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紫荊專稿】凌友詩:呼籲國家重視“群、敬”素質教育
文| 全國人大代表 凌友詩
習近平主席重視立德樹人,叮嚀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教導孩子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勞具綱領作用,教育部門在構建課標制定和課程教材改革相關模型時,學科是橫軸,五育則常常作為模型的縱軸。
新中國五育思想的演進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1957年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十分關注德、智、體,其後經1982年《憲法》確立。1999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德、智、體、美”。2015年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下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又特別呼籲加入勞動教育,故內地的五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勞動教育最為精到。在近年全世界的教育幾乎都脫離勞動的時候,勞動教育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獨特之處,是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地方。
恢復群育,刻不容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作為素質教育方針的“五育”,宜根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而有所增補。
首先是不能忽視群育。近年青少年個人主義日盛,拿著手機鎮日足不出戶,病態叢生。在此社會背景下,群育刻不容緩。人是群居的動物,人只有在群體中,才能產生是非黑白和道德責任的觀念。其次群體教育符合馬克思主義,習主席提出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也源自於群體意識。此外,中國人的倫理是群體倫理。恢復群育也就是恢復固有人倫,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敬育是眾德之母,文化之基
“德、智、體、美”源於西方,我們必須有一項素質教育全然從傳統文化出發。這就非“敬”一字莫屬。《禮記》開篇《曲禮》的第一句,是“毋不敬”。敬畏、誠敬、恭敬的態度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義,是所有美德的基礎,唯東方文化所獨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誠信、愛國與敬有關,對自己的職業、行業、事業要專注,成就工匠精神。愛國精神也需用誠敬去培養。
因此本人建議,在原來“五育”之中加上符合社會主義宗旨、體現中華文化倫理特質的“群育”,並加上中國人格修養所獨有的“敬育”,而成“德、智、體、群、敬、美、勞”七育,將使我國素質教育方針更趨完整,這也是對治時代之弊,培養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必須的措施。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3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5/0ogI7CNDDCKZ8RNJ9BzHazW54uWnAHzG2ZJ.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