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龍川區的河源恐龍博物館,佔地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內部設有多個展廳,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恐龍化石、古生物標本和相關的科學知識。自上世紀90年代發現恐龍蛋化石以來,館藏恐龍蛋化石2萬多枚,數量居全球之冠。不僅如此,河源還同時發現了恐龍的骨骼與腳印化石。

我國恐龍蛋化石重要產地
以數量大類型多著稱
河源是我國恐龍蛋化石的重要產地,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集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足跡三種恐龍遺跡於一體的產地之一,現已發現的恐龍化石至少包括5大類群,分別為竊蛋龍類(如著名的黃氏河源龍)、傷齒龍類、暴龍類、甲龍類、巨龍類。
河源恐龍蛋以數量大、類型多樣而著稱,其中擁有集恐龍蛋、恐龍骨、恐龍腳印等珍貴恐龍化石資源,屬世界上罕見的。這些恐龍蛋化石有長形、稜柱形、橢圓形、扁圓形、圓形,直徑由1.5厘米至23厘米不等,有晶瑩剔透的珠寶級晶體蛋,有袖珍蛋,有蛋皮超薄的傷齒龍蛋。

相較於全國大多數恐龍蛋產地,河源是唯一發現恐龍擁有一個特殊粗糙“產房”的地方,恐龍的產卵環境比其他地方更為惡劣。這為研究河源恐龍生存環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反映出這些恐龍物種對環境的適應性。
為什麼河源會有這麼多恐龍蛋化石呢?專家指遠古廣東河源一帶的氣候、環境實際上非常適宜古生物和古動物的生長,而且當地的地層似乎非常適合保存到完好的恐龍蛋化石。

鎮館之寶“黃氏河源龍”
2013年,“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的揭牌儀式在河源市舉行。這標誌著原有的河源恐龍博物館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博物館,並成為中國古動物館的河源分館。鎮館之寶“黃氏河源龍”於1999年出土,是白堊世一新的竊蛋龍,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而且是全球唯一以姓氏命名的恐龍,表揚在化石發掘和保護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原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因此以他姓氏命名。

河源恐龍博物館負一層為恐龍化石發掘、修復現場場景及臨時展廳。一層展覽以恐龍為主題,分《恐龍產房》、《恐龍足跡》、《恐龍故鄉》三個展廳及多媒體3D影視廳,分別展出河源恐龍博物館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證書的15,000多枚各種恐龍蛋化石、黃氏河源龍正型標本及在河源市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體現了河源市“三位一體”的獨特恐龍化石資源。河源恐龍博物館大廳展出讓人震撼的“九龍組合”:一具長20米、高8米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骨胳,三條翼龍及活動生效模擬霸王龍、竊蛋龍等恐龍模型,讓人仿似闖進了億萬年前的侏羅紀公園。

成立河源恐龍研究所
更好發揮河源恐龍資源優勢
為更好地加強河源恐龍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及研究,進一步挖掘恐龍文化的開發利用潛力,2022年河源恐龍博物館掛牌成立“河源恐龍研究所”,去年八月創建“河源市古生物研究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據相關報道指,河源恐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是華南地區首個恐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成立後將承擔起聯繫國內外恐龍研究領域的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及專家,為河源恐龍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和學術諮詢,定期組織恐龍地質遺跡資源學術會議,匯編學術成果等工作任務。
去年十二月,“2023河源恐龍學術研討會”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古生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河源,共同探討中國恐龍等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應用。活動期間,主辦單位還進行了《哈密翼龍動物群的研究進展與化石保護現狀》《廣東河源恐龍蛋化石群》等涵蓋古動物、古植物、古環境的15個學術報告,與會專家分享了在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新成果,並就河源恐龍蛋、骨骼、足跡和菊石等古生物的研究,以及恐龍科普、文創、產業、場館建設等提出寶貴意見。

隨處可撿“恐龍化石”
有不少河源市民透露,河源建市之初,不少村民曾經挖掘出大量的恐龍蛋化石,由於一般人對恐龍蛋化石不了解,有人當是普通石頭建房子。現在的河源市民一發現恐龍蛋化石,都會主動送到博物館處理。
據去年內地媒體報道,河源市博物館副館長蔣安春帶孩子外出散步時,竟意外在路邊發現1枚完整的恐龍蛋化石,還有另外3枚被岩石包覆,還發現了5枚蛋化石的蛋印。他立即聯絡河源恐龍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其後工作人員將這些化石放置河源恐龍博物館內展出。
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紛紛表示,“河源恐龍之鄉之稱不是浪得虛名,遍地都是恐龍蛋,目前恐龍蛋的數量是世界之最”、“這說明了博物館的人沒事要多出去走走”、“如果讓我看見,我只會以為那是個石頭”。
來源:《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