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李慧琼
2023年,香港經歷了不尋常的一年。在國家的支援下,香港告別了三年疫情的困擾,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順利完成了第七屆區議會選舉,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各城市的合作日益緊密,2023年施政報告中有多項政策創新完善了兩地政策的銜接。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我提交了有關經濟發展、綠色環保、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兩地民生對接等建議,為香港和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發揮香港金融中心優勢
助力建設金融強國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現時國家有上海、深圳、香港等多個金融中心城市,若能將其金融特點、功能進行整合,相信能發揮出更大作用。為此,我提交了《關於推動香港、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場發展,建立更具規模的金融中心配合國家長遠發展的建議》。
此建議的重點是充分發揮上海、香港和深圳三個金融中心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整合金融資源,建立更具規模的金融中心。建議先從股票市場入手,挑選100至200家現時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優質公司到香港發行H股,讓海外資金可以直接投資,增強股份的流通性。倘若香港股票市場的優質公司數目增加,在香港發行的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可以更加豐富,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同時,亦建議挑選50至100家現時只在香港上市的優質公司到上海或深圳發行新股,讓內地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這些公司,令內地金融產品更多元化,活躍投資市場。由此亦能激活三個金融市場的上市活動,提升融資額。
打造綠色循環經濟圈
推動建設“無廢”大灣區
中央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也要求大灣區各市致力共建美麗灣區,探索開展“無廢”灣區建設。
本次我帶來了《關於建設大灣區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的建議》。在提出此建議之前,我到珠海、江門等城市進行調研,考察了這些城市的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包括焚燒設備、惰性原料處理等,並與這些城市相關部門探討如何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經過深入考察調研,我在建議中提出:為儘快開展“無廢”灣區建設,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可共同探討構建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例如,珠海、江門等城市既有合作意向也有土地空間,可以協助大灣區其他城市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建議大灣區城市探討共同投資、合作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問題。同時,利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構建的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著力發展電動車電池回收,汽車、船隻拆卸等可循環再造產業,服務整個大灣區。除綠色產業外,大灣區以及廣東省其他城市,包括珠海、江門、東莞、佛山、南海等,都有相對較充裕的土地空間,亦願意與香港共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議可設立專班就相關議題作研究。
促進社會各界同心協力
對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已於2024年1月1日起實施。為推動香港愛國主義教育,提升社會各界的國家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特區政府努力建立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對接,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特區政府還將於今年設立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和抗戰歷史,提升廣大香港市民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熱情。
為了更豐富《愛國主義教育法》精神在港落實的內容,本次我提出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港落實的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增加駐港部隊軍營在重大節日的開放次數,例如“七一”香港回歸紀念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邀請駐港部隊為香港中小學生進行軍隊歷史等方面解說培訓;讓更多特區公務員、社團領袖等到內地實習,建議國家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幹部培訓機構與特區公務員學院合作,在保障資訊安全的情況下,開設更多網絡課程,並列入公務員學院課程,讓更多新入職的公務員都有接受內地相關培訓的機會。
今年時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期望國家再次向香港贈送大熊貓,這將會為其賦予深厚的意義,其代表著國家與特區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有著血濃於水的情懷。
推動兩地民生相通
協助長者“老有所養、葉落歸根”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大灣區內地城市正逐漸成為許多香港長者養老的首選之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多次提到養老問題,強調要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2023年6月,廣東省民政廳、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相關負責人分別代表粵港兩地共同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粵港兩地養老合作的備忘錄》,進一步推動粵港兩地養老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與優勢互補,提升兩地長者生活品質。
為推動兩地民生相通,本次我帶來了《關於完善港人在大灣區安老服務的建議》。首先,應積極擴大香港“長者醫療劵”在內地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認可醫院、診所、健康服務中心;適用範圍也擴大至住院服務及日間手術等,使居於內地的港人長者毋須返港,也可以獲得基本醫療服務。其次,擴大“港澳藥械通”適用的藥物和醫療器械目錄,並逐步將有關安排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再次,進一步完善個人醫療病歷涵蓋的“雙向互通”範圍,包括研究互通放射影像、化驗結果等,以方便大灣區安老就醫。最後,將“允許香港居民在內地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繼續擴大,探討建立兩地實報實銷機制,以減輕長者醫療負擔,通過兩地政府共同合作向市民解說跨境安老政策。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9/OiCk5V9A1ksalV90O02IPyAqqZxpc1Vp1jo.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李慧琼
