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南極航空調查科考取得新成效 中國在越來越多國際合作中大放異彩
中國第40次南極科考正在進行。科考隊近日成功完成南極冰蓋邊緣航空調查國際合作任務,這一研究填補了冰蓋冰厚和冰下地形數據空白,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南極考察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與挪威、澳大利亞等多國合作實施南極冰蓋邊緣航空調查任務。前不久,隨着“雪鷹601”固定翼飛機順利在中山冰雪機場降落,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完成這一國際合作任務。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冰雪與氣候變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陸愷也參與了此次任務。他表示,本次任務對南極恩德比地這一最大數據空白區進行了航空調查,累計完成飛行約7200公里,飛行時間約28小時,成功獲取了我國中山站至比利時伊麗莎白公主站之間冰蓋邊緣的詳細冰厚、冰下地形數據,這些數據將為準確評估南極冰蓋冰量流失及其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提供重要依據。
南極冰蓋冰量流失以及潛在的不穩定性是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冰蓋邊緣的冰厚和冰下地形數據是評估南極冰蓋冰量流失狀況和不穩定性的基礎。據研究人員透露,將近90%的冰蓋邊緣缺少準確的冰厚和冰下地形數據。
專家表示,國際上發起了環南極冰蓋邊緣的航空調查國際合作計劃,中國是這一前沿科學計劃的重要發起國和參與國。本次任務的完成一方面將為準確評估這一區域的冰量流失和冰蓋不穩定性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對於推動後續國際合作計劃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來源:央視網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0/CXc4S4E1t5sXC2y1I0tgqLBDLtv3EEmHWCg.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