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8日圓滿閉幕的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上,香港派出超過900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體育代表團,勇奪53面獎牌,其中8面為金牌,獲得獎牌的數目和運動項目為歷屆最多。
作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的霍震霆,分別擔任男子花劍及女子200米自由泳的頒獎嘉賓,為兩位獲得金牌的香港選手頒獎。在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杭州亞運港隊代表團返港歡迎儀式上,霍震霆表示,他相信,憑著運動員的拼勁和鬥志,加上特區政府和市民的支持,香港的體育熱潮可以生生不息,體育文化的軟實力會不斷擴大。
文|本刊記者
數十年在體育界擔當領導角色
“我喜歡體育,至今仍然堅持每天打一個小時網球,都是‘衞生波’(志在參與,不爭輸贏的競技)。”年屆76歲的霍震霆笑說。他曾任全國政協委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現任霍英東基金會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副主席、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等,帶領港協暨奧委會支援香港運動員在多項國際運動會中屢創佳績,可謂全方位為體育作出貢獻。
霍震霆自1998年起擔任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帶領該會支援香港運動員在多項國際運動會中屢創佳績。他又協助成功爭取北京奧運會的馬術比賽項目在香港舉行,提升香港作為大型體育盛事之都的地位。霍震霆在香港及國際體育界廣受尊崇,建樹殊偉。
今年7月1日,霍震霆獲得了代表香港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嘉許詞中讚揚霍震霆過去數十年在體育界一直擔當領導角色,並就不同體育政策問題向特區政府提出真知灼見,對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貢獻殊深。
父親言傳身教:做強體育事業就是愛國
“‘做強體育事業就是愛國’,這是爸爸最常掛在口邊的話。”霍震霆透露,熱愛體育的父親霍英東早年眼見新中國成立,後來更加入聯合國,然而國際體壇一直未接受中國的合法地位。於是,1975年霍英東特意在香港組織了一場亞洲足球賽,並決意爭取讓國家足球隊參賽。當時霍震霆便陪同父親親赴瑞士,向國際足協主席和秘書長費盡唇舌遊說。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國際足協最終同意了中國足球隊參賽,這一次成功爭取,亦從此開啟了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大門。霍震霆說:“老人家最感動的就是1984年,那一年我們國家重返奧運會,更取得金牌‘零的突破’。”當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夏季奧運會上,27歲的中國射擊選手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獲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是該次奧運會的第一面金牌,也是中國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由此開始了中國奧運史上的新篇章。
霍震霆表示,“體育是香港‘一國兩制’的最佳體現,體育也是強國的表現、國家發展的縮影”。提起內地及香港的體育發展,霍震霆如數家珍,由1984年中國重返奧運會並取得“零的突破”,數到2001年國家成功申辦奧運會,再談到2008年香港成功協辦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他都記憶猶新,“香港有今日的佳績,離不開國家對我們的支持”。
霍震霆不但努力實踐父親霍英東發展國家及香港體育的宏願,還致力傳承予下一代,將這個重任薪火相傳。他的長子霍啟剛自2008年起便參與體育發展工作,現時身兼多個體育界要職;而次子霍啟山亦與體育的關係密不可分,自2019年4月起出任亞洲足協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在2019年首次於香港成功舉辦了亞洲足協年度頒獎典禮。
助力申奧圓心願 全力辦奧漲情懷
