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你說神馬”“加油”,一系列萌萌噠甲骨文表情包正成為年輕人的“鬥圖”法寶。這些表情包的設計者就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在他筆下古老的甲骨文經過形態調整、配色,並“牽手”網絡熱詞後,瞬間撥動了很多年輕人的心弦,掀起了一股甲骨文藝術設計的風潮,不少網友感慨“原來甲骨文可以如此形象好玩”。陳楠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甲骨文的設計與推廣應該是結合當下的、活化的,希望漢字承載的中華文化能在年輕人的日常刷屏中傳播開來。同時,甲骨文還要走向世界,用最有活力的方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走進陳楠位於清華大學的工作室,設計手稿、藝術裝置、文創產品……甲骨文元素無處不在。陳楠工作室的logo是以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的甲骨文字體設計組成,他的每一本手稿本的扉頁都有甲骨文設計的文字畫作為新本使用的紀念。
清華教授精心設計
談及同甲骨文的緣分,陳楠回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當時他剛剛留校任教,擔任“科學與藝術”的視覺設計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了解到藝術與科學的跨學科視角,並開始了用數學之美與數字化活化的方式重新設計古老的甲骨文。“基於這種視角我思考能否用一種科學的思維去重新理解和解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作為平面設計專業我選擇了漢字作為創作對象,而甲骨文是整個漢字進化鏈條中已知最早的書體,所以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創作命題。”他說,想用一種統一且獨特的設計方法搭建甲骨文與大眾連接的設計系統。
此後二十多年中,陳楠致力於“數字化甲骨文設計”的研究與創作工作,探索甲骨文所蘊含的數學幾何之美和網格秘密,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格律設計”設計方法論。他表示,“在甲骨文的母圖網格中,既要有直線與垂線,也要有斜線與弧線,同時還要解決不同方向和大小尺度,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覆地推演、探詢,才能滿足在一個相同的網格節點中構成千姿百態的甲骨文。”
將設計與甲骨文字體相連只是陳楠工作的起點,如何讓更多人接觸到甲骨文、讓年輕人玩起甲骨文、傳播甲骨文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他的長期課題。他表示,過於學術與嚴肅的傳統傳播方式使很多人對古文字產生了晦澀難懂的刻板印象,進而遠離了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但如果添加時尚潮流的創意與表現形式,就能產生更好的傳播效果。於是,他在發布甲骨文字庫的同時將目光鎖定手機社交平台,將年輕人的趣味喜好與古文字藝術相嫁接,甲骨文表情包由此誕生。
這些表情包中,有的依託甲骨文現有文字,將其轉化成更直觀形象的人物、動物、自然景觀,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有的則進行了創意再創造,比如“大家好”的“大”字像個男人,“好”字像女人和小孩,這一眾角色都聚到同一屋簷下互相問好,生動有趣。“你說神馬”“咩”“我不雞道”“想吃狗糧”……插畫版甲骨文的十二生肖系列表情圖利用諧音梗讓人忍俊不禁。
讓甲骨文走向世界
此外,陳楠非常注重甲骨文藝術的國際傳播,他的甲骨文等漢字藝術設計作品多次赴法國、匈牙利、美國等地展出,漢字的專著通過版權輸出在海外出版發行。在他看來,甲骨文應當用最年輕、最有活力的方式走向世界,讓更多具有異國文化背景、同樣熱愛藝術的跨文化愛好者更全面生動地了解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進而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寫書、開課、參展 古老文字走進大眾
2021年陳楠的著作《中國漢字設計史》正式出版,旋即引發社會的關注與熱捧,並獲得國內外眾多重要獎項,德國紅點設計獎、意大利A'design、紐約TDC,入圍2021年度“中國好書”……這是首部以設計學的維度來講解中國漢字設計史的專業著作。同時,他還通過開課、講座以及展覽等方式拉近古老文字與普通大眾之間的距離。他表示,“我們有責任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使之活化並應用於今天的設計實踐。”
