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生活副刊|瓜皮小炒
文|酸棗小孩
小時候家裡種西瓜,常吃西瓜,卻不常吃西瓜皮。第一次知道西瓜皮能吃是在市里的二姑姑家。
二姑姑家住在一個舊式社區裡,每一家都是一座老平房,不管多少人都擠在一處起居生活,廚房安置在窄小的院落裡。雖然如此,可是他們依然有著面皮白皙的城市人的優越感。
有一年夏天隨了母親去做客。二姑姑殺了一個西瓜款待。諸人啃完之後,二姑姑叮囑瓜皮勿扔,然後一一收集起來,削掉啃剩的紅瓤,再削掉瓜皮,獨留中間的青白色內皮。西瓜的內皮脆生生的,水分充足,又殘留著淡淡的甜味。中午的餐桌上,我們就吃到了二姑姑自創的一道新菜:清炒西瓜皮。
二姑姑家有四個孩子,姑姑、姑父又是普通工人,薪資微薄,家常日子過得精打細算,瓜皮菜根也要“廢物利用”,雖略嫌寒酸,並不算太窘迫,倒也有小市民的一種安貧樂道的小得意。
清炒西瓜皮,當時的滋味如何,記憶也是淡淡的了。當時的驚奇感卻依然新鮮。
後來也偶爾見有人嘗試著做涼拌西瓜皮,放了醋和糖,抑或做成沙拉狀。飯店裡去吃宴席,最後上的果盤裡,切成細條的西瓜之外,還有用瓜皮雕刻了藝術造型的,有時候也會被人破壞了吃掉。當是滋味勝過青皮蘿蔔。
幼稚園的小朋友吃西瓜吃得“下作”,每每都要啃到內皮也吃盡了,只留一層單薄的外皮,才戀戀不捨地扔掉。屢勸不改,說是老師讓這麼啃。他們如今已經是初中生了,每次吃西瓜依然是舊時風格,可見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我的小弟從小節儉,從前在工地打工,想吸煙時,就從地上撿拾人家吸剩的煙頭聊解煙癮。後來做小生意,為了節省日常開支,常常去附近撿拾西瓜皮,回家收拾一番,像當年的二姑姑一樣,削皮去瓤,獨留中間的青白色內皮,烹了蒜瓣清炒,並連連讚歎:好吃,好吃!
我聽了,頗為感慨。西瓜皮裡有人生的大況味。
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12/29/Ah8UMzCWKh8h3z65J9H691rtkreeVVZghBK.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