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釣魚騙案大幅上升 保安專家籲減少分享個人生物特徵予陌生人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發言人陳仲文在電台節目表示,協調中心今年至今處理約6300宗網絡事故,雖然比去年同期減少約1成,但釣魚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22%至超過3000宗。他稱,隨著過去疫情期間的“安心出行”,令市民習慣掃瞄二維碼,騙徒有機會植入惡意網址,再引導進入釣魚網站。他提醒市民要提高警覺,如有懷疑應先到官網或直接致電客戶服務熱線查證。
警方日前公布,單在上周共接獲至少71人報案,涉及假冒八達通騙案,各事主共損失逾21萬元。警方指,騙徒透過發放SMS短訊,聲稱八達通積分即將到期,誘使公眾按連結進入偽冒八達通網站,從而騙取事主的個人資料。陳仲文表示,騙徒利用市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服務和網站行騙,呼籲市民多留意網站名稱和版面,對於聲稱提供積分和優惠等內容,應透過官方網站和熱線核實。
他稱,包括“安心出行”及以及近年不少機構都掃出二維碼點餐等,令市民已習慣掃瞄二維碼,騙徒亦藉此盜取個人資料等身份,再進一步向事主的親友詐騙。如收到可疑電話或短訊,聲稱有優惠或積分將到期等,應從另一個方向核實,例如是否由熟悉的人發放。如優惠到期換取或安排網上購物等,要留意網址與公司名稱是否相符,可以從在網上搜尋相關的訊息,到官網或直接致電客戶服務熱線查證。
陳仲文又提,到現時的騙徒亦透過人工智能(AI)技術,只要取得一張正面照相,已可以做出一段視訊,令受害人以為與熟悉的人對話,當中可能涉及詐騙,例如急需金錢或匯款至另一戶口等。因此他提醒市民不應將關於自己的生物特徵,例如聲音、圖片、照片等,在社交平台分享給陌生人。如收到可疑電話或短訊,要從另一個方向核實,例如是否熟悉的人發放。
來源: 橙新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8/2g4rLIBCwOrRrtHBLbGvJa9W3hk3w2ElC60.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