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8日發表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筆者歡迎財爺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財政預算策略。財爺在政府面對過千億元財政赤字的情況之下,仍適當地投資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為香港未來經濟鋪路,實不容易。《財政預算案》包含多項創科投資計劃,筆者特別支持政府大力推動“綠色未來”、“數碼經濟”及“國際創科中心”發展。
繼續投資創科為未來鋪路
《財政預算案》設有專章(第105-128段)提出多項引領香港穩步實現“國際創科中心”願景的重點措施。當中在支援創科生態鏈的上游方面,政府將:
- 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3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去善用AI超算中心的算力、加強網絡及數據安全,以及進行推廣教育等工作(見第109段);
- 在今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專注進行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見第111段);
- 從已宣布預留用作支持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發展”的100億元基金中,撥出60億元用作資助本地大學設立跨院校、跨學科的生命健康研發院(見第113段);
- 另外從基金撥出20億元支持“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進駐落馬洲河套區,以及2億元在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為生命健康科技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加速計劃等支援;這些措施有助“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InnoLife Healthtech Hub)(見第123段)。
在中游方面,《財政預算案》着力推動創科產業發展,科技研發和轉化。政府將已預留30億元推行“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以配對形式支持8間政府資助大學設立研究設施及進行由海內外頂尖科研人員領軍的項目(第126段);並且向每間資助大學的“技術轉移處 提供每年不超過1,600萬元資助(第127段)。
在下游支援方面,《財政預算案》建議促進“新型工業化”,強調以訊息化帶動工業,並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推動企業邁向智能生產。就此,政府將於今年內推出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以1(政府):2(公司)的配對形式,向每間在港投資不少於2億元的企業提供最多2億元的資助(見第119段)。再者,參與“加速計劃”的企業可在“研究人才庫”計劃下獲資助聘用研究人才,以及在“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以先導形式,聘用小量非本地技術人員,以提速在港建立及營運先進製造設施(見第120段)。
加緊與產學研界合作
總體而言,《財政預算案》之創科篇十分務實,緊貼《香港創科發展藍圖》的規劃。然而,當中所建議措施的成效,還有待具體落實細節的出台。以30億元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為例:《財政預算案》並沒有提及詳情,只建議讓申請者(例如大學)主導AI超算中心的運用而已。這種由下而上(Bottom-up)的執行方法較適宜鼓勵創新。且看另一經濟體,新加坡於2月16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示政府在未來5年內將投資超過10億坡元(約58.15億港元),大規模推動AI領域發展,當中包括AI計算、先進晶片、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方面。這做法由上而下(Top-down),政府主導,配合整體發展,有助落實新加坡去年底推出的“國家人工智能策略2.0J(NAIS2.0)。理論上,兩個方法均各有所長,而在實際執行時政府雖然會有主有次,但都會兩者並行使用,優勢互補。因此,為配合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全速推動香港拼經濟、拼發展”的大原則,筆者建議政府制訂“香港人工智能策略”(HKAIS),加緊與產學研界合作,“堅定信心、把握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 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