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生活副刊|世界上最值錢的湖泊察爾汗鹽湖
青海省是中國產鹽大省,擁有150多個鹽湖,湖鹽儲量佔全中國的85%。當中作為中國最大的鹽湖以及世界上最著名的內陸鹽湖之一的察爾汗鹽湖,儲鹽超過600億噸,如果全部開採出來,可供全人類食用1,000年還多。
最大鹽湖察爾汗 儲鹽超600億噸
察爾汗鹽湖位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青藏鐵路穿行而過。鹽湖周圍地勢平坦,荒漠無邊,但風景奇特。風和日麗時,浩瀚的湖面如同一個巨大的寶鏡,放射出銀色的光芒,熱氣騰騰,散發出一閃一閃的光芒,真像一個很大的碧色的海洋。察爾汗鹽湖不止“睇得”,更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被稱為世界上最值錢的湖泊,因其礦藏十分豐富,鉀鹽、鎂鹽、鋰鹽儲量均居全國首位,可用於生產食用鹽、工業鹽、藥物等鹽類產品。
此外還蘊藏著硼、氯、溴、碘、銣、銫等多種元素,潛在經濟價值達百萬億元。各類鹽資源儲量超600億噸,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鹽湖。 600億噸是甚麼概念?如果全部開採出來,可供全世界70億人食用1,000多年;如果用來建造一條寬80厘米、厚60厘米的公路,可以一直通到月球。“察爾汗”在蒙古語中意為“鹽的世界”,可謂名副其實。除了生產鹽類產品,察爾汗鹽湖也是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佔全國產量的85%以上,對中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化肥被稱為“糧食的糧食”,而鉀肥尤其重要,但中國鉀肥資源量卻比較短缺。察爾汗鹽湖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發,實現了中國鉀肥零的突破。年產量達到800萬噸,居中國第一,世界第四,雖然仍然不能完全滿足國內需求,但總算毋須全部依賴進口。
察爾汗鹽湖是怎樣形成的?
這個龐大的鹽湖形成於數億年前,地殼運動將大海變成了青藏高原,留下大大小小的湖泊,鹽分集聚在湖中,形成高濃度鹵水,在乾旱氣候的作用下,逐漸結晶成鹽,形成現在的察爾汗鹽湖。雖然鹽湖已經存在了很久,但其作為一座礦藏被發現,是在1950年代。在這裡修築公路的工人,發現湖水苦澀,化驗後發現水中含有氯化鉀,引發當局重視。1955年,西北地質局對察爾汗鹽湖開展了初次探查。3年後的7月,青海省鹽務局和茶卡鹽場的工人,在鹽湖奮戰10晝夜,生產出10斤鉀肥,揭開了察爾汗開發的序幕。
進入21世紀,青海鹽湖工業發展迅速,搭建起以“鉀鹽、鎂鹽、鋰鹽、鈉鹽、氯碱”五大產業集群為核心的鹽湖化工產業多元發展格局,鹽類產品從最早單一的氯化鉀,拓展到20多種。2021年底,當地出台《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2021-2035年)》,為青海鹽湖產業轉型升級畫出藍圖。同時,察爾汗鹽湖亦是青海生態旅遊的一大熱點,已建成鹽湖博物館、百里水景線、千島鹽花等景點,獲評國家4A級景區,旺季單日遊客近萬人次。作為中國人,有空不妨可以到訪這個珍貴的國家級重要礦產資源旅遊景點。
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29/4KxIQBq2j2IKYerm3zE61ezD9STx74C8RbZ.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