和諧包容的環境,使各個國家和民族在同一片藍天下攜手進步,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關於應對全球新挑戰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與會學者認為,在全世界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反對文明衝突論,共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是一切愛好和平人民的共同責任。
“當今世界迫切需要多樣文明交流互鑒,多元價值碰撞啟迪,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就是這樣一座橋樑、一條紐帶,讓我們攜起手來睿智地思考、獨特地創建、真誠地交流,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出尼山聲音,貢獻山東的智慧力量。”山東省委書記林武說。
13個平行分論壇看點十足
除主論壇外,本屆論壇還設置了13個分論壇,以及駐華使節和國際學者尼山訪談等文化交流活動。從最初的單一儒學研討到文化、教育、歷史等議題的研討,再到國際政治、經濟、藝術、科技、傳媒、生態、中醫藥等多個領域,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對話領域不斷豐富。
參加古典文明論壇的嘉賓學者,圍繞“和而不同:古典文明的類型特質”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學者們深入研討了古典文明的生存智慧、歷史觀念、當代價值等問題,認為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萌發成長起來的各類文明,在對人與自然、社會等的探究與認識上有較大差異,由此形成的文化文明傳統也各有千秋。未來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應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在吸取不同文化文明優長的基礎上,共同建構出一套有利於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新的人文精神,以適應人類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
參加儒學高峰論壇的嘉賓學者,圍繞“儒家文化圈與東亞現代化”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學者們認為,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長期在東亞具有主流文化地位,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東亞國家現代化進程中體現出來的“家國同構”理念、“和而不同”的寬容意識、“革故鼎新”的求新特性、“剛健有為”的弘毅品格,無不浸潤著儒家思想文化的精華。面對利益交織、各國聯繫日益緊密的當今時代,東亞各國應當弘揚由儒家仁愛思想引申而來的忠義、謙讓、和諧等理念,在仁義與謙和的思想基礎上,保持各國的友好往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上齊頭並進。
參加儒商文化論壇的嘉賓學者,圍繞“傳統與未來:儒商精神與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學者們認為,傳統儒商精神既關注如何經商,更強調如何做人。在文化多元融合的社會大背景下,儒商精神是現代商業文化建構的重要思想資源,涵括著經濟活動和文化精神之間的融合傾向。通過將儒商精神同構並融入現代企業家精神,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繼承傳統儒商精神中豐富的價值觀、義利觀、誠信觀,可以為現代企業家精神注入文化活力,促進企業家在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上不斷內生,在經濟行為上做到自我約束、知行合一,彰顯人之主體性、自覺性,優化當前商業倫理秩序,推動經濟的有序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加文學論壇的嘉賓學者,圍繞“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學者們認為,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國家、民族、地域等特性,對於個人、國家、民族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乃至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均有重要作用。新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為文學工作者帶來了莫大的機遇,也帶來了更高的挑戰。文學工作者在遵循藝術規律、創新藝術表達的同時,要主動擔負起新時代文藝精神的需求,積極回應時代呼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念融入到作品中,用溫和的、有力量的文字展現奮進的新時代風貌,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參加藝術論壇的嘉賓學者,圍繞“文明互鑒,以藝通心”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學者們認為,在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各類豐富人類精神世界的藝術形式,在最新科技的助力下,有了極大發展。作為藝術工作者,應該從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高度,堅持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在立足本國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辯證理性地看待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以互通有無的心態,積極開展文明的溝通與對話,以藝為橋,以藝通心,通過藝術交流活動搭建不同文明交流的平台。
參加中醫藥論壇的嘉賓學者,圍繞“中醫藥與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一主題深入交流。學者們認為,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學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關聯互通關係,具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在當今全球文化所呈現的大世界、大科學的背景下,隨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學科的交叉發展,中醫文化要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的協調關係,既要展現出本土文化的特色,又要善於汲取多元文化的精華,以助推中醫文化的良性發展,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貢獻。
“通過尼山論壇這個平台,我們可以看到文明、文化擁有眾多載體,涉及領域廣大,各領域、各層次、各方向都是文明承載者、文化承載者。讓各方參與對話,能更加立體地展示文明對話的深度和廣度。”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表示。
凝聚共識合力守護世界文明“百花園”
閉幕式上,凝聚了與會專家、學者智慧結晶的《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共識》(下稱《共識》)發布。
《共識》指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人類作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加強團結、合作,才能共迎挑戰、共克時艱。
《共識》強調,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和活力之源。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只有在彼此尊重中共同發展,在求同存異中合作共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才能有力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
“這一共識,凝結著與會嘉賓和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呼籲各個國家推動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促進不同文明彼此平等、命運與共、休戚與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胸懷,尋求文明共識的最大公約數,畫出價值認同的更大同心圓,攜手建設文化繁榮、物質富足、共同富裕、環境友好、開放包容的現代文明,合力守護世界文明‘百花園’。”山東省委常委、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組委會副主席白玉剛說。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3/LVoPhIb1kSmPekExsE3LXcMY9VwH8XMlmuU.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