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昕
12月10日,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順利舉行,共選出17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及88名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這次選舉是特區完善地區治理體系、重塑區議會後首場全港性大型選舉,意義尤為重大。筆者本次亦親身參與了區議會的投票以及選舉的工作,感受到了新選制活力和優勢,因此本次筆者希望從自身的感受出發,談談我對本次區議會選舉的一些感受。
一、發展社區成為選舉主題,為“由治及興”奠定有利基礎
本次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27.54%,投票人數約為119萬3千,雖然社會上有聲音認為較2019年的投票率和投票人數均有回落,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投票率並不是衡量選舉制度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其參選人是否務實,整個選舉制度是否從選民利益出發,是否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2019年受到“黑暴”的影響,其所謂的高投票率並不是常態。熟悉香港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社會對泛政治化議題較為“冷感”,廣大市民積極投身社會經濟建設,更有許多作為“先行者”的商界人士進入內地投資建廠、發展事業,香港社會呈現出“政冷經熱”的常態化現象。
隨着選舉中泛政治化議題熱度的降低,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四年來香港發生的歷史性巨變,政治環境、社會氛圍煥然一新,社會治安更為平穩有序。新選制下的區議會選舉,“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全面落實,區議會牢牢掌握在真正的愛國者手中,對於特區的良政善治、長治久安,以至對香港市民的安居樂業、社區的和諧穩定都極為重要。筆者無論在家訪還是街站的工作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選民希望選出的區議員能做實事,而非搞政治。例如,有的選民一直想解決滲水問題、噪音問題,還有長者照顧問題等等,這些雖然都是生活小事,卻實實在在關係到市民的幸福感。這次區議會選舉共有119萬3千選民投票,這體現了廣大選民以實際行動支持新選制,對踐行優質民主的認同,也展現出市民對安定、平穩社會環境的期望。市民們都認同只有通過新選制,才能選出真正關心社區發展,願意為市民辦實事的區議員,才能為香港實現“由治及興”提供有利的力量支持。
二、參選人各顯其能,展現前所未有的團結競選文化
本次區議會選舉,共有399名參選人報名,各地方選區、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都有激烈競爭。特別是地區直選方面,有171名報名參選人士,競爭88個席位,每區平均接近四名參選人競爭兩個席位。至於地區委員會界別方面,228名參選人競爭176個席位,18個區均無自動當選的情況出現。本次區議會選舉展現了“區區有競爭”的競選格局和“人人有希望”的競選氛圍,無人可以“躺贏”亦無人敢“躺平”,參選人必須以真才實學贏得選民支持。選民不但“有得揀”,更加可以優中選優,揀到最好。
真心服務社區,真心為市民做事,這是本次選舉參選人的最大特點。2019年在“黑暴”的影響下,選舉的高頻詞是“五大訴求”、“特首下台”等民粹、充滿政治性與反中亂港的口號,而今年區選出選的最多的詞語則是“成就美好社區”、“建設新社區”等從市民和社區利益出發的口號。在激烈的選舉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抹黑、染紅、爆料式的人身攻擊,也沒有威脅參選人和選民生命安全的暴力行徑,更多的是參選人拼能力、比政綱、講奉獻,以自身服務地區的工作實績打動選民。例如,有的參選人深耕地區多年,注意到社區樓房老舊並且滲水問題嚴重,於是在政綱中提到可以通過設置智能測量儀器,早發現、早解決老舊房屋滲水問題。又如有的候選人關注如何改善公屋環境的問題,也在廣大選民中引起積極反響。228名參選人傾情投入,重視經濟和民生議題,重視能力和素質展示,展現維護地區整體利益、為民謀福祉的擔當,以此贏得選民認同,體現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性和風清氣正、人人爭勝的選舉文化。並且,在區選結果塵埃落地之時,即使落選的候選人也表示會繼續努力以及和當選的區議員緊密合作,共同為市民與社區服務,因此本次選舉不僅體現了良性的競爭文化,更是愛國者的大團結,無論誰當選,初心不便,都是服務市民、共建美好社區。
三、光譜廣闊,“五光十色”彰顯地區選舉代表性
