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斌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3月5日北京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把文化產業國際發展的當前任務確定為“培育文化產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只有在國際文化市場中占有優勢地位,才能夠在國際合作中取得主動權並在競爭中勝出。”在京出席“两会”的全國政協委員張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此之外,他認為應從三方面發力:
一是加快構建國際文化產業交流的長效機制。國際文化產業交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文化產業交流機制的完善和渠道的拓展。當前應加快構建更多跨區域、跨國界、跨領域的文化產業合作多邊機制,加強與全球文化領域專業國際組織的聯系對接,提高參與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全球產業資源調配能力和貿易規則平衡能力。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目前已與南美十國、印尼、希臘、澳大利亞等國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文化合作機制,開展了中希文化產業論壇、巴西中國文化周、“絲綢之路·創新之路主題展”等系列活動,組織中國文化代表團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南美文化產業博覽會、蒙特利爾遊戲峰會等國際知名展會,推動更多的中國優秀文化企業參與國際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推動成立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利用香港平臺的信息和資金優勢幫助中國優秀文化企業提高跨國經營水平和能力,增強其進入國際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二是以數字文化提升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黨中央、國務院對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已作出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大把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作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由數字產品、數字服務、數字技術和數據信息為標的物的數字文化產業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強,中國是全球數字經濟第二大國,在數字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字節跳動、閱文集團、愛奇藝、米哈遊等企業不斷布局全球性內容生態,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與資本實力,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數字內容企業。據統計,以在線影視、網絡遊戲、短視頻等業態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品已經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這些數字文化形態深受全球年輕人喜愛,提升了不同地區民眾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接受度。我們應充分發揮豐富文化資源優勢和數字文化產業競爭力,積極布局全球文化產業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搶占全球文化產業主導權。
三是拓展文化貿易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引領企業開拓海外文化市場。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境內外重要國際性文化展會。與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開展經營、管理、技術等人員的交流互訪,多渠道吸引國外優秀創意人才來華創新創業。鼓勵企業運用跨境電商等新模式新渠道拓展海外市場。發揮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行業協會的作用,拓展對外文化貿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