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2024年元旦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下稱“《愛國主義教育法》”),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的重要舉措。該法雖不直接適用於香港、澳門,但專設條款,明確國家採取措施在港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其立法精神和主要措施對港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值得系統性地研讀把握,保障港澳和內地愛國主義教育一體推進、互鑒聯動。
文| 北京 林東曉
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的重大舉措
《愛國主義教育法》於2023年10月24日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共計5章40條,依次為第一章總則(總體要求)、第二章職責任務、第三章實施措施、第四章支持保障、第五章附則(生效日期)。它既是培育和增進愛國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的“教育法”,又是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的“統戰法”,還是強調把愛國主義轉化為自覺行動的“行動法”。
立法背景:習近平主席指出,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愛國”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之首。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深入闡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總體要求、基本內容。出台《愛國主義教育法》是又一項重大舉措,旨在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主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涵蓋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華歷史文化、國家制度和實踐、國家象徵標誌、地理和文化遺產、憲法法律及相關意識和觀念、英烈和模範事跡等多個方面。同時,專門規定推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
工作原則:一是加強統籌。在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下,形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各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鮮活生動。愛國主義教育應當融入日常、因地制宜。具體以什麼方式開展應因時因地而定,不搞一刀切、一般粗、一個樣,而要讓不同的受眾都願意聽、聽得懂、聽得進。三是實效導向。需要產生增進團結、鼓舞人心的實際成效。
教育對象:既面向全民,又分眾施策。突出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明確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建立愛國主義教育課程聯動機制,區分學生年齡段,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感染力。同時,對公職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村居民、信教群眾、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不同群體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明確相關單位的職責任務。
“港澳條款”:該法第23條第一款規定,國家採取措施在港澳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以增強港澳同胞的愛國精神,並轉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自覺行動。
根據“一國兩制”方針,在港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是國家,具體措施可由中央政府實施,也可授權特別行政區政府落實,體現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有機結合。
愛國主義教育所指向的“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只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歷史文化,但不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選擇性“愛國”。愛國需要落實到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具體行動,不能停留在表態和口號,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反對投機鑽營式的忽然“愛國”。愛國需要和保持香港的自由開放結合起來,而不是使之相互對立。反對盲目排外的民粹式“愛國”。
比較、借鑒和發展各國通行做法
各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已形成一些通行做法,《愛國主義教育法》對此進行了充分的借鑒吸收,並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了豐富和發展。
國際通行的愛國主義教育舉措包括:內容上強調維護國家統一,以文化教育促進國家認同。美國以“合眾為一”作為國家座右銘,並在《國旗法》中規範“效忠宣誓”,強調美國不容分裂。法國設立“文化歷史遺產日”,開放參觀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等富有國家和民族象徵意義的古建築。以色列把希伯來語、猶太歷史、猶太律法和《聖經》設置為從小學到大學的必修課。
形式上重視“儀式感”,推動廣泛參與。美國學校要求學生在舉行升旗儀式時手按胸前進行效忠宣誓。英國王室到院校參加奠基、落成、畢業等相關儀式。新加坡國慶典禮及其彩排向公眾免費開放。俄羅斯推出軍訓、歷史知識競賽、大型校際運動會等多種措施,力求實現“有青少年的地方就有愛國主義”。
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比較、借鑒和發展的基礎上,因應世情、國情和社情,從4個方面規範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措施。
一是政府加強對紅色資源、文物古跡、傳統村落、傳統技藝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引導公民在遊覽中領略壯美河山,感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二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場所的資源和優勢。
三是重視儀式禮儀。開展功勛表彰,褒獎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在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舉辦紀念儀式;在春節、中秋節、國際兒童節等重要節日組織慶祝活動;在大型活動中舉行升掛國旗、奏唱國歌、憲法宣誓等儀式。
四是加強宣傳工作,通過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講好愛國故事。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和支持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形式新穎、貼近生活而又富有儀式感的活動。歷史文化景區、航天科技展覽、院校的校旗校史都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元宇宙”體驗館成為沉浸式體驗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穎載體。
“港澳元素”廣泛融入內地愛國主義教育。如,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中,就包括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港企參與合資)、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惠城接送站舊址、中國土地拍賣“第一錘”(港人深度參與)等。國家相關部門精心設計20餘條覆蓋內地多個省市的研學路線,推進香港學生赴內地交流。協調組織港澳學生到北京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到江西瑞金和井岡山體驗“紅色之旅”。