2023年,香港經歷了不尋常的一年。在國家的支援下,香港告別了三年疫情的困擾,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順利完成了第七屆區議會選舉,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各城市的合作日益緊密,2023年施政報告中有多項政策創新完善了兩地政策的銜接。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我提交了有關經濟發展、綠色環保、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兩地民生對接等建議,為香港和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發揮香港金融中心優勢
助力建設金融強國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現時國家有上海、深圳、香港等多個金融中心城市,若能將其金融特點、功能進行整合,相信能發揮出更大作用。為此,我提交了《關於推動香港、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場發展,建立更具規模的金融中心配合國家長遠發展的建議》。
此建議的重點是充分發揮上海、香港和深圳三個金融中心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整合金融資源,建立更具規模的金融中心。建議先從股票市場入手,挑選100至200家現時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優質公司到香港發行H股,讓海外資金可以直接投資,增強股份的流通性。倘若香港股票市場的優質公司數目增加,在香港發行的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可以更加豐富,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同時,亦建議挑選50至100家現時只在香港上市的優質公司到上海或深圳發行新股,讓內地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這些公司,令內地金融產品更多元化,活躍投資市場。由此亦能激活三個金融市場的上市活動,提升融資額。
打造綠色循環經濟圈
推動建設“無廢”大灣區
中央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也要求大灣區各市致力共建美麗灣區,探索開展“無廢”灣區建設。
本次我帶來了《關於建設大灣區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的建議》。在提出此建議之前,我到珠海、江門等城市進行調研,考察了這些城市的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包括焚燒設備、惰性原料處理等,並與這些城市相關部門探討如何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經過深入考察調研,我在建議中提出:為儘快開展“無廢”灣區建設,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可共同探討構建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例如,珠海、江門等城市既有合作意向也有土地空間,可以協助大灣區其他城市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建議大灣區城市探討共同投資、合作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問題。同時,利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構建的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著力發展電動車電池回收,汽車、船隻拆卸等可循環再造產業,服務整個大灣區。除綠色產業外,大灣區以及廣東省其他城市,包括珠海、江門、東莞、佛山、南海等,都有相對較充裕的土地空間,亦願意與香港共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議可設立專班就相關議題作研究。
促進社會各界同心協力
對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已於2024年1月1日起實施。為推動香港愛國主義教育,提升社會各界的國家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特區政府努力建立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對接,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特區政府還將於今年設立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和抗戰歷史,提升廣大香港市民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熱情。
為了更豐富《愛國主義教育法》精神在港落實的內容,本次我提出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港落實的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增加駐港部隊軍營在重大節日的開放次數,例如“七一”香港回歸紀念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邀請駐港部隊為香港中小學生進行軍隊歷史等方面解說培訓;讓更多特區公務員、社團領袖等到內地實習,建議國家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幹部培訓機構與特區公務員學院合作,在保障資訊安全的情況下,開設更多網絡課程,並列入公務員學院課程,讓更多新入職的公務員都有接受內地相關培訓的機會。
今年時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期望國家再次向香港贈送大熊貓,這將會為其賦予深厚的意義,其代表著國家與特區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有著血濃於水的情懷。
推動兩地民生相通
協助長者“老有所養、葉落歸根”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大灣區內地城市正逐漸成為許多香港長者養老的首選之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多次提到養老問題,強調要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2023年6月,廣東省民政廳、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相關負責人分別代表粵港兩地共同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粵港兩地養老合作的備忘錄》,進一步推動粵港兩地養老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與優勢互補,提升兩地長者生活品質。
為推動兩地民生相通,本次我帶來了《關於完善港人在大灣區安老服務的建議》。首先,應積極擴大香港“長者醫療劵”在內地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認可醫院、診所、健康服務中心;適用範圍也擴大至住院服務及日間手術等,使居於內地的港人長者毋須返港,也可以獲得基本醫療服務。其次,擴大“港澳藥械通”適用的藥物和醫療器械目錄,並逐步將有關安排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再次,進一步完善個人醫療病歷涵蓋的“雙向互通”範圍,包括研究互通放射影像、化驗結果等,以方便大灣區安老就醫。最後,將“允許香港居民在內地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繼續擴大,探討建立兩地實報實銷機制,以減輕長者醫療負擔,通過兩地政府共同合作向市民解說跨境安老政策。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2/29/OiCk5V9A1ksalV90O02IPyAqqZxpc1Vp1j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