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鳴
備受關注的2024/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昨日出爐。行政長官李家超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在當前地緣政治局勢不明朗、經濟環境存在不確定性的多變環境下,財政預算案提出一系列堅定信心的實際措施,響應市民和企業的期待,鞏固復甦勢頭;同時也着眼長遠,致力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加速培育具優勢的產業、培育人才,增強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李家超特別指出:“我呼籲社會各界支持這份預算案。”
縱觀由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發表的這份財政預算案,有三個鮮明特點:固本、提質、強信心。的確是一份值得信賴、值得支持、值得肯定的預算案。
固本:鞏固傳統優勢
傳統優勢是香港的生存之本,固本之策不可少。陳茂波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有許多固本之策。
為鞏固金融優勢,特區政府推進數字金融建設,第一階段服務預計可在今年推出,將成為全球其中一個率先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為企業跨境交易進行結算的項目。此外,“數字人民幣”會在香港擴大試點範圍,市民將可便捷開立和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同時,香港將為單一家族辦公室的合資格交易提供稅務寬減;香港還與內地商討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以及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機制,等等。
為鞏固貿易優勢,香港將順應中國內地生產商產業鏈向海外延伸的趨勢,把香港建構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在諮詢服務、貿易融資、企業培訓、拓展市場上着力,拓展香港的經貿網絡,幫助本地商界打入新興市場。比如,特區政府正與沙特阿拉伯進行投資協定談判,考慮在利雅得增設經貿辦,特區政府與巴林已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並即將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為鞏固航運優勢,香港將利用港珠澳大橋帶來的便利,將香港國際機場打造成一個“機場城市”,集結商業、會展、旅遊、生活和物流等元素,成為世界級的地標。香港機管局正與東莞共同推展“海空貨物聯運”模式,並計劃在明年底前完成“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永久設施的首階段建設。
除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還有諸多傳統優勢,財政預算案聚焦做大做強傳統優勢,增加財力支持,抓住了重點,有利於穩住香港經濟大盤。
提質: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一份高質量的財政預算案,既要着眼當下,穩住經濟大盤;又要放眼長遠,提升產業競爭力。縱觀這份財政預算案,在支持新質生產力方面着墨不少。
撥款三十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算力,推動科研突破,吸引海內外人工智能專家、企業及研發項目落戶香港。
今年內推出一百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加速計劃),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資助。
撥款三十億元,推行前沿科技研究支持計劃,以配對形式支持八所資助大學,購置相關設備及進行由海內外頂尖科研人員領軍的研究項目,涵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臨床醫學與健康、基因與生物技術等領域。
推動微電子研發,今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在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合作,並利用大灣區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落實研發成果。
財政預算案還提及,下月會有十多家重點企業與引進辦簽署意向書,連同首批的三十家,預計未來數年後共會為香港帶來超過四百億元的投資和創造約一萬三千個職位。這些企業落戶香港,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到港,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以上措施表明,特區政府對香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認識透徹。香港的科研實力一流,在一些領域處於世界“領跑”“並跑”的位置,但由於種種原因,錯失了許多發展機遇。這份財政預算案在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上“乾貨滿滿”,令人看到特區政府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
強信心:回應市民關切
三年疫情期間,為緩解部分行業和市民的壓力,特區政府曾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去年是疫後第一年,有些扶持政策繼續沿用。今年是疫後第二年,是否還繼續扶持呢?市民都很關注。預算案指出,考慮到部分行業和市民仍面對經濟壓力,政府將推出寬減住宅物業差餉、非住宅物業差餉、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的措施,此舉為困難群體解燃眉之急,注入滿滿信心。
為此,李家超在昨天發表的聲明中指出,財政司司長在財政上就施政報告的措施準備了足夠資源推展各項工作。“我歡迎財政預算案提出公共財政整合計劃,穩步回復收支平衡,並在過程中充分考慮市民和企業的負擔能力。”
去年以來,香港樓市不振,坊間多有呼籲“樓市撤辣”的聲音。陳茂波在預算案公布,特區政府決定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毋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預算案回應了市民關切,給樓市注入信心。
股市下滑令投資者信心不足。財政預算案提出,為進一步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正探討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上市機制,優化交易機制,改善對投資者服務,加強市場推廣,等等。
還有,市民對連年的財政赤字十分擔憂,擔心寅吃卯糧,難以為繼。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回應:未來五年的經營賬目和非經營賬目的赤字均會按年收窄,其中經營賬目在兩年後,即2026/27年度起恢復盈餘;非經營賬目在2028/29年度恢復盈餘。倘計入發行債券所得,則政府綜合賬目只有2024/25年度錄得赤字,其後年度均錄得盈餘。
以上措施回應市民關切,給相關群體解困,也給整個市場基本面注入信心。說明政府注重傾聽不同聲音,及時採納合理建議。
李家超在聲明中還特別表示,“我深信有國家的堅實支持和香港特區社會各界的團結努力,香港一定會繼續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持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跨越當前的挑戰,再創高峰。”
2月22日至28日,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港調研。他反覆強調要堅定發展信心。特別在與本地和外國商會代表座談時,他用事實和數據證明香港強勁的核心競爭力及走向更好明天的實力和能力,指出香港的發展前景不是誰想“唱衰”就“唱衰”得到的。
當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昨天出爐,令人對香港的未來信心倍增,香港不會衰,香港必然興!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原刊於《大公報》,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9/onftsckFJ2BcNFCjXxMl7TWv1gw3bkCGOhH.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