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樑凡
多項研究顯示,全球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地區的人們普遍受到它的影響——
孤獨,隱形的健康“殺手”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將“孤獨”定義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同時成立一個新的社會聯繫委員會,以解決這一“緊迫的健康威脅”。
根據此前的多項研究,全球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地區的人們都受到孤獨的影響。另外,孤獨不僅會傷害個體,還對整個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一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相關文件,成立社會聯繫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孤獨是全球公共衛生優先事項”這一認知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承認,並提供資源支持以形成針對孤獨問題的解決方案,繼而在全球加以推廣。
據悉,該委員會將運行3年(2024年-2026年)。第一次領導層會議將於12月6日至8日舉行。委員會將分析社會聯繫在改善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孤獨狀況方面所發揮的核心作用,並制定關於社會聯繫的全球議程。根據規劃,該委員會的第一個主要成果將是在3年倡議中期發佈的一份旗艦報告。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世界各地高比例的社會隔離和孤獨感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福祉造成嚴重後果。社會聯繫薄弱的人發生中風、焦慮、癡呆、抑鬱、自殺等情況的風險更高。世衛組織成立的這一委員會將幫助建立社會聯繫,將其視為全球衛生優先事項,並分享最有效的干預措施。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孤獨是一種因缺乏有意義的人際聯繫而產生的負面體驗,但公共衛生界目前尚難以就孤獨的定義達成共識。孤獨感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習俗的影響,這種主觀性帶來了根本性的挑戰,也給相關工作造成了許多困難。
二
德國《焦點週刊》曾報道說,孤獨正在全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歐盟委員會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按照結果推算,歐盟可能有約4100萬人感到孤獨。在保加利亞,約20%受訪者表示受到孤獨感影響,希臘、匈牙利、法國等國家這一比例超過10%。85歲以上的德國人中,五分之一都會感到孤獨,而45歲至65歲的德國人裡,感到孤獨的比例為七分之一。
英國向來被稱作“歐洲的孤獨之都”。有報道稱,在英國,65歲以上人群中大約有1/3獨居。研究發現,在總人口近6600萬的英國,有超過900萬人“總是或經常”感到孤獨。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青少年是孤獨感的高發人群,62%的青少年“有時頗感寂寞”;7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三分之一表示自己無法控制孤獨感。
“孤獨死”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現於日本媒體報道中。日本《朝日新聞》引述一項調查稱,如果以“在家死亡兩天以上”定義“孤獨死”的話,那麼日本每年大約有2。7萬人以這種方式離世。而據日本政府此前公佈的2022年孤獨情況調查顯示,受訪者回答“經常有”“有時有”和“偶爾有”孤獨感的人合計佔比達到約40%,較首次實施調查的2021年(約36%)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世衛組織發佈的報告指出,與隔離和孤獨主要影響發達國家老年人群體的普遍認知不同,全球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地區的人們都受其影響。實際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比例與高收入國家相當甚至更高,卻顯著缺乏孤獨問題的相關研究數據。
三
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此前發表社論指出,孤獨是一項需要全社會關注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社會聯繫不足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認知功能受損、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增加有關。衛生界應當增加人們對孤獨的瞭解,幫助減少孤獨的污名化。
美國公共衛生局5月發佈報告說,孤獨令死亡風險上升近30%,人際交往較少的人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風險更高。孤獨還會增加患抑鬱症、焦慮症和早老性癡呆症的風險。該局局長穆爾蒂表示,與孤獨相關的致死風險甚至超過肥胖,與日均吸菸15根相當。
研究發現,身體或心理健康不佳、殘疾、收入低、獨居者、單親以及年輕人和老年人中,孤獨和孤立的發生率最高,年輕人的孤獨率每年都在上升。
有研究顯示,社會聯繫的一些關鍵要素,如婚姻狀況、家庭規模等,對孤獨狀況有較大影響。此外,儘管技術進步為即時通信帶來便利,但也讓人們面對面交談的時間在減少,相比每天使用社交媒體不到30分鐘的人群,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甚至更多的人群感覺孤獨的可能性會翻倍。
世衛組織表示,從廣泛的國家政策到個人心理干預,都可能是孤獨問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為有效應對孤獨問題,英國和日本政府分別於2018年和2021年任命了“孤獨事務大臣”一職。此外,英國政府還投入1150萬英鎊建立“共建聯絡”基金,用於推進126個社會公共項目,比如培訓年輕人如何陪伴老人,幫助老人熟悉數字化生活。
近年來,更多致力於“終結孤獨”的民間機構在英國成立。比如名為Open Age的組織每週在倫敦市中心組織上百種活動,包括縫紉團體、時事討論會、閱讀俱樂部、體能鍛鍊、電腦班等。該組織成員也會時常上門探視,注意民衆是否有“社交隔絕”的現象。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4/ae8DDvJraEDBQT3j7YxywQL9HAHw7MzfjM7.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作者:樑凡
