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生活副刊|進駐電器道市政大廈 賴煜力醫師免診金為街坊提供一條龍服務
大家到市政大廈,除了買餸、幫襯熟食中心,或到公共圖書館看書和室內體育館打球,試過看中醫、執藥麼?全港有超過41座市政大廈,但有中醫診所進駐的為數不多。位於北角炮台山電器道市政大廈,就有賴煜力中醫師主理的珍寶中藥坊。他扎根電器道街市29年,免收診金,為街坊提供“望、聞、問、切”等一條龍服務。
現年75歲的賴煜力醫師,從事中醫工作近40年,早年在香港仔一家中醫診所駐診,隨著北角炮台山電器道市政大廈在1994年落成,他乾脆自立門戶進駐街市,在上址租用兩個檔口成立珍寶中藥坊,一間作為診症室,一間是藥坊,為街坊提供一條龍服務。至於當年為何選擇電器道市政大廈,賴醫師輕描淡寫地說:“沒有甚麼原因,就是交通方便。”
扎根街市29年 中藥坊雖小五臟俱全
珍寶中藥坊位於鬧市電器道市政大廈地下的乾貨市場,踏入街市就見“註冊中醫(全科)賴煜力”的招牌,只見檔口雖小,五臟俱全。小小藥坊的櫃枱後方,貼牆擺放了由上百個櫃桶組成的朱紅或白色百子櫃,每個櫃桶存放一到四種藥材, 成為傳統中藥行不可或缺的美麗象徵。但賴醫師慨嘆,當下濃縮中藥配方日漸盛行,傳統中藥店的百子櫃正漸漸消失。 藥坊後繼無人 “開得一日得一日”藥坊對面是診症室,環境有點擠逼,一張枱僅能容下賴醫師一人,病人半個屁股坐門外;牆上掛有一幅“妙手仁心 醫術精湛”的牌匾和戰國時代醫師扁鵲的陶瓷畫像,以及為數不多的濃縮中藥配方。據記載,扁鵲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他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中醫學之先河。“多年來為街坊服務,我哋免收診金,只收藥材費。”賴醫師早年主理珍寶中藥坊時,兒子賴寶運在他的教授下,曾協助他為北角街坊提供中醫診治服務。兒子期間拜師學跌打,後來更自立門戶,成立寶運中醫跌打骨傷科診所,珍寶中藥坊就由賴醫師一人守護著,診治和執藥一腳踢。就中藥坊後繼無人,賴醫師坦然說:“(自己)會堅持下去,開得一日得一日。”
疫情影響 中藥材來貨價漲藥費增
賴醫師幾乎日日駐診,由早上9時至晚上7時。他表示,踏入秋冬,天氣特別乾燥,近來前來看傷風感冒和咳嗽的街坊特別多,有時每日有20到30人問診,建議大家不妨煲溫肺保肝腎的湯水,如蓮子、百合、淮山和茨實煲湯,或花旗參、紅棗和龍眼肉煲水飲等,養好肺臟保腎氣充足,以提高身體在冬天的抵禦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受三年疫情影響,中醫中藥再度受到市民青睞,中藥方劑人氣飆升,但也導致中藥材來貨價大漲。“同傷風感冒有關的中藥材,好似紫蘇葉和連翹等都加咗超過五成,當中連翹的漲幅更超過一倍!”賴醫師無奈地說。
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29/LlrVXo4nKP5MkKt9j6YSgU5V6HNah7h9FiQ.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