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5日10時23分
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
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時天氣回暖,春雷乍動,陽氣漸升,萬物躍動。
驚蟄是二四節氣中唯一一個以昆蟲習性命名的節氣。冬天的時候,昆蟲與小動物開始冬眠,古人稱之為“蟄”。驚蟄到來時,地面氣溫回升,空中春雷萌動,於是冬天蟄伏的昆蟲、小動物們紛紛結束冬眠醒來。古人以為它們是被雷震醒的,於是稱之為“啟蟄”。西漢時,因漢景帝名為“啟”,人們為了避諱,將“啟蟄”改為“驚蟄”,沿用至今。
【驚蟄三候】
驚蟄有三候:一侯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鳩。
紫荊雜誌新媒體AIGC創意海報
紫荊雜誌新媒體AIGC創意海報
紫荊雜誌新媒體AIGC創意海報【驚蟄關鍵詞:“春耕”】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驚蟄時節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此時雨量有限,為了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防範春旱非常重要。
3月2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北冷鄉農民在田間進行噴灌作業。
3月3日,村民在貴州省開陽縣禾豐鄉馬頭村田間勞作(無人機照片)。
3月3日,農戶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顧高鎮申俞村羊肚菌種植基地採摘羊肚菌。
3月3日,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農民在麥田裡勞作。
3月3日,四川省華鎣市永興鎮馬架坪村農民用旋耕機耕整農田。
3月3日,在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農戶在茭白田裏勞作(無人機照片)。
3月3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埠頭鎮中藥材種植戶在貝母田間忙碌(無人機照片)。【香港驚蟄習俗:“打小人”】
古代農業社會,昆蟲出現會導致糧食減產,此農民會用鞋打昆蟲,後來流傳到香港成為了“打小人”的習俗。
在香港,“小人”是指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人,亦可比喻霉氣和惡運。傳統觀念認為,當小人近身時,貴人便會遠去。如果小人避無可避,唯有將之化解,使其不再興風作浪,而“打小人”便是驅走身邊不如意之事,轉行好運。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因此,不少人若感到事業不如意、經常被人針對、別人欠債未還、身體染病,都會訴諸打小人這種方式,期望有所改變。
軒尼詩道下的灣仔鵝頸橋橋底是著名的“打小人”熱門地點,每年三月初的驚蟄時最熱鬧,人潮把橋底擠得水洩不通,民眾按習俗來光顧“拜神婆”(又稱“小人婆”)打小人,也有遊客慕名觀看這項被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儀式活動。

“打者”大部分為年邁的老婆婆,每打一次小人,收費大約50港幣。
“打小人”六步驟:
一、奉神
用香燭供奉天地神明,呈報小人姓名。
鵝頸橋打小人之“奉神”二、稟告
將委託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等寫在符上,或特定小人姓名等。
三、 “打小人”
拜神婆念念有詞“打你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掟唞……”,並用力拍打兩張小人紙,直至毀掉成紙碎。
來源:《大公報》四、祭白虎
紙碎放入黃色的紙老虎內,再象徵式放入麒麟口中,最後將紙製白虎燒掉。
五、進寶
將“招財進寶”金銀紙等焚化供奉鬼神,有助增旺委託人的財運、桃花運等。
六、銅錢易卦
擲出聖杯象徵儀式完成,最後小人婆根據卦象相贈兩句。全程歷時10分鐘左右。
(各檔主做法未必完全相同,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去親身感受一下)

蟄久者 飛必高
厚積薄發就在此刻
蟄伏已久的你 準備好一鳴驚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