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楊宜勇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傾聽民聲、體察民情是政府正確決策的基礎。今年是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最近,我們就如何保障民生、擴大內需、強化農民多渠道增收等2024全國兩會關心的熱點問題,諮詢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最終歸結為以下六個方面。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需要不斷增長,實現與經濟增長速度相同步。
2024年,中國政府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些措施涉及就業、社會保障、教育、住房、醫療保障、消費和養老等多個方面。一應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政府須確保重點群體,如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等的就業穩定。此外,還將加強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和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以及提升教育質量,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二應完善社會保障網絡。政府應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並加快補齊農村社會福利短板,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員等特殊和困難群體的關心與關愛。三應不斷提升教育公平和教學質量。重點在義務教育階段實現“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通過教聯體、共同體、集團校等方式加強薄弱學校改進,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四應進一步促進消費和提升生活質量。商務部應推動消費持續擴大,完善市場和流通體系,激發消費潛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
以科技創新體現穩中求進,不斷鞏固長期向好的新質生產力基礎。
2024年,政府應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面激發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一應大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結合。科技創新被視為推動產業創新的關鍵因素。通過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發展,中國希望催生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從而提升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水平。二應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其中涉及到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並涉及到對一些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的聯合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應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中國應重點構建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優化組織模式和利益共享機制,以推動科技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應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這其中包括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工業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及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撐工業化。新型工業化將強調製造強國,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及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提升。五要加強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保障。探索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及建立健全科技產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
繼續擴大內需,堅持穩字當頭鞏固穩定基石。
2024年,中國政府為擴大內需,應該實施多項措施以增強消費動力和優化消費條件。一應促進消費恢復和擴大。中國政府應採取多種措施促進消費的持續恢復和擴大,以支持國民經濟的回升。通過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二應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市場准入。按照國務院要求,進一步開放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配售電、國防科技等領域,市場准入對各類投資主體要一視同仁,鼓勵民間投資進入。三應優化消費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需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並優化消費環境。這其中包括鞏固居民增收的微觀基礎,增加家庭的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多渠道改善市場和就業預期。四應突出重點發展領域。政府應聚焦健康消費、綠色智能消費、數字消費等潛力較大的領域。同時,加快推動消費供給升級,推進消費品品質革命,探索建立質量追溯管理體系專門認證制度,促進國貨品質提升和規範發展。五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中國政府應該通過強化宏觀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
穩住“三農”基本盤,強化農民多渠道增收的舉措。
2024年,中國政府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堅持不懈地抓好“三農”工作,即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一應鞏固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生產。政府應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以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此外,還將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並優先在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二應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政府應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在種子創新和生物技術方面,以加快種質資源數字化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融合。三應防止返貧和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政府應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提高產業和就業幫扶實效,推動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此外,還將重點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四應完善鄉村建設和治理。通過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增強鄉村規劃引領效能,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4年,中國政府應通過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來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應加大創新要素配置改革。科技創新被視為推動產業創新和國際競爭的關鍵因素。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特別是在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上,以及促進科技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二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旨在提升其核心功能和競爭力,同時確保國有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的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這包括完善國有經濟管理體系和提高國有資本的產業引領功能。三應優化營商環境和市場體系。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以此來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四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財稅體制的改革旨在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包括對“硬科技”企業的支持和服務,以及改進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和服務。五應完善金融體制改革。金融體制的改革旨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六應加強對外開放和全球合作。對外開放領域將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和制度層面,強調自主、安全和大國責任。這包括推進商品市場、要素市場、服務市場、信息數據市場的開放,以及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實現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全面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4年,中國政府應通過多項措施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以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應促進城鄉區域政策的深度協調配合。加強城鄉區域政策與財政、就業、產業、科技、環保等其他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二應持續優化區域投資結構。政府應把握投資需求與方向,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信心、預期和潛力動力。投資將重點圍繞區域重大戰略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布局推進重大投資建設項目。三應促進城鄉規劃建設的一體化。政府應促進都市圈和城市群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一體化投資建設,推進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四應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結合。政府強調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五應優化區域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政府應該優化利用外資布局,積極挖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吸引外資潛力,引導有條件地方加大力度面向國際招商引資,積極推動外資項目落地,同時持續推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貿易促進平台建設。