多項研究顯示,全球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地區的人們普遍受到它的影響——
孤獨,隱形的健康“殺手”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將“孤獨”定義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同時成立一個新的社會聯繫委員會,以解決這一“緊迫的健康威脅”。
根據此前的多項研究,全球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地區的人們都受到孤獨的影響。另外,孤獨不僅會傷害個體,還對整個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一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相關文件,成立社會聯繫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孤獨是全球公共衛生優先事項”這一認知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承認,並提供資源支持以形成針對孤獨問題的解決方案,繼而在全球加以推廣。
據悉,該委員會將運行3年(2024年-2026年)。第一次領導層會議將於12月6日至8日舉行。委員會將分析社會聯繫在改善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孤獨狀況方面所發揮的核心作用,並制定關於社會聯繫的全球議程。根據規劃,該委員會的第一個主要成果將是在3年倡議中期發佈的一份旗艦報告。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世界各地高比例的社會隔離和孤獨感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福祉造成嚴重後果。社會聯繫薄弱的人發生中風、焦慮、癡呆、抑鬱、自殺等情況的風險更高。世衛組織成立的這一委員會將幫助建立社會聯繫,將其視為全球衛生優先事項,並分享最有效的干預措施。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孤獨是一種因缺乏有意義的人際聯繫而產生的負面體驗,但公共衛生界目前尚難以就孤獨的定義達成共識。孤獨感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習俗的影響,這種主觀性帶來了根本性的挑戰,也給相關工作造成了許多困難。
二
德國《焦點週刊》曾報道說,孤獨正在全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歐盟委員會在2019年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按照結果推算,歐盟可能有約4100萬人感到孤獨。在保加利亞,約20%受訪者表示受到孤獨感影響,希臘、匈牙利、法國等國家這一比例超過10%。85歲以上的德國人中,五分之一都會感到孤獨,而45歲至65歲的德國人裡,感到孤獨的比例為七分之一。
英國向來被稱作“歐洲的孤獨之都”。有報道稱,在英國,65歲以上人群中大約有1/3獨居。研究發現,在總人口近6600萬的英國,有超過900萬人“總是或經常”感到孤獨。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青少年是孤獨感的高發人群,62%的青少年“有時頗感寂寞”;7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三分之一表示自己無法控制孤獨感。
“孤獨死”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現於日本媒體報道中。日本《朝日新聞》引述一項調查稱,如果以“在家死亡兩天以上”定義“孤獨死”的話,那麼日本每年大約有2。7萬人以這種方式離世。而據日本政府此前公佈的2022年孤獨情況調查顯示,受訪者回答“經常有”“有時有”和“偶爾有”孤獨感的人合計佔比達到約40%,較首次實施調查的2021年(約36%)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世衛組織發佈的報告指出,與隔離和孤獨主要影響發達國家老年人群體的普遍認知不同,全球各個年齡段和各個地區的人們都受其影響。實際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比例與高收入國家相當甚至更高,卻顯著缺乏孤獨問題的相關研究數據。
三
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此前發表社論指出,孤獨是一項需要全社會關注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社會聯繫不足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認知功能受損、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增加有關。衛生界應當增加人們對孤獨的瞭解,幫助減少孤獨的污名化。
美國公共衛生局5月發佈報告說,孤獨令死亡風險上升近30%,人際交往較少的人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風險更高。孤獨還會增加患抑鬱症、焦慮症和早老性癡呆症的風險。該局局長穆爾蒂表示,與孤獨相關的致死風險甚至超過肥胖,與日均吸菸15根相當。
研究發現,身體或心理健康不佳、殘疾、收入低、獨居者、單親以及年輕人和老年人中,孤獨和孤立的發生率最高,年輕人的孤獨率每年都在上升。
有研究顯示,社會聯繫的一些關鍵要素,如婚姻狀況、家庭規模等,對孤獨狀況有較大影響。此外,儘管技術進步為即時通信帶來便利,但也讓人們面對面交談的時間在減少,相比每天使用社交媒體不到30分鐘的人群,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甚至更多的人群感覺孤獨的可能性會翻倍。
世衛組織表示,從廣泛的國家政策到個人心理干預,都可能是孤獨問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為有效應對孤獨問題,英國和日本政府分別於2018年和2021年任命了“孤獨事務大臣”一職。此外,英國政府還投入1150萬英鎊建立“共建聯絡”基金,用於推進126個社會公共項目,比如培訓年輕人如何陪伴老人,幫助老人熟悉數字化生活。
近年來,更多致力於“終結孤獨”的民間機構在英國成立。比如名為Open Age的組織每週在倫敦市中心組織上百種活動,包括縫紉團體、時事討論會、閱讀俱樂部、體能鍛鍊、電腦班等。該組織成員也會時常上門探視,注意民衆是否有“社交隔絕”的現象。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4/ae8DDvJraEDBQT3j7YxywQL9HAHw7MzfjM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