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灣區“軟銜接”何以化“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五周年。五年間,大灣區推進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逐步完善,政策層面亦持續發力,為規則制度“軟銜接”打下基礎。粵港澳三地如何將“制度之異”轉為“制度之利”?答案在於深化規則對接、機制銜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偉祿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林曉輝表示,要在聯通金融市場、優化營商環境、改善民生就業上發力。近年來,“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利率“互換通”在大灣區落地,區域金融融合發展加速。
“資金更好流通,市場就更為聯通。”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告訴記者,上述舉措提升了大灣區金融市場聯通效率和一體化程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葉兆佳指出,要注重區域金融監管協調,可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探索趨同監管制度的試驗田,在管控風險的同時,做創新嘗試。去年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發布,給出大灣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施工圖”和“時間表”。“法治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保障。”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邱庭彪認為,要想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完善國際商事審判、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是當務之急。他建議,三地簽署民商事司法協助協議,促進相關法規制度協同。今年2月,第二批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公布,在首批25個領域、110項標準的基礎上增加7個領域、73項標準。
“隨着各項標準銜接聯通,我身邊越來越多青年朋友看好大灣區發展前景,已到深圳等廣東城市創業、就業。”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啓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榮星如是說。在資格互認方面,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外集團董事長顏建國介紹,自2019年橫琴發布建築領域港澳企業和人員資格認可規定以來,在橫琴、前海、南沙等城市執業備案的港澳專業人士不斷增加,“大家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大灣區生活的積極性更高了”。此外,“港澳藥械通”政策如今已擴展至廣州、珠海、中山等地的19家指定醫療機構。“醫療融合發展可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希瑪眼科集團董事長林順潮建議,加強醫療資源互通,推動大灣區醫療一體化發展,為居民跨境就醫、用藥提供更多便利,讓“軟銜接”進一步促成“心相融”。
來源:中新社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10/wUPlHYrhkihZVwYoh4NMMB4z5S3ohxdcZ6A.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