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趙欣
陳文洲,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他長期致力於推動粵港兩地互融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言獻策;他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之美;他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守護愛國愛港精神薪火相傳,竭誠心力促“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獻策大灣區發展
努力推動“心聯通”
記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至今已五周年,這五年來,大灣區各領域發展呈現出了加速態勢。針對大灣區發展,請問您目前有哪些關注的議題?
陳文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去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為大灣區賦予了新定位——使之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一直以來,大灣區發展都是我關注的重中之重。
灣區融合發展,從“硬聯通”到“軟聯通”,目標更是要達至“心聯通”。作為廣東省政協常委,在2024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我提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大局》提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以文化連結人心、促進融合,是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灣區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大灣區科技協同發展更是未來趨勢,我聯合其他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的建議》。首先,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聯盟,鼓勵並支持高校間合作;其次,推動粵港澳科研經費互通,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等優勢學科;第三,構建三地高水平大學信息交流合作平台,促進高層次人才流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第四,建立完善大灣區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大灣區內教育互通是我的另一件心頭大事。疫情之前,數萬在粵港籍學童每日“起早摸黑”跨境求學,實屬不易。為了讓更多跨境學童獲得與內地學童同樣接受教育的權利,我堅持連續五年遞交相關提案,終獲教育部門通過。自2017年起,深圳市教育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指引對港人子女入學已作出進一步說明,2019年開始,符合條件的珠三角九市港澳居民可以憑其港澳居民居住證為子女申請入學。兩地在教育方面聯繫愈加密切,將吸引愈多港人“無後顧之憂”前往灣區就業、置業。
深化深港聯繫,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亦不容忽視。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實現香港與深圳的雙城融合,更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打造粵港兩地新增長極,全力推動兩地在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協同合作。
記者:香港特區第七屆區議會選舉成功舉行,作為北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請談談您的體會。
陳文洲:2023年12月10日的區議會選舉是特區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及重塑區議會後的第一次全港性大型選舉,是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最後一公里,是完善地區治理的最新實踐。新制度下,區議會能夠回歸基本法規定的職能定位,切實發揮“諮政輔政”的積極作用,成為幫助特區政府聽民聲、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的通道和連接特區政府與基層民眾的紐帶。相信新一屆當選的區議員在香港良政善治中能擔當重任,扎實開展地區工作,通力合作,積極推動社區共融發展。
關注文化傳承
厚植家國情懷
記者:您在多場合提及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您為何如此關注文化傳承?具體我們該如何做?
陳文洲:提及中華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到我的引路人學術泰斗饒宗頤先生。在饒公百歲時,我曾陪同他參與眾多文化推廣活動,他始終致力於推動中外文化藝術發展,讓世人了解中國文化,說好中國故事。他給予我的啟發不計其數。
習近平主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個民族的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在我看來,只有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基礎,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才能展現恢弘氣象,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才能得到極大增強,煥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要弘揚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我們要遵循“了解——認同——傳播”三步策略來實踐。了解是基礎,要深入學習研究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歷史演變,多層面探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認同是關鍵,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要培養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內化為個人的文化自信;傳播是使命,我們要積極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包括利用國際交流平台、數字媒體等多渠道來推廣中華文化,亦要倡導教育每一位中華兒女成為文化使者,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以言行傳播中華文化之美。
記者: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小組”,請您談談青少年愛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加強?
陳文洲:去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將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全方位推動國民教育。這一消息令我感到極大振奮與欣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於加強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青少年思想活躍,正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多途徑教育幫助其深化對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和意義的理解,培養其思想和價值上的共識,養成積極的愛國主義行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熱愛祖國。
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是最重要的一環。要培養出真正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接班人,必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愛國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勠力培育具有深厚愛國情懷的新一代。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希望和棟樑,也是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力量。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已進入新時代,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中去。
把握新征程“大好時機”
香港明天更美好
記者: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將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中心,香港的角色將越發重要。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您認為香港應如何做?
陳文洲:二十大報告清晰擘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式方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5年是實現這一宏偉藍圖的開局起步時期,香港應積極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同時為香港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如今,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國家的首要目標。有質量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創新這一重要動力。香港擁有全球頂尖的科研人才、活躍的金融市場、豐富的製造業經驗、專業的配套服務。如何將這些優勢更好地與內地,特別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對接,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這一宏偉目標實現新的突破,才是真正地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而在此過程中,香港再工業化、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等新發展目標與規劃,亦將被注入強勁的新動力。
其次,香港可充分發揮自身“超級聯繫人”角色,服務內地企業走出國門,尋求更大發展。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香港在對外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走出去”經驗,在眾多沿線國家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建立了堅實的合作關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展開,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嘗試走出國門,前往沿線國家謀求更大發展,香港便可在專業服務、資金融通、聯繫兩地等方面,協助內地與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更緊密的交流合作,做好“內外循環”交點的重要角色。
第三,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應承擔起講好中國發展故事的責任。近年來,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驕人成就,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升。當中諸多成功經驗都能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而香港作為國家的窗口,應藉助自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取得巨大發展機遇的實際例子,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更好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助力其現代化過程。與此同時,香港亦能更好了解當地需求,從而充分發揮聯繫角色,對接內地。
香港好,國家才會好,國家好,香港才會更好。在國家邁向奮進新征程,奮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之際,香港應把握“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為自身發展帶來新動能,更是為國家實現偉大復興作出貢獻。願香港能竭盡所能,奮力譜寫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香港篇章。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4/s6pu9UpyCAcu4kvOHa61Y7rxqh4354SL5qX.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 本刊記者 趙欣
陳文洲,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他長期致力於推動粵港兩地互融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言獻策;他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之美;他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守護愛國愛港精神薪火相傳,竭誠心力促“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獻策大灣區發展
努力推動“心聯通”
記者:《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至今已五周年,這五年來,大灣區各領域發展呈現出了加速態勢。針對大灣區發展,請問您目前有哪些關注的議題?