(作者係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3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3/OXXRplm0Pe2UFyYs9uRAfnAo4tnZr5E9yQy.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北京 楊宜勇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傾聽民聲、體察民情是政府正確決策的基礎。今年是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最近,我們就如何保障民生、擴大內需、強化農民多渠道增收等2024全國兩會關心的熱點問題,諮詢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最終歸結為以下六個方面。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需要不斷增長,實現與經濟增長速度相同步。
2024年,中國政府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些措施涉及就業、社會保障、教育、住房、醫療保障、消費和養老等多個方面。一應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政府須確保重點群體,如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等的就業穩定。此外,還將加強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和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以及提升教育質量,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二應完善社會保障網絡。政府應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並加快補齊農村社會福利短板,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員等特殊和困難群體的關心與關愛。三應不斷提升教育公平和教學質量。重點在義務教育階段實現“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通過教聯體、共同體、集團校等方式加強薄弱學校改進,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四應進一步促進消費和提升生活質量。商務部應推動消費持續擴大,完善市場和流通體系,激發消費潛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
以科技創新體現穩中求進,不斷鞏固長期向好的新質生產力基礎。
2024年,政府應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面激發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一應大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結合。科技創新被視為推動產業創新的關鍵因素。通過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發展,中國希望催生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從而提升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水平。二應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其中涉及到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並涉及到對一些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的聯合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應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中國應重點構建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優化組織模式和利益共享機制,以推動科技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應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這其中包括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工業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及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撐工業化。新型工業化將強調製造強國,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及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提升。五要加強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保障。探索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及建立健全科技產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
繼續擴大內需,堅持穩字當頭鞏固穩定基石。
2024年,中國政府為擴大內需,應該實施多項措施以增強消費動力和優化消費條件。一應促進消費恢復和擴大。中國政府應採取多種措施促進消費的持續恢復和擴大,以支持國民經濟的回升。通過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二應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市場准入。按照國務院要求,進一步開放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配售電、國防科技等領域,市場准入對各類投資主體要一視同仁,鼓勵民間投資進入。三應優化消費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需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並優化消費環境。這其中包括鞏固居民增收的微觀基礎,增加家庭的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多渠道改善市場和就業預期。四應突出重點發展領域。政府應聚焦健康消費、綠色智能消費、數字消費等潛力較大的領域。同時,加快推動消費供給升級,推進消費品品質革命,探索建立質量追溯管理體系專門認證制度,促進國貨品質提升和規範發展。五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中國政府應該通過強化宏觀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
穩住“三農”基本盤,強化農民多渠道增收的舉措。
2024年,中國政府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堅持不懈地抓好“三農”工作,即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一應鞏固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生產。政府應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以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此外,還將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並優先在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二應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政府應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在種子創新和生物技術方面,以加快種質資源數字化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融合。三應防止返貧和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政府應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提高產業和就業幫扶實效,推動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此外,還將重點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四應完善鄉村建設和治理。通過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增強鄉村規劃引領效能,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4年,中國政府應通過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來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應加大創新要素配置改革。科技創新被視為推動產業創新和國際競爭的關鍵因素。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特別是在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上,以及促進科技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二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旨在提升其核心功能和競爭力,同時確保國有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的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這包括完善國有經濟管理體系和提高國有資本的產業引領功能。三應優化營商環境和市場體系。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以此來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四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財稅體制的改革旨在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包括對“硬科技”企業的支持和服務,以及改進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和服務。五應完善金融體制改革。金融體制的改革旨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六應加強對外開放和全球合作。對外開放領域將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和制度層面,強調自主、安全和大國責任。這包括推進商品市場、要素市場、服務市場、信息數據市場的開放,以及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實現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全面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4年,中國政府應通過多項措施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以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應促進城鄉區域政策的深度協調配合。加強城鄉區域政策與財政、就業、產業、科技、環保等其他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二應持續優化區域投資結構。政府應把握投資需求與方向,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信心、預期和潛力動力。投資將重點圍繞區域重大戰略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布局推進重大投資建設項目。三應促進城鄉規劃建設的一體化。政府應促進都市圈和城市群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一體化投資建設,推進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四應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結合。政府強調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五應優化區域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政府應該優化利用外資布局,積極挖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吸引外資潛力,引導有條件地方加大力度面向國際招商引資,積極推動外資項目落地,同時持續推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貿易促進平台建設。
(作者係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3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3/OXXRplm0Pe2UFyYs9uRAfnAo4tnZr5E9yQ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