改革後的區議會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和當然議員所組成,議會將更為多元化和專業化。不同背景的區議員可發揮其專業所長,協助特區政府向市民解說政策及收集市民意見,從而令特區政府政策更為有效、更為貼合市民需要,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選舉的結果來看,新當選的區議員涵蓋了長年從事地區服務的人士、有志服務地區的專業人才等,光譜可謂是“五光十色”。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當選區議員中不少青年人才以及少數族裔,為地區治理帶來了新氣象,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願意投身地區工作,服務香港社會,反映出青年人才對新選制聚焦地區治理的認可,積極參選成為區議員,從而更好的體現個人價值。區議會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得到增強,實現了香港特色民主的優化與提升。這主要得益於新選制的開放、均衡和包容,能讓更多來自基層各界、來自青年群體的代表參與其中,更好代表香港市民和社區的整體利益。在此,也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給予更多的包容,讓新一屆區議會儘快步入正軌,讓新當選的區議員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充分施展自身所長貢獻社區。
四、特區政府發揮行政主導,多管齊下宣傳選舉
在以往的選舉中,特區政府參與的角色較少,這不利於市民認識到選舉的重要性。新一屆特區政府充分發揮行政主導的作用,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區選,呼籲市民投票,其中更是首次向公務員去信,希望他們聯同家人,在區議會選舉中踊躍投票,履行公民責任,除此之外,特區政府也組織有“共建美好社區大匯演”、每位市民在投票後會獲派發一張政府心意謝卡等措施出台,多管齊下宣傳區選,鼓勵投票,其規模前所未有,這為增加市民了解新選制,增加支持新選制的力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縱觀這個選舉,無論從涉及還是到落實,香港已經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香港民主、民生發展的道路,筆者寄望,新當選的區議員們可以專注民生事務,積極服務社區民眾,以實際行動完善地區治理,為民眾的安居樂業作出新的貢獻。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為香港打拼。
(作者係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廣西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3/4tlBreVlaPq8bZg5mVh4cmEhO5wOQUDLmAE.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衛昕
12月10日,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順利舉行,共選出17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及88名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這次選舉是特區完善地區治理體系、重塑區議會後首場全港性大型選舉,意義尤為重大。筆者本次亦親身參與了區議會的投票以及選舉的工作,感受到了新選制活力和優勢,因此本次筆者希望從自身的感受出發,談談我對本次區議會選舉的一些感受。
一、發展社區成為選舉主題,為“由治及興”奠定有利基礎
本次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27.54%,投票人數約為119萬3千,雖然社會上有聲音認為較2019年的投票率和投票人數均有回落,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投票率並不是衡量選舉制度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其參選人是否務實,整個選舉制度是否從選民利益出發,是否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2019年受到“黑暴”的影響,其所謂的高投票率並不是常態。熟悉香港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社會對泛政治化議題較為“冷感”,廣大市民積極投身社會經濟建設,更有許多作為“先行者”的商界人士進入內地投資建廠、發展事業,香港社會呈現出“政冷經熱”的常態化現象。
隨着選舉中泛政治化議題熱度的降低,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四年來香港發生的歷史性巨變,政治環境、社會氛圍煥然一新,社會治安更為平穩有序。新選制下的區議會選舉,“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全面落實,區議會牢牢掌握在真正的愛國者手中,對於特區的良政善治、長治久安,以至對香港市民的安居樂業、社區的和諧穩定都極為重要。筆者無論在家訪還是街站的工作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選民希望選出的區議員能做實事,而非搞政治。例如,有的選民一直想解決滲水問題、噪音問題,還有長者照顧問題等等,這些雖然都是生活小事,卻實實在在關係到市民的幸福感。這次區議會選舉共有119萬3千選民投票,這體現了廣大選民以實際行動支持新選制,對踐行優質民主的認同,也展現出市民對安定、平穩社會環境的期望。市民們都認同只有通過新選制,才能選出真正關心社區發展,願意為市民辦實事的區議員,才能為香港實現“由治及興”提供有利的力量支持。
