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組圖片在網絡上廣傳
其中一張圖片顯示
兩輛貨車滿載拆卸下的霓虹燈招牌
行駛在香港街頭
發出此圖片的網民聲稱
香港會將屹立了半個多世紀的霓虹燈招牌
統統拆掉
經媒體查證
這張圖片不是真實照片
而是香港一位攝影師兼平面設計師
通過PS創作的作品

香港特區政府屋宇署向媒體證實
署方從未針對霓虹燈招牌
採取大規模執法行動
而引起這一輿論注目的
是幾天前香港廟街最經典的轉角地標
“美都餐室”霓虹燈招牌正式熄燈卸下
引起大眾關注及感懷
霓虹燈招牌是香港的一道城市風景線。為何要拆卸霓虹燈招牌?
屋宇署表示:對生命財產明顯構成威脅的招牌,屋宇署會採取執法行動即時取締,亦會優先執法取締正在建造或新豎設的違例招牌。針對大量現存違例招牌,屋宇署會每年揀選若干存在較多違例招牌的繁忙街道路段進行“目標街道大規模行動”,就違例、危險及棄置招牌進行全面的清拆行動。此外,屋宇署亦會針對公眾構成較大風險的大型違例招牌展開大規模行動。
一言蔽之,答案是爲了安全。避免年久失修的霓虹燈招牌某日從天而降,釀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根據屋宇署的記錄,屋宇署人員曾到九龍廟街63號視察,發現一個附建於該樓宇面向眾坊街1字樓至3字樓外牆的現存違例招牌,其主要字眼為“美都餐室”。按照現行的執法政策,有關招牌屬須予以取締類別,署方遂透過“大型招牌大規模行動”於去年10月19日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4條向招牌擁有人發出清拆令,令其拆除有關招牌。其後,根據有關招牌擁有人委任的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呈交的工程展開通知書,有關拆卸工程已在今年11月展開,署方會繼續跟進有關清拆令的遵辦情況。
中環大館早前推出《霓續》展覽,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霓虹燈視覺文化現象。不過,同樣考慮到社會對於霓虹燈招牌的情結,以及大部分現存招牌正由商戶使用,並有助促進本地商業活動,屋宇署自2013年9月2日起開始實施“招牌檢核計劃”。
該計劃容許規模較小、風險較低,並於檢核計劃實施當日之前已經豎設並符合相關小型工程項目技術規格的招牌,在經專業人士的檢查、鞏固及向屋宇署核證後,可繼續保留使用,其後須每隔5年重新進行安全檢核或將該等招牌拆除。
“城街•招牌”霓虹燈展覽。霓虹燈文化如何保育傳承
胡智楷師傅是一名霓虹燈工匠,與霓虹燈結緣36年,曾在香港最大的霓虹燈公司南華工作。現在,胡師傅除了會為商家製作霓虹燈招牌外,還會舉辦工作坊,讓有興趣的人得以親自體驗這門日漸式微的藝術。
香港霓虹燈招牌師胡智楷早前接受媒體專訪。“我繼續造好每一件霓虹燈,讓見到的人都覺得霓虹燈是好看的。一樣美麗的東西自然有保留價值,有人要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人識去造。”對於文化傳承,胡師傅始終默默守護工匠人心中的一絲希望之光。
中環大館早前推出《霓續》展覽,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視覺文化形象。今年7月到9月,大館全新展覽《霓續》免費展出,通過標誌性的霓虹故事,展示香港獨特而鮮明的視覺文化形象,讓觀眾能近距離觀賞作為香港視覺文化一部分的霓虹招牌、精闢工藝和繁華街景。展覽橫跨大館兩個不同的空間,市民可以欣賞到超過20個霓虹燈招牌,當中不少是已拆除的霓虹招牌如“南昌押”、“大同老餅家”、“東方錶行”等,是由霓虹交滙團隊保育下來,重新安裝後首次向公眾展示,與融合不同世代的全新作品一同展出。大館亦舉辦了一系列公共活動,包括工作坊、講座、放映及導賞團等,讓參觀展覽的市民可深入瞭解香港霓虹燈行業的獨特文化遺產。
霓虹燈依舊閃爍 香港越夜越精彩
香港被喻為是“不夜城”越夜越精彩。遍佈大街小巷、耀眼奪目的霓虹燈,以其醒目的色彩和造型匯聚成了一道五光十色的風景線,將香港喧鬧繁華的夜生活展露無遺。

來源: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微信公眾號(綜合中新社、大公文匯、紫荊、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