在那次“零的突破”之後,霍英東就希望能夠在自己國家舉辦奧運會,這個夢想終於在2008年實現,北京奧運會盛況空前地舉行。當然,這個征途並非一帆風順,更可謂是一波三折。
1993年9月,霍英東以中國代表團顧問的身份前往摩納哥蒙特卡羅,為北京首次申奧作最後的努力,霍震霆也陪同前往。可惜北京當年以兩票之差遺憾落選,但是霍氏父子未因此而放棄,“可能當時中國還不夠強大,國際上對國家的了解不多,很多委員沒投票給中國。不要緊,我們還有7年時間去再準備”。1998年,霍震霆當選為港協暨奧委會會長,並在2001年成為香港首名國際奧委會委員,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過程中,霍震霆有幸成了為中國爭取申辦的“遊說大使”。
根據國際奧委會規定,國際奧委會委員不能到申辦城市訪問,霍震霆就邀請國際奧委會委員到香港、廣東參觀,了解那些年中國的發展變化,再讓他們看看香港回歸後社會的繁榮穩定。2001年,北京終於拿到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舉國歡慶之餘,霍震霆心中的一塊石頭落地,算是讓父親霍英東圓了心願。
萬分高興之餘,霍震霆亦開始思考香港可以在這場國際盛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當他提出要爭取在港舉辦馬術比賽時,卻未料到這一建議被國際上一部分人一口拒絕,“最初都有很多反對聲音,我很記得當時的國際馬術聯合會主席是西班牙公主(比拉爾),我一說出來,她就說‘No!’”。比拉爾當時擔心,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舉辦奧運馬術比賽,將不利於馬術的發展,騎手無法享受奧運氣氛,也怕馬術被邊緣化。而來自國際馬聯的反對聲音也認為,香港的天氣濕熱,將會對馬匹和參賽騎手帶來威脅。霍震霆於是逐個遊說當時的國際馬聯官員,又向比拉爾承諾,香港將投巨資興建一流的賽場和冷氣馬房,香港亦承諾讓參加馬術比賽的騎手可以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開閉幕式。
比拉爾終於被霍震霆的誠意打動。獲得國際馬聯開綠燈後,霍震霆立刻起動,專門為馬術比賽成立了奧運會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承擔起了比賽的具體組織和實施任務,積極在香港籌備興建一流的馬術場地。兩年多的籌辦心血沒有白費,其後國際奧委會代表團來港視察場地及設備,無不給予高度表揚,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當時還對他開玩笑說,“原來馬匹都有游泳池?不如我不用住酒店了,給我住在這裡(馬場)就行了”。
與此同時,國家對於香港協辦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的籌備工作也是關懷備至,“國家這樣高度的關注,對香港是很大的鼓舞。”霍震霆說,港英時期,香港從來都未曾舉辦過這樣一場大型國際活動,那次賽事成功之後,令國際社會對香港刮目相看,對於香港之後舉辦其他國際活動,增強了不少信心。“你看全世界這麼多地方,有多少個國家或地區可以舉辦到奧運會?而香港此後可以被稱作奧運城市。”霍震霆坦言,最難得的不是運動員成績有多好,而是體育可以讓全港市民都參與,“觀眾好,志願者好,運動員也挺好的,而來港觀賽的有不少是外國人,這是向國際社會分享香港精神面貌的最好渠道”。
另一個令霍震霆難忘而感動的畫面,是香港作為中國第一站開展奧運聖火傳遞。2008年5月2日上午10時30分,第一棒火炬手、奧運滑浪風帆金牌得主李麗珊從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手中接過火炬後,火炬接力傳遞正式展開。當手持聖火的奧運火炬手昂然走過香港的街道時,數以千計身穿紅衣的市民夾道歡迎,歡呼喝彩。
香港區火炬接力的路線全長二十五公里,以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為起點,途經九龍、新界及港島多個地標,並以灣仔金紫荊廣場為終點。全程歷時七個多小時,參與的火炬手來自不同界別,有運動員、體育界人士、商界人士、立法會議員和藝人等,傳遞方式包括跑步、騎馬、乘坐船隻、龍舟和高爾夫球車等。“那時國家讓我們香港作為奧運聖火傳遞的第一站,要找來120名火炬手,我在想,哪裡找來這麼多人呢?”霍震霆笑言,“誰知有很多朋友致電給我說那天有空,最終很快找到了120人,代表不同界別,仿如香港社會各界的縮影。當天整個香港紅旗飄搖,真的很感動,那時的愛國情懷是很高漲的”。
回歸後以“中國香港”參賽
兩地體育交流日漸頻繁
