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漢權
教育的優良質素是需要浸沉,要長期穩定的政經環境、自由的學術氛圍烘焙,以及一大批具有教育情操,無私奉獻的辦學與教學人才,具備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以及親社會、愛民族、敬祖家祖國的善良風氣。除卻2012年至2019年那段政治狂飆,愈演愈烈的畸形突變時期之外,長久以來,香港彈丸之地因緣際會、歷史偶然與必然的交會,前述的綜合優勢都積存,無論在學科學問上、在立德修身上,香港學校教育與亞洲乃至全世界教育先進的地區比較,時至今日,總體質素仍然站在中上之列,這是公允的評價。
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鑑定該處教育質素是否達到先進水平,不外乎兩大標準的檢定,其一,整個教育系統是否能培育卓越的人才;其二,是否能讓普羅尋常百姓的子女都能受惠。無疑“卓越拔尖”與“普羅均富”是從事教育要承載的大專業使命,但筆者認為,在社會總體發展上,後者教育效果的檢定,更為優先及吃重;雖然“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在社經背景差異、稟賦多元的教育現場裏,要成就人才,難度亦更大,這牽涉到要教育承擔全民質素的提升與否,是政府將教育視作“長期負擔”抑或“投資未來”的分別,差之毫釐!
自由學風積存已久
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在百廢不舉、魚爛鳥散、一窮二白的境況下,毅然決定要強推9年普及教育;今天世界經濟不景、陰霾不散,哪個國家、地區願意繼續投資教育,是知情明理的先見、看到未來之舉措。全世界人口少子化,貿易進出口壁壘日益高疊,各業艱難,借勢減掉長期負擔的教育資源,從經濟與數學角度分析,是有道理並行得通。據聞,即將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將加強對教育的承擔,對教育的總體支出雖無增加,但無刪減,筆者認為這政策是對頭的;當然,如果運用並無刪減的大數,內部檢視如何調整,用在緩急先後的項目之上,這是“用錢”智慧,是對財政能力的檢驗。
按筆者接觸的個案,儘管在那段政治狂飆的黑暗歲月,特別是在2019年社會最大動亂期間,仍然有身住大灣區,有點經濟能力,卻無香港身份證的內地居民,向筆者打聽如何可以申請來香港念書,碩士、大學本科以及中小特幼學校都有,至今依然,個案當然增添不少。
筆者深信內地乃至各地各處,以及要回流,選在香港求學的,以下是共通的原因:“香港是國際城市,有‘一國兩制’之便,落地香港學校,向北可以繼續升讀很好的大學,向外可到歐美等地再深造,而香港的兩文三語平均實力與流通性,是任君選擇與運用;更難得的是,這裏積存已久的自由學風,具備香港情、中國心、世界視野,東西方的價值觀得以融合,由此衍生市民、國民與公民觀念以及行為表現,學校內更是種族宗教平等,和諧共處。”
按一些具公信力的國際評估(如PISA),整體而言,香港中學教育質素在“均等”富裕與學科“卓越”拔尖兩方面,能力依然據兩席前列的位置。除官立學校外,支撐香港普羅教育發展的主體是津貼、補助、直資以及私立學校共建的系統,主辦這些學校的各式各樣辦學團體,由各宗教、教育、宗族等組織建構,絕大部分的校董會、校監都是無薪、無私的,卻要負上法律責任的奉獻教育,除個別失敗個案外,大部分都卓然有成,這在世界教育文明發展史上,香港是難得的獨特,書寫香港教育動人的永續篇章。另一方面,香港教師的薪酬待遇水平站在世界前列,生活問題應付有餘,因而吸引不少大學畢業的,願意申請進入校園,肩負育人工作。事實上,香港傳統名校與普羅學校的學生在校內接受的教育、在公開考試成績上,各擅勝場,代代都有“狀元”產生,至於品德修身,依然是各有發揮,這與香港教師的整體高水平,有顯著的正相關。
大學排名傲視群雄
歷史要從序章開始,小學、中學到大學,多年來,香港的大學有四五所長期排在世界百強之列,個別學科更排在世界前10的,為數也多,能卓越被拔尖的,按人口與面積比例看,絕對是世界前列。世界局勢風高浪急,破浪乘風,不進則退,教育亦然,懷抱自信,傳承與創新,是香港教育必須兩條腿走路;選擇留在香港,以及正申請來香港的,親家庭、愛香港、敬國家的份額佔大多數,當知“香港教育斤両仍然足秤”,發揮獅子山下,維港兩岸的團結與奮鬥精神,“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日夜都是明珠。
(作者係教育評議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23/twv3UmMtLzKnvLxbslCAPtqwS51UmnKPgo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