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浩賢 |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研究中心總監、澳門理工大學持續教育中心主任
胡 坤 | 中山大學博士後、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廣州南沙是粵澳合作中除珠海橫琴外的又一政策優惠區。人力資源是當前國際與市場競爭中致勝的關鍵。對此,可以通過平衡粵澳兩地市場不同需求以針對性培養人才、引進港澳高校以培養本地人才、加強粵澳兩地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兩地人才流通、建設全面的與港澳溝通人才協同制度等措施,加強廣州南沙與澳門的協同合作,從而進一步打造港澳人才新高地。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推動國際化高端人才集聚。創新人才政策體系,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在人才引進、股權激勵、技術入股、職稱評價、職業資格認可、子女教育、商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支持廣州(南沙)深入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大力創建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台,將南沙打造成粵港澳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在對澳門希望來內地創業就業的相關青年及高校畢業生進行抽樣訪談後,本文總結了他們對來南沙發展的想法與感受,並給予解決方案和建議。
廣州(南沙)港澳人才集聚面臨的背景
國家之間的競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管理,是廣州市在全國改革開放發展及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廣州市作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多優質制度。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既有豐富產業資源與雄厚經濟基礎,又有毗鄰東南亞的區位優勢。要在2035年前建成高水平的世界級人才高地,必須高度契合國家對大灣區建設與發展的戰略定位,全力推動人才協同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大灣區建設提出了五大戰略定位,即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要實現全面發展五大戰略定位,必須要有高素質、專業化、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隊伍支撐,當中港澳更需體現國際化人才窗口與平台的作用。
以澳門為例,在橫琴深度合作區,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一座城市乃至整個區域發展的關鍵要素。比如稅制,澳門自由港實施「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企業稅和個人稅的稅率也很低。相對應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規定在深合區實施「澳人澳稅」,針對在深合區工作的澳門居民,參照澳門個人納稅標準徵稅,由內地稅務機關操作徵稅。在吸引人才方面,深合區內對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適用15%的個人所得稅稅率。這個稅率和澳門的低稅率很接近,但又不同於把澳門的稅制法律照搬到深合區。住房方面,深合區給予澳資企業一定數額的人才公寓,以比較低廉的租金來保障人才的生活,而香洲區更用人才公寓一年免租免物業費的福利吸引人才。在推動產學研方面,澳門高校在橫琴拓展科研項目與成果上有獨立扶持的政策。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在橫琴青年創業谷中有獨棟的科研樓,並有三年免租政策,以幫助澳門在科技金融、中醫藥產業、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合作於深合區落地。其他的高等院校未來也將尋找合適的機會落地深合區。
在前海,《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對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批准在前海合作區設立的粵港澳大灣區重大金融合作平台與金融基礎設施,給予2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一次性落戶獎勵,對發行綠色債券的前海合作區企業,給予債券融資規模1%、最高100萬元的發行費用支持;對赴港發行綠色債券的前海合作區企業,給予債券融資規模2%、最高200萬元的發行費用支持(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或者高爾夫球場開發經營的企業除外),以此鼓勵深港金融創新縱深推進,有利於構建深港科技創新鏈條、降低創新創業合作成本,促進深港澳創新要素跨境融通。該辦法將引導技術、設備、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在深港間進行優化配置。
廣州(南沙)打造港澳人才集聚地的政策建議
廣州要在新時代國際高質量人力資源集聚的策略上闖出一條人才發展的新道路,就需要結合廣州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優勢,建設廣州對外開放和宣傳的新路徑。通過分析廣州港澳人才集聚發展面臨的阻礙和問題,尤其粵港澳在「一國兩制」良好的背景及落實基礎下,以人才協同作為重要抓手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四方面政策建議:
1. 協調澳門中葡平台建設吸引澳門人才
眾所周知,澳門是個以旅遊為核心的消費市場型城市,需要大量從國內國際等平台進口商品。2021年1-4月,我國內地對澳門地區進出口總值8.6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其中,出口8.4億美元,增長39.7%;進口2,222萬美元,增長11.4%。貿易順差8.2億美元,擴大40.7%。澳門的現有人才引進分為人才引進和勞工簽證兩類,前者要求較高,但是給予澳門戶籍,後者要求較低,主要為解決澳門的密集型勞工需求問題。
