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揚帆起航。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規劃綱要》,明確規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願景,那將是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是“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五年來,潮涌大灣區,風勁正揚帆。
潮 頭
勇立潮頭。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用這個詞為粵港澳大灣區點贊。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
走在前、敢爭先、善作為,即為“勇”。
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建設初期,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即為“潮頭”。
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5%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着眼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局,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
南海之畔,百舸爭流。這片5.6萬平方公里、大有可為的熱土,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大顯身手的“理想之濱”。
圖 畫
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分列粵港澳大灣區一西一東兩個極點。
“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這些年,橫琴、前海勇往直前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指導。
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在一片臨海荒灘上起筆勾勒,深圳前海僅用十余年時間便實現了驚人的“一年一個樣”,成為享譽世界的“灣區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來到前海,親自為前海的改革發展把脈定向。
2012年12月7日,深圳前海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一路考察下來,總書記的鞋上落了一層灰。當天,以“前海石”為背景,總書記與衆人合影,並留下了意蘊深遠的祝福:“建設前海這個地方,使我們看到了深圳初創的景象,一張白紙從零開始,但是可以畫最美最好的圖畫。”他深情寄語前海:“精耕細作,精雕細琢,一年一個樣。”
2018年10月24日,總書記再次來到前海考察。站在“前海石”前極目遠眺,一座現代化新城躍然眼前。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發展這麼快,說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向全國推廣。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選址在前海國際會議中心。總書記第三次親臨前海。“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總書記為深圳前海布置了“新課題”。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來到橫琴。勉勵橫琴“勇於探索,勇於去闖”,寄望澳門青年“勇於擔當、奮力開拓”,叮囑粵澳“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一次次殷殷重託,為琴澳融合擘畫美好藍圖;一項項重大部署,推動粵澳合作邁向縱深。
2023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首次賦予前海“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定位。同日,國務院批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其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重點規劃內容,為琴澳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同 心
2017年6月2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
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成就展現場,欣然按下“同心圓”互動裝置觸摸板,啓動展覽。一顆澎湃的紅心閃現在電子大屏幕上,代表着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齊心協力、攜手合作,一起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8000多萬人,攜手共進、破浪前行,畫出最大同心圓。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運營。香港由此接入全國高鐵網,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一個月後的10月23日,總書記專程出席了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人們記住了總書記給港珠澳大橋的“桂冠”——“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加速,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正越織越密,灣區內主要城市間“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實現粵港澳三地“聯通”,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硬聯通”,也需要體制機制“軟聯通”。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
2024年2月1日,粵港澳三方共同公布第二批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清單在第一批25個領域110項標準基礎上新增7個領域73項標準,聚焦粵港澳三地重點民生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至此,“灣區標準”領域拓展至32個。粵港澳縱深推動多領域標準互認,深化規則對接、機制銜接,“制度之異”轉為“制度之利”,共謀聯動發展的創新機制正廣結碩果。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人文灣區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三地持續在灣區人民“心聯通”、重大平臺“促聯通”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近年來更是呈現加速態勢。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多維度”融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一步步從藍圖走向現實。
未 來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赴廣東考察,縈心繫懷大灣區,明確提出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這一定位為高水平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目標指引。
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院創始人、執行主任凱瑟·納瓦布2024年1月撰文稱,自2017年正式啓動以來,粵港澳大灣區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展現了多元化、充滿活力的產業布局,龐大而富裕的本地消費群體,以及吸引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正如習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裡所說,“我們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讓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大灣區,大未來。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時代舞臺無比廣闊,發展前景無比光明,前進動力無比強大。
來源:央視網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18/THFgZJRmbpJZ9mt95v2BBAlYBcpvMyiqS7D.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揚帆起航。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規劃綱要》,明確規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願景,那將是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是“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五年來,潮涌大灣區,風勁正揚帆。
潮 頭
勇立潮頭。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用這個詞為粵港澳大灣區點贊。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
走在前、敢爭先、善作為,即為“勇”。
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建設初期,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即為“潮頭”。
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5%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着眼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局,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
南海之畔,百舸爭流。這片5.6萬平方公里、大有可為的熱土,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大顯身手的“理想之濱”。
圖 畫
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分列粵港澳大灣區一西一東兩個極點。
“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這些年,橫琴、前海勇往直前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指導。
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在一片臨海荒灘上起筆勾勒,深圳前海僅用十余年時間便實現了驚人的“一年一個樣”,成為享譽世界的“灣區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來到前海,親自為前海的改革發展把脈定向。
2012年12月7日,深圳前海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一路考察下來,總書記的鞋上落了一層灰。當天,以“前海石”為背景,總書記與衆人合影,並留下了意蘊深遠的祝福:“建設前海這個地方,使我們看到了深圳初創的景象,一張白紙從零開始,但是可以畫最美最好的圖畫。”他深情寄語前海:“精耕細作,精雕細琢,一年一個樣。”
2018年10月24日,總書記再次來到前海考察。站在“前海石”前極目遠眺,一座現代化新城躍然眼前。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發展這麼快,說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向全國推廣。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選址在前海國際會議中心。總書記第三次親臨前海。“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總書記為深圳前海布置了“新課題”。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來到橫琴。勉勵橫琴“勇於探索,勇於去闖”,寄望澳門青年“勇於擔當、奮力開拓”,叮囑粵澳“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一次次殷殷重託,為琴澳融合擘畫美好藍圖;一項項重大部署,推動粵澳合作邁向縱深。
2023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首次賦予前海“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定位。同日,國務院批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其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重點規劃內容,為琴澳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同 心
2017年6月2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
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成就展現場,欣然按下“同心圓”互動裝置觸摸板,啓動展覽。一顆澎湃的紅心閃現在電子大屏幕上,代表着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齊心協力、攜手合作,一起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8000多萬人,攜手共進、破浪前行,畫出最大同心圓。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運營。香港由此接入全國高鐵網,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一個月後的10月23日,總書記專程出席了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人們記住了總書記給港珠澳大橋的“桂冠”——“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加速,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正越織越密,灣區內主要城市間“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實現粵港澳三地“聯通”,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硬聯通”,也需要體制機制“軟聯通”。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
2024年2月1日,粵港澳三方共同公布第二批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清單在第一批25個領域110項標準基礎上新增7個領域73項標準,聚焦粵港澳三地重點民生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至此,“灣區標準”領域拓展至32個。粵港澳縱深推動多領域標準互認,深化規則對接、機制銜接,“制度之異”轉為“制度之利”,共謀聯動發展的創新機制正廣結碩果。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人文灣區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三地持續在灣區人民“心聯通”、重大平臺“促聯通”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近年來更是呈現加速態勢。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多維度”融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一步步從藍圖走向現實。
未 來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赴廣東考察,縈心繫懷大灣區,明確提出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這一定位為高水平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目標指引。
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院創始人、執行主任凱瑟·納瓦布2024年1月撰文稱,自2017年正式啓動以來,粵港澳大灣區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展現了多元化、充滿活力的產業布局,龐大而富裕的本地消費群體,以及吸引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正如習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裡所說,“我們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讓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大灣區,大未來。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時代舞臺無比廣闊,發展前景無比光明,前進動力無比強大。
來源:央視網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18/THFgZJRmbpJZ9mt95v2BBAlYBcpvMyiqS7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