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內地電影展》開幕電影《臍帶》於9月27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展映後,好評如潮,銀都機構趁勢安排影片11月23日在港公映。昨日(11月18日)香港婦女基金會率先在銅鑼灣影藝戲院翡翠明珠安排專場首映。


香港婦女基金會是於1991年在港註冊成立的非牟利社會團體,三十多年來一直秉承推動社會服務及婦女工作之宗旨,致力服務社群,推動婦女、家庭及青少年工作,安老服務等。會長費斐女士致辭時表示,臍帶是母親孕育生命的象徵,影片帶出的母子親情、安老照顧都和婦女會的宗旨相當吻合,希望用影片的親情引起大家對家庭的關注,對家人的愛護。
電影開映前,大會特別邀請中華歷史文化動力顧問蘇銳鴻先生從人民幣上的四種少數民族文字(維吾爾文、蒙古文、藏文、壯文)帶出中華56個民族,繼而介紹了內蒙古風土人情,為影片背景作了生動的描繪。全場座無虛席,250位婦女會會員及嘉賓們享受了一場溫馨有意義的光影之旅。

首映結束後小編隨即趕赴離島長洲,參加當晚在長洲戲院廣場舉行的光影夜繽紛——《臍帶》情繫長洲放映活動。說起長洲戲院來頭不小,於1931年興建,曾是全港最悠久的戲院之一。據街坊介紹原來有段佳話,創辦人有感朋友孩子愛看電影而長洲卻苦無場所,故此興建了戲院。

長洲戲院為長洲居民帶來60載歡樂後,於1997落下帷幕。猶幸闊別26年後在有心人的資支持下,長洲戲院活化成功,於今年8月以傳承文化為宗旨,並設立多元文化園區,結合教育、旅遊和藝術等3大元素重新開放。為了延續戲院的電影文化,主辦機構長洲戲院和銀都機構不謀而合,趁推出新片《臍帶》之機,首次攜手在長洲戲院大草坪舉行別開生面的露天放映,活動得到長洲鄉事委員會和長洲婦女會的大力支持。小編甫落長洲碼頭,隨街可見張貼於大街小巷當眼處的放映宣傳單張,彷彿走入了一場嘉年華,對是晚的露天放映充滿期待。

夜幕低垂,電影終於上映。影片描述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本應是煽情催淚之作,導演卻拍得相當明快開朗,失智母親不時流露出返老還童般的嬌柔,兒子逆位成父親角色撫慰著彷如孩童的母親,兩位演員的演繹自然而不造作。散落湖面的月光、草原上溝火點點、貫穿全片的生死樹都天然生成,沒有任何電腦特效,有的只是呼倫貝爾草原的壯麗景色以及影片中透出的絲絲哲理。一陰一陽的生死樹,陰極陽生,陽極陰生,一如宇宙間法則,一陰一陽謂化成萬物。透過男主心路歷程展現的蒙古族豁達的生死觀,生死乃大自然的一部份,有生必有死,死即是生的開始;還有男主在戲裡不斷採集大自然聲音:花、草、風、物乃至腳步聲, 把自然律動的生命音符融入電影,在在都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理。

觀映結束,小編身在船上,腦海卻感慨萬千,不禁想起“世界上最偉大的騙局”的那篇文章,全球第一個專為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建立的“溫暖照護小鎮”,有152名老人被騙8年,卻覺得無比快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小鎮裡,老人們彷彿回到孩童時光,簡單地思考和生活,擁抱美好的陽光和朋友,快樂地度過最後的時光。影片片尾男主剪斷的臍帶不也正是還母親以快樂的寫照嗎? 而長洲戲院的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是不是也暗合了影片帶出的哲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