未來澳門在澳交所及中葡平台的建設中有大量人才需求,特別是在對內地與中葡市場的鏈接上出現了較大的不足。其中澳門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傾斜的趨勢,內地市場尤其關注中葡市場人才方面,因此對應培養以加速中葡平台建設的人力資源。針對澳門市場需求少且一部分人才培養冗餘,而內地市場龐大的問題,人才政策相應的對接也缺乏有力的協同機制。這就造成了在澳門人力資源的浪費和在內地人力資源的缺失。
另外在其他產業上,澳門金融行業、中醫藥產業、科技研發、高端製造、文旅與會展商貿是人才培養重點。以高校為例,在葡萄牙語言方面有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聖約瑟大學開設相關學科培養本碩博人才;醫藥方面,澳門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有中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方面,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聖約瑟大學都開設了相關本碩博課程;文旅與會展在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旅遊學院都開設本碩課程,其中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開設旅遊學博士課程。這些課程每年培養約2,000餘名畢業生,其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內地學生和希望創業的澳門本地生,他們本身有較大的流動可行性。南沙可引進其中部分澳門培養的人才來南沙就業,綜合研究好南沙所需、澳門所長、人才所依,提高人才補助及通勤便利性,探索完善內地對港澳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隨著通關便利化措施的實施,下一步應放寬港澳對粵的通關條件,在中葡平台經濟交流、互動、合作與博弈中加強廣州(南沙)與澳門的溝通,並在人力資源流動方面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改變廣州(南沙)對中葡經濟的貿易結構與貿易方式。同時推進「大數據」與行政管理的深度融合,推進社會經濟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與科學化的轉變,打造智慧「互聯網+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新模式,最終吸引澳門人才來南沙創業發展。
2. 推進港澳高校落地南沙以培養灣區港澳人才
在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廣州已經引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拓寬了南沙與香港人才培養的渠道。建議以此為契機,溝通更多的香港及澳門高校,鼓勵它們來南沙設立產學研機構,以補齊現有已落地高校的學科,同時鼓勵交叉學科建設和跨校科研團隊建設,建立香港與澳門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其實,現時澳門和香港有很多交叉發展的學科,特別是澳門大學和澳門理工大學的葡語專業建設,可以引進澳門大學創新科技學院等科技類學院、中醫藥質量檢測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並設立分支機構培養相關人才,同時在南沙落地創新培養葡語人才的模式,推動中葡文化旅遊合作,推進中葡雙語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增加粵澳中葡貿易平台的人才儲備。以港澳資源在內地培養學生,讓港澳企業可以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招收同樣為港澳培養的技術人才,也是解決港澳高新企業招聘難的方法之一。
同時建議建立全區範圍內統一、規範和自由的港澳人力資源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的充分和高效利用為目的,實現人才在各區域間協調分配;並結合具體學科優勢和行業特點,通過引導創新活動在不同行業和部門間的調整,充分發揮各類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促進人才在不同地域、不同崗位的合理配置,重視各地區配置人才的均衡發展,以期更深層次開展中葡貿易帶動南沙經濟快速發展,從而保障廣州經濟及南沙方案全面均衡發展。
3. 打造更便捷的粵澳交通配套以完善硬聯通
除了正在興建的廣州-珠海地鐵18號線外,早前於2023年1月1日開展的「澳車北上」、香港於7月1日實施的「港車北上」,都體現出廣東省在完善交通配套上持續為港澳人士提供便利。南沙未來可在澳門各口岸或澳門特定地點定期開設專班車建立「澳南通」,助力往返南沙與澳門的通勤人群,並開設跨境通勤專線,為其提供便利。此外可以考慮設置交通補貼,打造澳南工作往返生活圈;推進建議並設計高鐵南沙站,把南沙變成國家高鐵網絡的一個節點;也可以在南沙港增加南沙前往港澳港口的客運班船。交通配套上的硬聯通對吸引人才落戶非常重要,這也是進一步協同澳門人才融入大灣區發展生活中的關鍵因素。
4. 加大力度建設與港澳全面溝通的人才協同制度
建議建立由政府主導的對港澳事務對話會議機制。可每年組織一次區域領導對話,並在南沙設立對港澳人才及中葡國家出口經濟的常務委員會,設立專門的人才服務機構,作為港澳人才引進與落地具體的引導,溝通和解決港澳人才來廣州面臨的自身問題以及有關營商、創業等需求問題。可以擴大港澳兩地人士參與粵港澳產業人才評核與專業認證的專家小組,推動國際與國家標準軟融合。積極在中葡平台設立青年委員會,成員由粵港澳三地青年組成,調動三地青年人才互通,在創新創業上開啟一扇交流之門。設置行業溝通對接會,提供產品與市場的具體對接機會。
未來,應著力推動在粵港澳三地定期設置粵港澳高端人才論壇,為參會嘉賓打造一個面對面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交流環境,將粵港澳創新人才的個人發展、就業、上學、醫療、營商環境等具體問題做一個小結,也是對粵港澳合作的一次「成果考核」。也可定期在畢業季組織企業單位在澳門各高校舉辦人才交流會,通過企業單位平台介紹南沙,促進南沙港澳人才聚集。應建立良好的溝通和營商獎勵機制,表彰廣州優秀的港澳個人、企業、社團與機構等,並應協同打造粵港澳合作品牌,輸出至「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與葡語系各國。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11-12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1/28/zh4eP8EMTpqXAFC9ZeEog5YbsVmqMdkBhLX.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