從《中國漢字設計史》的裝幀設計上讀者就能看到它的獨特創意,書名中的七個漢字分別以甲骨文、金文、隸書、草書、楷書、宋體、黑體七種書體呈現,表現了漢字字體的發展歷程。在書中,從岩畫、陶文,再到甲骨文、金文,乃至真草隸篆,直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陳楠結合設計學、傳播學和美學的宏觀視角,挖掘分析潛藏於漢字藝術審美與信息傳播功能背後的思維與方法。
陳楠還在清華大學創立了一門關於漢字藝術設計的通識課程——“中國漢字設計史”,以藝術設計的視點講述漢字發展的歷程,讓更多不同專業的同學了解漢字之美和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深意與創意智慧。他期待能帶動更多的院校、藝術設計機構開設相關課程指導實踐創作。
作為教師和設計師,他認為,自己有責任通過藝術設計創意的豐富手段揭開中國古文字神秘、晦澀的面紗,讓所有的孩子、年輕人、外國人愛漢字,輕鬆地學習漢字、使用漢字。
在甲骨文藝術設計作品創作方面,陳楠關注最新的科技手段與傳播媒介,全息影像作品《甲骨文·宇宙》,將甲骨文融入中國傳統的羅盤,形成一個集合了中國人宇宙觀全部信息的超級系統;裝置藝術作品《甲骨文·從軍行》將體現戰車、戰馬、士兵及服飾、武器的甲骨文字立體構成行進中的商代大軍;互動裝置《甲骨文·五行》《甲骨文·手寫吉祥話》等為觀者提供了親自書寫甲骨文並產生互動的妙趣體驗……
甲骨文話你知
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餘年歷史,是商王朝後期王都內的王室貴族向神靈進行占卜祈禱的古典文字記錄,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亦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至今,共計出土甲骨約15萬片,經科學發掘的有35000餘片,單字數量已逾4000字。材料主要為牛肩胛骨和龜甲,也包括其他動物的骨骼。殷墟甲骨直接證實了古史記載中商王朝的存在,將中國信史的上限提早了千餘年。
如今,甲骨文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作為學科已得到世界學者的公認。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誌着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來源:大公報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1/URlTsdCg7KXP5rgEhcK07Yrfx5Dbi1mFgEW.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讚”“你說神馬”“加油”,一系列萌萌噠甲骨文表情包正成為年輕人的“鬥圖”法寶。這些表情包的設計者就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在他筆下古老的甲骨文經過形態調整、配色,並“牽手”網絡熱詞後,瞬間撥動了很多年輕人的心弦,掀起了一股甲骨文藝術設計的風潮,不少網友感慨“原來甲骨文可以如此形象好玩”。陳楠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甲骨文的設計與推廣應該是結合當下的、活化的,希望漢字承載的中華文化能在年輕人的日常刷屏中傳播開來。同時,甲骨文還要走向世界,用最有活力的方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走進陳楠位於清華大學的工作室,設計手稿、藝術裝置、文創產品……甲骨文元素無處不在。陳楠工作室的logo是以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的甲骨文字體設計組成,他的每一本手稿本的扉頁都有甲骨文設計的文字畫作為新本使用的紀念。
清華教授精心設計
談及同甲骨文的緣分,陳楠回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當時他剛剛留校任教,擔任“科學與藝術”的視覺設計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了解到藝術與科學的跨學科視角,並開始了用數學之美與數字化活化的方式重新設計古老的甲骨文。“基於這種視角我思考能否用一種科學的思維去重新理解和解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作為平面設計專業我選擇了漢字作為創作對象,而甲骨文是整個漢字進化鏈條中已知最早的書體,所以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創作命題。”他說,想用一種統一且獨特的設計方法搭建甲骨文與大眾連接的設計系統。
此後二十多年中,陳楠致力於“數字化甲骨文設計”的研究與創作工作,探索甲骨文所蘊含的數學幾何之美和網格秘密,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格律設計”設計方法論。他表示,“在甲骨文的母圖網格中,既要有直線與垂線,也要有斜線與弧線,同時還要解決不同方向和大小尺度,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覆地推演、探詢,才能滿足在一個相同的網格節點中構成千姿百態的甲骨文。”