在籌備回歸的過程中,香港體育界曾經一度猜測,香港運動員是否能再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事。最終國家表明香港能夠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國際的體育賽事,霍震霆特別感謝國家的大力支持,“這對香港體壇和香港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為保持了我們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
回歸後,香港不單以“中國香港”的身份參加國際體育賽事,也可以參加全國運動會。在霍震霆看來,這正是香港“一國兩制”的最佳體現,“回歸前,我們只能以觀禮身份去,但回歸後,我們可以參加內地全部大型體育活動。不只國家體委,省市也十分支持香港運動員,我想,香港有今日的佳績離不開國家對我們的支持”。
香港回歸後參加的第一項大型體育賽事是1997年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全國運動會。霍震霆憶述,“我記得當時為了慶回歸,我們全部都穿上紅色隊衣。本來上海人比較酷,但當我們一進場,就受到全場觀眾的熱烈歡迎,場面相當震撼”。說起那一場賽事,他不禁熱淚盈眶,“那是第一次看見我們的國旗和區旗在體育場合同時升起,奏起國歌,香港運動員們都很感觸”。
霍震霆提及,無論回歸前後,國家都對香港給予非常多的支持,在體育層面上亦可看得到,“回歸後,已有很多香港運動員常年在內地培訓,也有內地運動員加入到香港代表隊中,並協助培訓香港下一代運動精英,促進了香港體育事業的發展”。談到香港體育的未來發展,霍震霆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關心運動員的成績之餘,他更看重的是體育文化的普及推廣,“取得獎牌的人只是少數,但要改變的,是整個社會對體育的看法”。他指,經歷新冠疫情後,大家都比以往更重視健康,這正是推廣體育文化的好時機。體育運動可以最大程度凝聚大家的共識,無論任何階層、任何條件的人都可以做,“每個人都可以去步行、跑步或跳繩”。
霍震霆表示,國家早期著重經濟發展,但當經濟起飛後,便著力發展體育。國家“十四五”規劃亦提到要推動全民參與體育運動,“有數據顯示,將來最大的企業就是體育企業。北京自從舉辦冬季奧運會後,那裡便變成了世界一流的滑雪中心,滑雪成為了三億人的體育運動,這就是體育的魅力”。他又讚揚內地體育發展十分迅速,“以前是香港教他們(內地)的,但是現在內地每個省市都舉辦很多國際體育活動”。他鼓勵香港可以多些參與內地的體育活動,“譬如以前我們去內蒙古參加一些活動都有點距離,但是現在內地交通這麼方便,設施這麼好,香港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霍震霆續說,“香港很強調自己是國際金融中心,但一個最好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只著重金融本身,也很強調生活質素,特別年輕人有不同訴求,除了經濟之外,教育、體育等多方面都要著重”。他希望香港能夠多與內地合作,發展體育元素,又期望多些年輕人參與體育,讓社會健康發展。霍震霆感慨,在回歸前香港體育深受冷落,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香港運動員從東京奧運會凱旋歸來,感受到香港社會各界熱烈的祝賀。他認為東京奧運會已經帶起香港市民對體育的關注,希望東京奧運會點燃的那團火能夠繼續燃燒下去。
粵港澳三地將聯合承辦2025年全國運動會,香港是其中一個主辦城市。霍震霆坦言,這是很好的機會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香港來說並非承辦一場高水平的體育賽事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他續指,回歸以來,香港體育成績不斷提升,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運動員與內地運動員的交流愈來愈緊密。霍震霆深信,融入大灣區能讓香港體育水平進一步提升,這有利於香港體育更進一步走向商業化,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他認為,香港要在這三年時間內準備好,包括要加強香港的體育設施建設,亦要配合國家在大灣區發展的理念,讓粵港澳三地通過體育的平台全面融合。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4/Zw8OCMGQcXTxOpwb8Ye8jIJyOrk6uPnxrqH.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