陳文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去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為大灣區賦予了新定位——使之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一直以來,大灣區發展都是我關注的重中之重。
灣區融合發展,從“硬聯通”到“軟聯通”,目標更是要達至“心聯通”。作為廣東省政協常委,在2024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我提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大局》提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以文化連結人心、促進融合,是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灣區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大灣區科技協同發展更是未來趨勢,我聯合其他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的建議》。首先,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聯盟,鼓勵並支持高校間合作;其次,推動粵港澳科研經費互通,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等優勢學科;第三,構建三地高水平大學信息交流合作平台,促進高層次人才流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第四,建立完善大灣區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大灣區內教育互通是我的另一件心頭大事。疫情之前,數萬在粵港籍學童每日“起早摸黑”跨境求學,實屬不易。為了讓更多跨境學童獲得與內地學童同樣接受教育的權利,我堅持連續五年遞交相關提案,終獲教育部門通過。自2017年起,深圳市教育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指引對港人子女入學已作出進一步說明,2019年開始,符合條件的珠三角九市港澳居民可以憑其港澳居民居住證為子女申請入學。兩地在教育方面聯繫愈加密切,將吸引愈多港人“無後顧之憂”前往灣區就業、置業。
深化深港聯繫,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亦不容忽視。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實現香港與深圳的雙城融合,更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打造粵港兩地新增長極,全力推動兩地在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協同合作。
記者:香港特區第七屆區議會選舉成功舉行,作為北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請談談您的體會。
陳文洲:2023年12月10日的區議會選舉是特區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及重塑區議會後的第一次全港性大型選舉,是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最後一公里,是完善地區治理的最新實踐。新制度下,區議會能夠回歸基本法規定的職能定位,切實發揮“諮政輔政”的積極作用,成為幫助特區政府聽民聲、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的通道和連接特區政府與基層民眾的紐帶。相信新一屆當選的區議員在香港良政善治中能擔當重任,扎實開展地區工作,通力合作,積極推動社區共融發展。
關注文化傳承
厚植家國情懷
記者:您在多場合提及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您為何如此關注文化傳承?具體我們該如何做?
陳文洲:提及中華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到我的引路人學術泰斗饒宗頤先生。在饒公百歲時,我曾陪同他參與眾多文化推廣活動,他始終致力於推動中外文化藝術發展,讓世人了解中國文化,說好中國故事。他給予我的啟發不計其數。
習近平主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個民族的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在我看來,只有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基礎,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才能展現恢弘氣象,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才能得到極大增強,煥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要弘揚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我們要遵循“了解——認同——傳播”三步策略來實踐。了解是基礎,要深入學習研究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歷史演變,多層面探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認同是關鍵,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要培養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內化為個人的文化自信;傳播是使命,我們要積極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包括利用國際交流平台、數字媒體等多渠道來推廣中華文化,亦要倡導教育每一位中華兒女成為文化使者,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以言行傳播中華文化之美。
記者: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小組”,請您談談青少年愛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加強?
陳文洲:去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將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小組”,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全方位推動國民教育。這一消息令我感到極大振奮與欣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於加強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青少年思想活躍,正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多途徑教育幫助其深化對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和意義的理解,培養其思想和價值上的共識,養成積極的愛國主義行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熱愛祖國。
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是最重要的一環。要培養出真正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接班人,必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愛國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勠力培育具有深厚愛國情懷的新一代。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希望和棟樑,也是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力量。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已進入新時代,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中去。
把握新征程“大好時機”
香港明天更美好
記者: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將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中心,香港的角色將越發重要。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您認為香港應如何做?
陳文洲:二十大報告清晰擘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式方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5年是實現這一宏偉藍圖的開局起步時期,香港應積極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同時為香港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如今,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國家的首要目標。有質量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創新這一重要動力。香港擁有全球頂尖的科研人才、活躍的金融市場、豐富的製造業經驗、專業的配套服務。如何將這些優勢更好地與內地,特別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對接,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這一宏偉目標實現新的突破,才是真正地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而在此過程中,香港再工業化、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等新發展目標與規劃,亦將被注入強勁的新動力。
其次,香港可充分發揮自身“超級聯繫人”角色,服務內地企業走出國門,尋求更大發展。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香港在對外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走出去”經驗,在眾多沿線國家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建立了堅實的合作關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展開,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嘗試走出國門,前往沿線國家謀求更大發展,香港便可在專業服務、資金融通、聯繫兩地等方面,協助內地與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更緊密的交流合作,做好“內外循環”交點的重要角色。
第三,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應承擔起講好中國發展故事的責任。近年來,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驕人成就,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升。當中諸多成功經驗都能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而香港作為國家的窗口,應藉助自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取得巨大發展機遇的實際例子,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更好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助力其現代化過程。與此同時,香港亦能更好了解當地需求,從而充分發揮聯繫角色,對接內地。
香港好,國家才會好,國家好,香港才會更好。在國家邁向奮進新征程,奮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之際,香港應把握“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為自身發展帶來新動能,更是為國家實現偉大復興作出貢獻。願香港能竭盡所能,奮力譜寫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香港篇章。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4/s6pu9UpyCAcu4kvOHa61Y7rxqh4354SL5q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