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也就是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是當今全球都矚目的焦點之一。中國的6G技術進展到什麼程度?它離我們普通人還有多遠?总台央视記者昨天(12月5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中國將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與創新,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成立6G推進組,為6G創新發展提供政策保障,推動形成6G全球統一標準。
6G推進組組長 王志勤:6G技術其實是5G代際更新的新技術,移動通信每十年一代,所以面向6G來看,它的商用時間基本上是在2030年左右,它的標準化制定時間會在2025年。
對於普通人來說,提到6G,最基本的一個感覺就是它會比5G更快,但王志勤告訴記者,6G不僅僅是一個“快”字。
王志勤表示,未來,6G服務的對象更多的是社會管理、社會治理層面,更多的是偏向智能體。
據了解,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未來的6G網絡不僅會比5G更快、更可靠,還需要推動移動通信與人工智能、感知、計算等跨領域融合發展。
我國從去年開始進行6G技術試驗工作,今年陸續開展了關於6G系統架構和技術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昨天,我國6G推進組對外發佈相關技術方案,這將為6G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提供技術路徑。
工信部:6G時代提出新場景 催生新業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中國正在有序開展6G相關的技術試驗。6G推進組組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介紹了6G的特點以及未來應用場景的設想。
王志勤指,6G提出了三個新的場景,分別為通信和感知的結合、通信和人工智能的結合與泛在物聯,實際上就是現在比較熱門的天地融合場景。未來6G要連接的對象不光是人,還有很多的智能體,比如機器人、元宇宙,現在5G還不好解決的一些場景可能會進一步完善。
6G時代基站將同時支持通信和感知
現在的5G基站只是支持通信信號的發送和接收,而在6G時代,基站將同時支持通信和感知,能夠利用無線電波感知周邊的環境、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等,不僅能提升通信的性能,還會催生新業務。
王志勤以移動通信網絡為例,指移動通信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網絡體系,基站非常多,在基站的基礎之上,6G推進組希望能夠再做一些感知性的工作,如直接在基站上進行升級改造,它就具有了感知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對無人機進行空域管理。還有一些交通路口,把這些基站升級以後,可以看整個車流量,就是作為一些交通的管理。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6G通信能力將達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發展是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過程。6G將推動沉浸感更強的全息視頻,實現物理世界、虛擬世界、人的世界三個世界的聯動。
今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完成6G願景需求建議書,明確6G典型產品和關鍵能力指標,其中,我國提出的5類6G典型場景和14個關鍵能力指標全部被採納。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