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0日22時07分
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
大寒
這是由冬向春的轉折點
“歲暮風雪始,歸家暖人心。”季節變遷,歲月流轉,不經意間已至大寒。此時節,天氣依舊寒冷,但也抑制不住春的氣息,正所謂“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節氣含義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解釋道:“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極言大寒之冷。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
大寒後香港氣溫急降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
但是香港天文台預測本港市區氣溫介乎18至26度,十分溫暖,挑戰最暖“大寒”,新界北料見28度,大致多雲,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相當溫暖。
冷鋒20日晚上抵達,有一兩陣雨,氣溫拾級而下,到翌日周日早上料降至15度,即一晚間跌11度。天文台提醒參加渣打馬拉松的跑手留意氣溫變化。
此外,根據香港天文台的最新預報顯示,大寒後的香港氣溫可能會急降,有機會降至攝氏12度的低溫。
傳統習俗
大寒在歲終,冬去春來,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在中國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民俗。
1.大寒迎新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年節恰在立春前後,大寒一到年味漸濃。大寒節氣往往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期間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意味。這節氣期間,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作為年尾最後一個節氣,雖是農閒時節,單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歷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臘味”、“趕婚”、“趁墟”、“洗浴”、“貼年紅”等。
2.尾牙:“尾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歷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但對雇工來說,尾牙可不好食,因為雇主往往會在餐桌上決定雇工來年的去留,故有“吃頭牙粘嘴須,吃尾牙面憂憂”一說。尾牙餐很豐盛,硬菜少不了一隻雞。過去不好明說解雇,便用雞頭示意,雞頭朝誰表示解雇誰。因為有這種“潛規則”,為了讓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終大餐,有的好心雇主會將雞頭朝自己或是直接去雞頭,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3.除塵:“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洗浴”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是搞好個人衛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發、洗個澡,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4.醃臘味:“臘味”,臘味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臘”是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是指把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放於通風處風乾。早在《周禮》、《周易》中已有關於“肉甫”和“臘味”的記載。年尾十二月被稱為“臘月”,這時的天氣雲量較少且少雨乾燥,西北季候風開始流行,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最適合風乾製作臘味。臘月已近年,為過年臘制年肴。
5.蒸糯米飯:嶺南民諺有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多數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在小寒和大寒時節,廣東和香港民間形成了吃糯米飯的習俗。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乾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捲的習俗。
6.趕墟:“趕墟”,亦作“趁墟,南方謂趁墟,北方謂趕集。墟市,也叫“墟場”,古時,日中為市,以便貿易。墟市是鄉村文化聚合之地。墟市是人們購物的地方——吃的用的,除了自行種植、生產外,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購買、交換。趁墟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年尾趁墟置辦年貨。
養生貼士
1.運動:進行適量、適度的緩和運動,例如慢跑、行山等,但切忌劇烈運動、過度體力勞動導致陽氣隨汗而出,以免耗傷身體元氣,增加風寒濕邪進入身體的機會,同時繼續防寒保暖。
2.防寒:頭為諸陽之會,因此大寒時期頭頸部的保暖非常重要,尤其是固有哮喘或鼻敏感患者注意,日常可戴帽、頸巾、面罩或口罩禦寒,避免冷空氣誘發呼吸道疾病。
3.保暖:可以將發熱貼貼在下腹部(肚臍以下)及後腰部,溫暖著氣海穴、關元穴以及腎俞穴等,溫補脾腎,痛經患者若平時容易因飲食冰冷後誘發經行腹痛也可參考上舉暖宮調經,緩解不適。
大寒時期進補的方向應由大補轉為溫補,適量疏肝養肝排毒,同時健脾補腎。飲食方面可以適量食用胡椒、孜然、小茴香、花椒、辣椒、肉桂、五香粉等辛香暖脾、散寒理氣的香料,提鮮同時養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9/LKTd76omDTEBFleGebn6Q4LecoY7Hguziv6.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北京時間1月20日22時07分