將設計與甲骨文字體相連只是陳楠工作的起點,如何讓更多人接觸到甲骨文、讓年輕人玩起甲骨文、傳播甲骨文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他的長期課題。他表示,過於學術與嚴肅的傳統傳播方式使很多人對古文字產生了晦澀難懂的刻板印象,進而遠離了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但如果添加時尚潮流的創意與表現形式,就能產生更好的傳播效果。於是,他在發布甲骨文字庫的同時將目光鎖定手機社交平台,將年輕人的趣味喜好與古文字藝術相嫁接,甲骨文表情包由此誕生。
這些表情包中,有的依託甲骨文現有文字,將其轉化成更直觀形象的人物、動物、自然景觀,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有的則進行了創意再創造,比如“大家好”的“大”字像個男人,“好”字像女人和小孩,這一眾角色都聚到同一屋簷下互相問好,生動有趣。“你說神馬”“咩”“我不雞道”“想吃狗糧”……插畫版甲骨文的十二生肖系列表情圖利用諧音梗讓人忍俊不禁。
讓甲骨文走向世界
此外,陳楠非常注重甲骨文藝術的國際傳播,他的甲骨文等漢字藝術設計作品多次赴法國、匈牙利、美國等地展出,漢字的專著通過版權輸出在海外出版發行。在他看來,甲骨文應當用最年輕、最有活力的方式走向世界,讓更多具有異國文化背景、同樣熱愛藝術的跨文化愛好者更全面生動地了解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進而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寫書、開課、參展 古老文字走進大眾
2021年陳楠的著作《中國漢字設計史》正式出版,旋即引發社會的關注與熱捧,並獲得國內外眾多重要獎項,德國紅點設計獎、意大利A'design、紐約TDC,入圍2021年度“中國好書”……這是首部以設計學的維度來講解中國漢字設計史的專業著作。同時,他還通過開課、講座以及展覽等方式拉近古老文字與普通大眾之間的距離。他表示,“我們有責任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使之活化並應用於今天的設計實踐。”
從《中國漢字設計史》的裝幀設計上讀者就能看到它的獨特創意,書名中的七個漢字分別以甲骨文、金文、隸書、草書、楷書、宋體、黑體七種書體呈現,表現了漢字字體的發展歷程。在書中,從岩畫、陶文,再到甲骨文、金文,乃至真草隸篆,直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陳楠結合設計學、傳播學和美學的宏觀視角,挖掘分析潛藏於漢字藝術審美與信息傳播功能背後的思維與方法。
陳楠還在清華大學創立了一門關於漢字藝術設計的通識課程——“中國漢字設計史”,以藝術設計的視點講述漢字發展的歷程,讓更多不同專業的同學了解漢字之美和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深意與創意智慧。他期待能帶動更多的院校、藝術設計機構開設相關課程指導實踐創作。
作為教師和設計師,他認為,自己有責任通過藝術設計創意的豐富手段揭開中國古文字神秘、晦澀的面紗,讓所有的孩子、年輕人、外國人愛漢字,輕鬆地學習漢字、使用漢字。
在甲骨文藝術設計作品創作方面,陳楠關注最新的科技手段與傳播媒介,全息影像作品《甲骨文·宇宙》,將甲骨文融入中國傳統的羅盤,形成一個集合了中國人宇宙觀全部信息的超級系統;裝置藝術作品《甲骨文·從軍行》將體現戰車、戰馬、士兵及服飾、武器的甲骨文字立體構成行進中的商代大軍;互動裝置《甲骨文·五行》《甲骨文·手寫吉祥話》等為觀者提供了親自書寫甲骨文並產生互動的妙趣體驗……
甲骨文話你知
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餘年歷史,是商王朝後期王都內的王室貴族向神靈進行占卜祈禱的古典文字記錄,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亦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至今,共計出土甲骨約15萬片,經科學發掘的有35000餘片,單字數量已逾4000字。材料主要為牛肩胛骨和龜甲,也包括其他動物的骨骼。殷墟甲骨直接證實了古史記載中商王朝的存在,將中國信史的上限提早了千餘年。
如今,甲骨文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作為學科已得到世界學者的公認。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誌着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來源:大公報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1/URlTsdCg7KXP5rgEhcK07Yrfx5Dbi1mFgEW.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