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武昌
春節在香港過年,抽空去瀑布灣行走,路旁有幾棵含苞欲放的茶花樹,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油茶樹。家鄉的山坡上有許多油茶樹,又稱茶籽樹,它屬於常綠小喬木,枝葉繁盛。
油茶樹與茶花樹非常相似,它冬末春初開花,夏季掛果,經秋季成熟,每年的“寒露”或“霜降”時節為採摘茶籽的最佳時機。
茶籽樹渾身是寶,綠油油的樹葉和綿勁的枝條是用來熏製臘味的絕佳材料;潔白如玉的茶花,花蕊如蜜;還有飽滿多汁、粉白色的茶包;黃澄澄的茶油晶瑩剔透。
茶籽樹四季常青,冬末春初,盛開著潔白如玉的花,此時,頂著寒風前往山坡上的茶籽樹林中,別有一番滋味。淡淡清香引來群蜂飛舞,春天的雨水浸泡著茶籽樹枝頭最嫩的葉子,使其迅速膨脹起來,形成美味可口的茶包,讓人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將它吞入腹中。
油茶花的開花季節與氣候和地理位置等有很大的關係,也需要根據當地的環境因素來確定。無論是秋油茶還是春油茶,都是欣賞顏值頗高的,也是園林景觀中重要的植物之一,它的花美麗而又優雅,深得人們的讚美和喜愛。
茶籽樹粗壯的枝幹是做鐮刀鋤把的好材料,因它有極好的綿勁和韌性,不易折斷。
茶油是茶籽樹重要的一寶,寒露一過,摘茶籽的時間即到,村民提筐背簍前往山中,直達茶籽樹多的地方。樹幹高的爬上去摘,樹幹低的壓著枝兒摘。
茶籽摘回來先放置一段時間,然後拿到陽光下反覆暴曬,曬到“吡牙咧嘴”,然後把一顆顆茶籽剝開,取出裏面的肉核,送到榨油坊,將茶籽肉核倒入石碾中壓成粗粉狀,放進蒸簟裏蒸熟,再用稻草和鐵圈將其包成一個圓形的大餅,放入壓榨機的槽坑內。榨油師傅用熟練的手法進行操作,茶餅經過猛烈的撞擊,茶油順著草餅溢出來,流入油桶裡。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黃澄澄的茶油便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茶油對人們健康的益處多多,即便是榨乾了的茶油枯餅,亦可以潤髮潔衣,也是一種難得的可以除害蟲的農家肥。
如今,家鄉的老茶樹依然年年開花結果,而科技興農也早已跟進服務,培育出了新的山茶品種,新茶樹掛的果更密、更大,含油量也更多了,鄉村振興戰略在家鄉大力推進,茶油產業合作經營如火如荼,家鄉的茶油已飄向世界各地。
來源:《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