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寶林 馬超
疫情後萬物複蘇,肝木宜當宣發,散身心於陰雲,還我自在逍遙。很多情志問題,都與肝有關係,肝木入土,是使用逍遙散、更是治療憂鬱症的靈魂所在。西醫認為,肝是人體解毒器官,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疏泄,相當於儲存能量的倉庫,不僅儲藏、調節血液,還是維繫各個髒腑正常運作的紐帶。肝臟重在調暢氣機,調節情緒,百病之源在於肝髒。雖然中醫素來講百病源於痰,這對於中風等病有參考意義。但對於情志疾病,逍遙散立點在於肝。
現代中醫理論認為,長期不良情志會導致肝氣不舒,進而影響人體的身心。肝臟正常,對人們日常生活、工作、起居、學習是重要保障。長久以來,歷代醫家十分重視養肝、保肝、健肝,並在長期研究實踐中,總結了很多的寶貴經驗。我們臨床中憂鬱症焦慮症,屬情志問題,重在養肝。現代西醫、心理學對情緒發展出各種療法,中醫有我們的根,即《黃帝內經》《傷寒論》《溫病條辨》,以及歷朝歷代5000年文化的積澱。
醫案
逍遙散是經年累月總結下來針對憂鬱症最常用的方劑之一,是前輩的智慧,疏肝解鬱天下第一名方,實至名歸。《紅樓夢》八十二回中有,林黛玉述說,夜裏夢到有人拆散她和寶玉,寶玉輕生,醒來精神恍惚,萎靡不振,茶不思飯不想,這是中醫講的納呆,氣血紊亂。噩夢讓林黛玉抑鬱,經常躲在屋裏,與賈母關係疏遠,賈璉幫忙請來太醫,王濟仁,號脈開方,黑逍遙散。黑,指的是熟地。
賈璉問,為什麼用柴胡呢?黛玉是氣血上沖的症狀,柴胡有升發發散之性,時燥,不大對症。王太醫笑答,二爺只知道柴胡有提升之品,為吐逆所忌,豈知用鱉血拌炒柴胡以制柴胡升散之不足,而保留了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以少陽補甲膽之氣,以鱉血制之,使其不至升散,且能培養肝陰,抑邪火。這就是中藥炮製的妙處。鱉血就是團魚(俗稱甲魚)的血,性味鹹寒,主要作用於肝和腎,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的作用,對陰虛內熱、血虛出血的病證有效。
《紅樓夢》對食療養生藥方描述的非常精彩。我們判斷當時林黛玉的病症近似肺結核,也有報道為肺癌。從此也看出,醫患關係何其重要,不僅要治療還要解釋病情藥理,對病患的預後康複起到補益作用。
我們知道,中醫講究三因(因時、因地、因人),同樣的方子,根據不同的病症、人物性格、地理環境加減化裁後,其效果不一樣。光緒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茶不思飯不想,鬱鬱寡歡,御醫天天進診,日服良藥,未見好轉。朝中尤為焦急,下詔叫來了江南有「神醫」之名的馬培之進京宮診。七副藥太後病愈,馬培之名聲大振,其家鄉孟河鎮,後稱孟河醫派,後亦名聲遠揚。
為慈禧太后的其他太醫,同樣也是用逍遙散,為什麼效果不彰呢?我們不排除馬培之站在前人的用藥基礎上,厚積薄發而有效。但更重要的是,劑量、炮制等,用藥沒有偶然性,其必然性在於用藥之精準。由此可見,臨床經驗,辨證施治,太重要。要想人前露臉,關起門來讀書,還要多臨床多看病。
化裁
逍遙散源於《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處方:甘草(微炙赤)半兩,當歸(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藥(白)、白術、柴胡(去苗),各一兩。 炮製上為粗末。該方源於四逆散和當歸芍藥散,主治:血虛勞倦、肢體疼痛、五心煩熱、頭暈目眩、發熱盜汗、月水不調、寒熱如瘧等等。到明朝加入丹皮、梔子,成加味逍遙散(丹梔逍遙散)。到現代加入香附、薄荷,成逍遙丸。
《傅青主女科》將此方化裁,對憂鬱症效果愈加彰顯。方為:柴胡、甘草、陳皮、梔子各一錢,白芍、茯苓、薏仁米各五錢,當歸、蒼術各二錢,水煎服。吳家重用白術、懷牛膝,而慎用柴胡。可考慮用香附,佐製柴胡之升散藥性。
對於疼痛特別腰痛的病人,傅青主方為:柴胡、澤瀉、豬苓、白芥子一錢,防己二錢,肉桂、山藥各三錢,白術、甘草各5錢,水煎服。此方妙在入腎祛濕。
當時宋代流行向政府獻方子,將民間流行臨床療效好的方子收集起來,獻給政府,驗證有效的編成書,故成《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不僅可以得到銀兩,表現好的還可以封官。現代手機焦慮症(找不到手機、網絡不好等)、憂鬱症、焦慮失眠、更年期綜合症,加味逍遙散發揮著不能替代的作用。千古名方是也,傳承至今,對治療憂鬱症功不可沒。逍遙散已經成為後世醫家常用的疏肝解鬱第一方。無論其方如何化裁改變,都融合了先輩、先祖的智慧。
保健
養肝,每天早上睜開眼,想自己最喜歡的人、最開心的事、最喜歡的音樂。信仰也可以給人心靈慰藉,找到讓心有所安住的靈魂模式,猶如尋到迷霧中的一盞燈。
保肝,多食用綠色食物,多做開心的事情,聽音樂、逛街、吃大餐。
健肝,要多運動,鍛煉肌肉,兩手上舉,打開肋間肌,幫助疏通肝膽經絡。也可俯臥撐。肌肉釋放乳酸,緩解精神壓力。
當代中醫的歷史責任及願望
中醫是推動世界及其所在當地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生力軍,代表著時代最深厚的精神狀態,和民族的整體精神。這是每一位中醫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