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懿
一棟獨立坐落在中環街道的藝術畫廊,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照射在一副被懸掛起來色彩斑斕的畫作上。《與大自然對話》是這幅畫作的主題,不同的光線與色調碰撞,在不同的角度下交織出繽紛的感覺,吸引著經過的路人駐足觀看。
作為一位善於利用各類創新的媒介並結合捕捉各種光線的「光的畫家」嚴秉泉,試圖在觀眾與自然之間建立連接。例如嚴秉泉偏愛使用閃亮或反光的媒介來強調透視的氛圍,拓寬觀眾聯想,使其感受在不同的自然光線下通過這些媒介,在晝夜交替之間所折射出不同的作品效果。與自然對話,與自己對話,將自己的人生哲學態度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之中。
與其他藝術家相比,嚴秉泉的背景十分與眾不同。在成為藝術家之前,他是一名享譽國際的外科手術醫生。2010 年代中期,他患上了帕金森病,雖然這讓他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外科手術,但也讓他重新找回了兒時對藝術的熱情。他於2017年正式從外科手術醫生退休,憑借著他對色彩和空間感的敏銳,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藝術家。
幾個世紀以來,光的概念一直吸引著藝術家,自然的靈動性在光線變化和季節的流逝之中通過細膩的筆觸在每一幅畫作中鋪展開來。受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影響,嚴秉泉選取若幹幅莫奈的畫作進行學習創作,並融入中國特色的媒介,重新對自然進行表達。宣紙憑借著其韌而能潤、紋理純凈、潤墨性強等特點成為了嚴秉泉重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媒介。墨水的顏色在宣紙上自然滲開,任意流動,至逐漸消逝;與帆布上的油畫不同,畫作最終的效果不僅取決於顏料的色調,畫筆時筆觸的壓力和速度也會成為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因此,在墨水沒有停止流動之前似乎沒有人可以預知這些線條的走向、顏色的呈現以及各個元素之間在畫作裡的搭配效果。這種繪畫效果的隨機性,也是一種對生活景象的心境描述,接受生活中不確定性並擁抱它。色彩的表現力與我們的情感緊密地聯系,正是因為這種繪畫效果的不確定性,可以透過畫作將嚴秉泉內心的細膩世界展現出來,重新認識自己。
嚴秉泉的繪畫風格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的風格轉變,從早期對實物的具體表達到現在更加強調內在情感的變化。嚴秉泉表示,「繪畫創作最重要的不是去描述一些東西,而是內心感受的表達。」采用酒樽玻璃與西洋墨水及其他透光媒材作為嚴秉泉重要的藝術表達,皆在想要向大眾傳遞「任何一個人的見識都可以有很多的方向,同樣一個事物,可以看到不同的視角;人生也是一樣,同樣一件事情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讓觀眾看到這些作品時產生對人生新的思考,對內心世界的自我探索,充滿力量與希望。
「藝術打開了我對生活的看法,包括對醫學的看法。」嚴秉泉曾說道。經歷了從醫生到藝術家的身份轉變,嚴秉泉的人生體會到了不同滋味,對於生死悲歡以及對疾病的看法擁有著豁達開朗的心態,並表現在藝術作品之中傳遞給觀眾。嚴秉泉的畫作中經常會出現「圓」這個元素,「這個圓你看上去什麽都有,或者什麽都沒有,關鍵在於你怎麽看。」不同的思維也會深刻影響我們看待疾病與生死的方式。嚴秉泉表示,「我們通常傾向於只將出生和成長視為生命,而忽視或排斥衰老和死亡,而事實上,它們只是代表了生命本身的不同階段;衰老的自然過程是生命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病人意識到他們所遭受的疾病不是懲罰,他們就會更好地接受疾病。」
嚴秉泉通過其獨特的藝術眼光,極致的創作靈感,加上他鮮明色彩與顯而易見的筆觸,創作了一種屬於他獨特的描繪世界的方式和新的觀察世界的視角。從外科醫生到藝術家的身份轉變,嚴秉泉通過自己的毅力和樂觀心態創造了屬於他的第二職業。通過藝術,他拓寬了對世界的看法,重新發現了自己。嚴秉泉曾說到,「藝術是帶我踏上重新發現自我的內心旅程的一種工具。」以繪畫作為自我修行,從藝術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與持久的內心平靜。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和各種挑戰,嚴秉泉用豁達的心態和經歷鼓勵著大眾,要換個角度去看待生活拋給你的問題,獲得屬於自己的多彩世界。
畫展參觀詳情:
時間:2024年1月12日至2024年2月9日
地址:SHOUT Art Hub & Gallery, 中環安蘭街9號Q+ Tower
其他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