持續開展好“一國兩制”條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踐。《愛國主義教育法》頒布之後,港澳兩地即表示將全力配合做好對接工作,協調各界愛國力量,持之以恒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宣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並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港澳愛國主義教育已有扎實基礎。近年來,港澳制定或完善了相關本地立法。在特別行政區政府主導、學校積極響應、愛國社團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下,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高規格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各類學校廣泛舉行升旗儀式,並加強國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香港的愛國教育課程改革也已啟動。
持續開展好“一國兩制”條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有必要。香港特區政府指出,“‘修例風波’反映出很多年輕人對國家認識不深,遑論愛國”。隨著愛國者治港治澳根本原則確立,對愛國的標準也需要形成更廣泛、更深入的社會共識。為此,有必要對標《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參考其中的法定舉措,緊密結合港情、澳情特別是當地居民的思維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具有港澳特色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推動形成更廣泛的國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可考慮突出四個關鍵詞:
一是突出法治,推動維護國家安全法治進程。加強統籌指導,以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切入點和推動力,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香港國安法,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善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增強執法力量,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二是突出認同,持續在全社會鞏固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確歷史觀、國家觀。可參考劉蜀永教授的建議,推動港澳和內地合作深化中國史、地方史研究,共同開展歷史遺址保護、宣傳教育等。敢於打破殖民史觀,著力構建愛國主義史觀。如,糾正以往香港二戰歷史只講英軍“18天戰爭”的偏頗看法,加強講授東江縱隊在日據期間堅持抗戰的史實。加強對港澳本地紅色資源、體現民族文化的傳統技藝和相關館所的保護、管理和利用。
三是突出全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以青少年為重點,增強“儀式感”、科技感和青春氣息。充分運用年輕人喜愛的自媒體、“元宇宙”等新興傳播載體。強化教育資源聯動,考慮首先建立粵港澳三地校際運動會、辯論賽、科技競賽等文體交流機制,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網上線下、校內校外、港澳內外一體聯動,不斷豐富鮮活生動的“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對公職人員、專業人士、宗教信眾,也宜有切合實際的針對性、系統性安排,因地制宜、融入日常。
四是突出行動,推動愛國主義精神轉化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自覺行動。“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香港建設“八大中心”、澳門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鼓勵港澳在強國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港澳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港澳的國際戰略樞紐作用結合起來,使愛國成為港澳居民的自覺行動。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2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30/jECoujjkTN26pgflkQ5fAwQQ9oX7iDIecWg.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將於2024年元旦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下稱“《愛國主義教育法》”),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的重要舉措。該法雖不直接適用於香港、澳門,但專設條款,明確國家採取措施在港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其立法精神和主要措施對港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值得系統性地研讀把握,保障港澳和內地愛國主義教育一體推進、互鑒聯動。
文| 北京 林東曉
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的重大舉措
《愛國主義教育法》於2023年10月24日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共計5章40條,依次為第一章總則(總體要求)、第二章職責任務、第三章實施措施、第四章支持保障、第五章附則(生效日期)。它既是培育和增進愛國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國家觀念的“教育法”,又是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的“統戰法”,還是強調把愛國主義轉化為自覺行動的“行動法”。
立法背景:習近平主席指出,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愛國”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之首。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深入闡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總體要求、基本內容。出台《愛國主義教育法》是又一項重大舉措,旨在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主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涵蓋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華歷史文化、國家制度和實踐、國家象徵標誌、地理和文化遺產、憲法法律及相關意識和觀念、英烈和模範事跡等多個方面。同時,專門規定推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
工作原則:一是加強統籌。在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下,形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各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鮮活生動。愛國主義教育應當融入日常、因地制宜。具體以什麼方式開展應因時因地而定,不搞一刀切、一般粗、一個樣,而要讓不同的受眾都願意聽、聽得懂、聽得進。三是實效導向。需要產生增進團結、鼓舞人心的實際成效。
教育對象:既面向全民,又分眾施策。突出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明確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建立愛國主義教育課程聯動機制,區分學生年齡段,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感染力。同時,對公職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村居民、信教群眾、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不同群體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明確相關單位的職責任務。
“港澳條款”:該法第23條第一款規定,國家採取措施在港澳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以增強港澳同胞的愛國精神,並轉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自覺行動。
根據“一國兩制”方針,在港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是國家,具體措施可由中央政府實施,也可授權特別行政區政府落實,體現中央全面管治權與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有機結合。
