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6日4時49分
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
小寒
紫荊新媒體AIGC創意海報小寒,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則是天氣寒冷但還未到極點的意思。
在我國北方地區流傳着“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說法,小寒節氣要比大寒節氣的時候更冷。
氣候特點
小寒天氣乾燥而寒冷,和它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冰冷刺骨的感覺。
但是在香港,今年依舊未感受到特別寒冷。
香港天文台1月6日11:50發布的氣溫數據香港今日氣溫17-23度

香港天文台表示,由於氣候變暖,加上大部分氣候模式都預測華南今年冬季溫度正常至偏高,預料香港冬季12度或以下寒冷天氣日數少。天文台提醒市民,要留意日與日之間溫差變化可能較大。

傳統習俗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習俗豐富多彩。

在廣東和香港,於小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
廣東人會用糯米和香米混合蒸熟的米飯,
再加入切碎的臘肉、臘腸、香菜、蔥花等材料。
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有吉祥之意。
從中醫角度來看,糯米飯更有補中益氣之功效,適合在寒冬中食用。

在東北則流傳着吃凍梨的習俗,一口咬下,爽利甘涼,沁人心脾,令人難以忘懷。而凍住的梨,也意味着凍住了“離”——小寒食凍梨,人間少別離。

此外,在天津地區還有小寒要吃黃芽菜的說法,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以肥料覆蓋半月,食用時脆嫩無比,老少咸宜。

在北方,一鍋熱騰騰的涮羊肉,不僅療愈了整個冬天,也能讓身體充滿元氣。

除了羊肉湯,一鍋溫和的溫補雞湯,也能使冬日沸騰起來。

還有很多地區的人們,會在小寒這天喝臘八粥。

此外,烤紅薯和糖炒栗子,也是風靡於整個冬季的零食寵兒,小寒時節就更不能錯過啦。
小寒時節,講究“進補”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養生貼士
冬天雖冷
但陽氣也在緩慢積攢、上升
是個進補的大好時節
尤其是對腎臟的補益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
腎補好了,五臟都可受益
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腎臟
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
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
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
認為溫性食物
如鹿肉、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
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
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季養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另外,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光陰流轉
年味正濃
讓我們一起
在香港過一個溫暖的小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