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志(記者 馮琳)北京報道: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據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准司司長趙柯介紹,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即將出臺。
新聞發布會現場趙柯表示,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利用市場機制來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優勢在於以較低的成本來實現管理目標。它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且非常核心的政策工具,也是國際上一個通行的做法。
他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碳市場建設工作,條例多次納入國務院立法計劃,立法機構也在抓緊推進。生態環境部門配合立法機構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結合碳市場建設情況、總結地方經驗、借鑒國外立法情況,提出了條例的草案。今年,生態環境部重點在對原來的草案條款做了一些優化,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加強黨的領導。明確規定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的管理應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雙碳”目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大會議上的宣示,是黨中央的決策。
第二,完善數據質量管理。新增了一些條款,要求重點排放單位制定並嚴格執行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質量控制方案。從實踐來看還存在一些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的客觀情況。針對這些情況,需要相應的制度措施在條例當中有所反映,要回應實踐當中出現的情況。
第三,強化法律責任。對於重點排汙單位,以及技術服務機構篡改、偽造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要規定嚴格的法律責任。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准司司長趙柯 “目前這個條例的出臺已經到了最後階段,讓我們拭目以待。”趙柯稱。
除此以外,生態環境部還進行了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其他的制度建設。比如說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對於自願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了規範,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配合最高法,最高檢修訂發布《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明確刑法第229條所規定的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也適用於溫室氣體排放檢驗檢測、排放報告編制或者核查等職責的中介組織,並且規定了具體的入罪標准;通過碳排放數據造假入刑的方式,來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從而保障碳市場數據的質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uE4l4oQsrv6pytoMflUgKqwqObKBW70tKd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