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
大寒
這是由冬向春的轉折點
“歲暮風雪始,歸家暖人心。”季節變遷,歲月流轉,不經意間已至大寒。此時節,天氣依舊寒冷,但也抑制不住春的氣息,正所謂“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節氣含義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解釋道:“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極言大寒之冷。這個氣節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
大寒後香港氣溫急降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
但是香港天文台預測本港市區氣溫介乎18至26度,十分溫暖,挑戰最暖“大寒”,新界北料見28度,大致多雲,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相當溫暖。
冷鋒20日晚上抵達,有一兩陣雨,氣溫拾級而下,到翌日周日早上料降至15度,即一晚間跌11度。天文台提醒參加渣打馬拉松的跑手留意氣溫變化。
此外,根據香港天文台的最新預報顯示,大寒後的香港氣溫可能會急降,有機會降至攝氏12度的低溫。
傳統習俗
大寒在歲終,冬去春來,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在中國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民俗。
1.大寒迎新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年節恰在立春前後,大寒一到年味漸濃。大寒節氣往往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期間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意味。這節氣期間,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作為年尾最後一個節氣,雖是農閒時節,單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歷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臘味”、“趕婚”、“趁墟”、“洗浴”、“貼年紅”等。
2.尾牙:“尾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歷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但對雇工來說,尾牙可不好食,因為雇主往往會在餐桌上決定雇工來年的去留,故有“吃頭牙粘嘴須,吃尾牙面憂憂”一說。尾牙餐很豐盛,硬菜少不了一隻雞。過去不好明說解雇,便用雞頭示意,雞頭朝誰表示解雇誰。因為有這種“潛規則”,為了讓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終大餐,有的好心雇主會將雞頭朝自己或是直接去雞頭,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3.除塵:“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洗浴”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是搞好個人衛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發、洗個澡,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4.醃臘味:“臘味”,臘味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臘”是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是指把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放於通風處風乾。早在《周禮》、《周易》中已有關於“肉甫”和“臘味”的記載。年尾十二月被稱為“臘月”,這時的天氣雲量較少且少雨乾燥,西北季候風開始流行,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最適合風乾製作臘味。臘月已近年,為過年臘制年肴。
5.蒸糯米飯:嶺南民諺有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多數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全年最低氣溫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在小寒和大寒時節,廣東和香港民間形成了吃糯米飯的習俗。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乾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捲的習俗。
6.趕墟:“趕墟”,亦作“趁墟,南方謂趁墟,北方謂趕集。墟市,也叫“墟場”,古時,日中為市,以便貿易。墟市是鄉村文化聚合之地。墟市是人們購物的地方——吃的用的,除了自行種植、生產外,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購買、交換。趁墟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年尾趁墟置辦年貨。
養生貼士
1.運動:進行適量、適度的緩和運動,例如慢跑、行山等,但切忌劇烈運動、過度體力勞動導致陽氣隨汗而出,以免耗傷身體元氣,增加風寒濕邪進入身體的機會,同時繼續防寒保暖。
2.防寒:頭為諸陽之會,因此大寒時期頭頸部的保暖非常重要,尤其是固有哮喘或鼻敏感患者注意,日常可戴帽、頸巾、面罩或口罩禦寒,避免冷空氣誘發呼吸道疾病。
3.保暖:可以將發熱貼貼在下腹部(肚臍以下)及後腰部,溫暖著氣海穴、關元穴以及腎俞穴等,溫補脾腎,痛經患者若平時容易因飲食冰冷後誘發經行腹痛也可參考上舉暖宮調經,緩解不適。
大寒時期進補的方向應由大補轉為溫補,適量疏肝養肝排毒,同時健脾補腎。飲食方面可以適量食用胡椒、孜然、小茴香、花椒、辣椒、肉桂、五香粉等辛香暖脾、散寒理氣的香料,提鮮同時養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9/LKTd76omDTEBFleGebn6Q4LecoY7Hguziv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