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北京報道:11月2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司法部部長賀榮在會上介紹了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司法部履行涉外法治相關職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
司法部部長賀榮(圖:國新網)賀榮表示,司法部立足職能統籌協調落實黨中央關於涉外法治的重大部署。圍繞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我國法域外適用法律體系建設、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能力、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等工作,強化研究、協調和統籌,制定出台相關指導性意見。
賀榮指出,司法部加快健全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著力提升涉外立法質效,和有關部門一起做好對外關系法、外國國家豁免法、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等重要基礎性法律和法規的研究起草、審查修改工作。司法部正在牽頭修訂仲裁法,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提高涉外仲裁制度開放性的仲裁制度。我國涉外法律體系正在不斷健全。目前,還有包括反洗錢法等一批涉外立法項目正在抓緊推進。
在深化法治領域交流合作方面,司法部承擔國家法治對外合作工作,履行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確定的對外聯系機關(中央機關)職責。賀榮稱,今年9月,司法部成功舉辦第十次上海合作組織司法部長會議。習近平主席致賀信,與會各方簽署了《聯合聲明》,這次會議取得了豐碩成果。司法部加強與聯合國毒罪辦等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的交流,在打擊跨國犯罪、法律服務、司法協助、被判刑人移管等方面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國際刑事、民商事司法協助締約履約工作等,在以法治方式保障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國已與86個國家簽署雙邊司法協助條約,與17個國家簽署移管被判刑人條約;年均辦理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請求300多件、民商事請求3000多件。
在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方面,前不久,司法部在北京舉行了2023亞太區域仲裁組織大會,支持北京、上海、廣東、海南等地加快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同時,強化律師、公證、商事調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工作,與駐外使領館共同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培育發展商事調解組織,統籌各類涉外法律資源,服務我國公民和企業“走出去”。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律師聯盟作用,打造沿線國家和地區法律合作平台,為國際貿易、跨境投資、海事海商等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目前,我國律師事務所在3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80家分支機構,涉外律師有1.2萬多人。司法部還將致力於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涉外律師。今年以來,全國辦理涉外公證業務250多萬件,公證文書發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涉外仲裁3000多件,涵蓋金融、工程建設、合同買賣、知識產權、數字經濟等領域,標的額累計1000多億元,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加快培養高素質涉外涉港澳法治人才方面,司法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中辦、國辦已印發,對涉外法學學科專業設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等作出規劃。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提升國際法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水平。會同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實施涉外律師和國際仲裁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項目。加強涉外律師人才培養,遴選形成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名錄,組建涉外仲裁人才庫,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法治人才支撐。同時,司法部對港澳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執業試點的期限延長三年,這項措施受到了港澳律師和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促進港澳律師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