愛國主義教育所指向的“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只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歷史文化,但不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選擇性“愛國”。愛國需要落實到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具體行動,不能停留在表態和口號,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反對投機鑽營式的忽然“愛國”。愛國需要和保持香港的自由開放結合起來,而不是使之相互對立。反對盲目排外的民粹式“愛國”。
比較、借鑒和發展各國通行做法
各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已形成一些通行做法,《愛國主義教育法》對此進行了充分的借鑒吸收,並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了豐富和發展。
國際通行的愛國主義教育舉措包括:內容上強調維護國家統一,以文化教育促進國家認同。美國以“合眾為一”作為國家座右銘,並在《國旗法》中規範“效忠宣誓”,強調美國不容分裂。法國設立“文化歷史遺產日”,開放參觀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等富有國家和民族象徵意義的古建築。以色列把希伯來語、猶太歷史、猶太律法和《聖經》設置為從小學到大學的必修課。
形式上重視“儀式感”,推動廣泛參與。美國學校要求學生在舉行升旗儀式時手按胸前進行效忠宣誓。英國王室到院校參加奠基、落成、畢業等相關儀式。新加坡國慶典禮及其彩排向公眾免費開放。俄羅斯推出軍訓、歷史知識競賽、大型校際運動會等多種措施,力求實現“有青少年的地方就有愛國主義”。
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比較、借鑒和發展的基礎上,因應世情、國情和社情,從4個方面規範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措施。
一是政府加強對紅色資源、文物古跡、傳統村落、傳統技藝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引導公民在遊覽中領略壯美河山,感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二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場所的資源和優勢。
三是重視儀式禮儀。開展功勛表彰,褒獎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在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舉辦紀念儀式;在春節、中秋節、國際兒童節等重要節日組織慶祝活動;在大型活動中舉行升掛國旗、奏唱國歌、憲法宣誓等儀式。
四是加強宣傳工作,通過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講好愛國故事。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和支持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形式新穎、貼近生活而又富有儀式感的活動。歷史文化景區、航天科技展覽、院校的校旗校史都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元宇宙”體驗館成為沉浸式體驗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穎載體。
“港澳元素”廣泛融入內地愛國主義教育。如,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中,就包括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港企參與合資)、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惠城接送站舊址、中國土地拍賣“第一錘”(港人深度參與)等。國家相關部門精心設計20餘條覆蓋內地多個省市的研學路線,推進香港學生赴內地交流。協調組織港澳學生到北京參觀南水北調工程,到江西瑞金和井岡山體驗“紅色之旅”。
持續開展好“一國兩制”條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踐。《愛國主義教育法》頒布之後,港澳兩地即表示將全力配合做好對接工作,協調各界愛國力量,持之以恒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宣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並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港澳愛國主義教育已有扎實基礎。近年來,港澳制定或完善了相關本地立法。在特別行政區政府主導、學校積極響應、愛國社團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下,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高規格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各類學校廣泛舉行升旗儀式,並加強國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香港的愛國教育課程改革也已啟動。
持續開展好“一國兩制”條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有必要。香港特區政府指出,“‘修例風波’反映出很多年輕人對國家認識不深,遑論愛國”。隨著愛國者治港治澳根本原則確立,對愛國的標準也需要形成更廣泛、更深入的社會共識。為此,有必要對標《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參考其中的法定舉措,緊密結合港情、澳情特別是當地居民的思維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具有港澳特色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推動形成更廣泛的國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可考慮突出四個關鍵詞:
一是突出法治,推動維護國家安全法治進程。加強統籌指導,以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切入點和推動力,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香港國安法,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善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增強執法力量,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二是突出認同,持續在全社會鞏固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確歷史觀、國家觀。可參考劉蜀永教授的建議,推動港澳和內地合作深化中國史、地方史研究,共同開展歷史遺址保護、宣傳教育等。敢於打破殖民史觀,著力構建愛國主義史觀。如,糾正以往香港二戰歷史只講英軍“18天戰爭”的偏頗看法,加強講授東江縱隊在日據期間堅持抗戰的史實。加強對港澳本地紅色資源、體現民族文化的傳統技藝和相關館所的保護、管理和利用。
三是突出全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以青少年為重點,增強“儀式感”、科技感和青春氣息。充分運用年輕人喜愛的自媒體、“元宇宙”等新興傳播載體。強化教育資源聯動,考慮首先建立粵港澳三地校際運動會、辯論賽、科技競賽等文體交流機制,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網上線下、校內校外、港澳內外一體聯動,不斷豐富鮮活生動的“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對公職人員、專業人士、宗教信眾,也宜有切合實際的針對性、系統性安排,因地制宜、融入日常。
四是突出行動,推動愛國主義精神轉化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自覺行動。“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香港建設“八大中心”、澳門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鼓勵港澳在強國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港澳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港澳的國際戰略樞紐作用結合起來,使愛國成為港澳居民的自覺行動。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12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30/jECoujjkTN26pgflkQ5fAwQQ9oX7iDIecWg.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