二、參選人各顯其能,展現前所未有的團結競選文化
本次區議會選舉,共有399名參選人報名,各地方選區、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都有激烈競爭。特別是地區直選方面,有171名報名參選人士,競爭88個席位,每區平均接近四名參選人競爭兩個席位。至於地區委員會界別方面,228名參選人競爭176個席位,18個區均無自動當選的情況出現。本次區議會選舉展現了“區區有競爭”的競選格局和“人人有希望”的競選氛圍,無人可以“躺贏”亦無人敢“躺平”,參選人必須以真才實學贏得選民支持。選民不但“有得揀”,更加可以優中選優,揀到最好。
真心服務社區,真心為市民做事,這是本次選舉參選人的最大特點。2019年在“黑暴”的影響下,選舉的高頻詞是“五大訴求”、“特首下台”等民粹、充滿政治性與反中亂港的口號,而今年區選出選的最多的詞語則是“成就美好社區”、“建設新社區”等從市民和社區利益出發的口號。在激烈的選舉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抹黑、染紅、爆料式的人身攻擊,也沒有威脅參選人和選民生命安全的暴力行徑,更多的是參選人拼能力、比政綱、講奉獻,以自身服務地區的工作實績打動選民。例如,有的參選人深耕地區多年,注意到社區樓房老舊並且滲水問題嚴重,於是在政綱中提到可以通過設置智能測量儀器,早發現、早解決老舊房屋滲水問題。又如有的候選人關注如何改善公屋環境的問題,也在廣大選民中引起積極反響。228名參選人傾情投入,重視經濟和民生議題,重視能力和素質展示,展現維護地區整體利益、為民謀福祉的擔當,以此贏得選民認同,體現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性和風清氣正、人人爭勝的選舉文化。並且,在區選結果塵埃落地之時,即使落選的候選人也表示會繼續努力以及和當選的區議員緊密合作,共同為市民與社區服務,因此本次選舉不僅體現了良性的競爭文化,更是愛國者的大團結,無論誰當選,初心不便,都是服務市民、共建美好社區。
三、光譜廣闊,“五光十色”彰顯地區選舉代表性
改革後的區議會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和當然議員所組成,議會將更為多元化和專業化。不同背景的區議員可發揮其專業所長,協助特區政府向市民解說政策及收集市民意見,從而令特區政府政策更為有效、更為貼合市民需要,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選舉的結果來看,新當選的區議員涵蓋了長年從事地區服務的人士、有志服務地區的專業人才等,光譜可謂是“五光十色”。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當選區議員中不少青年人才以及少數族裔,為地區治理帶來了新氣象,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願意投身地區工作,服務香港社會,反映出青年人才對新選制聚焦地區治理的認可,積極參選成為區議員,從而更好的體現個人價值。區議會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得到增強,實現了香港特色民主的優化與提升。這主要得益於新選制的開放、均衡和包容,能讓更多來自基層各界、來自青年群體的代表參與其中,更好代表香港市民和社區的整體利益。在此,也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給予更多的包容,讓新一屆區議會儘快步入正軌,讓新當選的區議員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充分施展自身所長貢獻社區。
四、特區政府發揮行政主導,多管齊下宣傳選舉
在以往的選舉中,特區政府參與的角色較少,這不利於市民認識到選舉的重要性。新一屆特區政府充分發揮行政主導的作用,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區選,呼籲市民投票,其中更是首次向公務員去信,希望他們聯同家人,在區議會選舉中踊躍投票,履行公民責任,除此之外,特區政府也組織有“共建美好社區大匯演”、每位市民在投票後會獲派發一張政府心意謝卡等措施出台,多管齊下宣傳區選,鼓勵投票,其規模前所未有,這為增加市民了解新選制,增加支持新選制的力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縱觀這個選舉,無論從涉及還是到落實,香港已經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香港民主、民生發展的道路,筆者寄望,新當選的區議員們可以專注民生事務,積極服務社區民眾,以實際行動完善地區治理,為民眾的安居樂業作出新的貢獻。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為香港打拼。
(作者係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廣西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13/4tlBreVlaPq8bZg5mVh4cmEhO5wOQUDLmA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